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我国反腐败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09:10

  本文关键词:我国反腐败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人类历史上,腐败是伴随权力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已成为文明社会的巨大毒瘤,不仅让各国政府深恶痛绝,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几个世纪以来,围绕腐败问题的研究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大量学者把注意力投向了腐败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很多非常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学说。 省部级官员腐败问题是目前我国政治领域存在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省部级腐败官员数量越来越多、涉案金额越来越高、情节越来越恶劣。省部级官员腐败问题给中国发展造成的危害尤为酷烈,遏制不断滋生和蔓延的省部级官员腐败问题是中国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腐败作为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最大挑战,其产生有着广泛的原因:主观原因是人性的不完善;客观原因是权力的滥用和制度设计不完善、反腐败机制存在缺陷,消极文化传统的根深蒂固、国民价值观念的失衡和民主法治观念的淡漠是腐败产生的文化原因。腐败产生的根源决定了在腐败的治理上我们不应将希望寄托在人们的道德自律上,只有在他律有力的前提下,自律才会受到激励。正因如此,制度约束尤其是法律的约束应置于腐败治理机制的首位。 文章试论了腐败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在借鉴国内外反腐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全方位反腐败法律机制的设想,强调反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把腐败预防机制、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腐败惩治机制、反腐败的保障机制统一起来,使之相互配合、协调统一,才能形成比较完善的腐败治理体系,才能全方位遏制腐败的产生和对腐败行为进行有效的治理。就法律实体角度而言,我们的立法需要关注法律定义的准确性、法律范围的适用性、法律法规的确定性等,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使立法完善,还要在大范围的情况下建立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使预防惩治腐败的法律制度统一,自成体系,面面俱到。这样就会使腐败的发生降到最低点。 本文共分为七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阐述了腐败与反腐败的理论,介绍了腐败的特征及相关理论,从省部级官员的地位角度分析省部级官员腐败的危害性。第三部分,选取党的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27名省部级官员作为分析对象,归纳了十八大以来省部级官员被查处案例的基本特点。第四部分,阐述我国对人大代表监督的现状,从对人大代表监督的问题、原因分析和加强对人大代表监督的路径选择角度谈完善对人大代表的监督。第五部分,介绍了党内巡视制度,对巡视制度的特性、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做了详细阐述。第六部分,从法理学角度对“双规”制度进行反思,介绍了“双规”制度的由来、作用,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以及如何完善的法律思考。第七部分,探讨了官员腐败与异地审理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分析异地审判的法律依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对腐败官员异地审判的建议。
【关键词】:腐败 省部级官员 法律问题 人大监督 巡视制度 “双规” 异地审判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6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图目录11-12
  • 表目录12-13
  • 绪论13-17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13-15
  • (一) 研究背景13-14
  • (二) 研究意义14-15
  • 二、 研究方法15-16
  • 三、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6-17
  • 第一章 腐败与反腐败17-24
  • 一、 腐败的含义与特性17-20
  • (一) 腐败的含义17-19
  • (二) 反腐败的理论基础19-20
  • 二、 省部级官员腐败的危害性20-22
  • (一) 省部级官员在《公务员法》中的地位20
  • (二) 省部级官员的腐败恶果20-22
  • 三、 法律与政策并举: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新特征22-24
  • 第二章 十八大以来落马省部级官员腐败实证分析24-34
  • 一、 十八大以来省部级官员腐败案例库的基本情况24-28
  • (一) 资料说明24
  • (二) 腐败官员基本信息24-28
  • 二、 十八大以来省部级官员腐败案的基本特点28-34
  • (一) 双重身份的掩护28-30
  • (二) 掌握重大项目的审批权30-31
  • (三) 腐败窝案、串案明显31-32
  • (四) 作案手法多样、隐蔽性强32-34
  • 第三章 对省部级干部双重身份的法律监督34-39
  • 一、 对人大代表监督的困境34-36
  • (一) 对省部级人大代表选举的监督难题34-35
  • (二) 人大代表和原选区的选民之间的联系制度不够健全35-36
  • (三) 对人大代表的罢免条件不够明确36
  • 二、 对人大代表监督滞后原因分析36-37
  • (一) 法律法规对如何监督人大代表规定少36
  • (二) 罢免权没有得到有效应用36-37
  • (三) 对人大代表的日常监督流于形式37
  • 三、 加强对人大代表监督的路径选择37-39
  • (一) 完善对人大代表选举过程的监督37
  • (二) 把法律规定的原则制度化、法律化37-38
  • (三) 完善罢免制度,细化罢免程序38-39
  • 第四章 党内巡视制度的思考39-46
  • 一、 党内巡视制度的特性39-41
  • (一) 党内巡视制度历史沿革39-40
  • (二) 对省部级干部的一种特殊监督方式40-41
  • 二、 党内巡视制度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41-43
  • (一) 巡视人员结构不够优化41
  • (二) 巡视监督的主体、重点不够明确41-42
  • (三) 巡视的手段和方法有待改进42
  • (四) 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巡视、轻整改的问题42
  • (五) 巡视制度与其他监督制度的有效衔接需要进一步探索42-43
  • 三、 完善党内巡视制度的路径选择43-46
  • (一) 建立相对独立权威高效的巡视机构43
  • (二) 优化人员结构43
  • (三) 拓展巡视深度,以务实深入的作风了解情况和查找问题43-44
  • (四) 注重巡视成果转化,建立巡视工作责任制44
  • (五) 建立党内巡视工作的长效机制,避免巡视的运动主义倾向44
  • (六) 巡视制度应与其他制度有效衔接,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44-46
  • 第五章 “双规”的法理反思46-53
  • 一、 “双规”的由来及作用46-47
  • (一) “双规”的由来46-47
  • (二) “双规”的作用47
  • 二、 “双规”在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问题47-49
  • (一) 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政府的监察部门超越权限47-48
  • (二) “双规”对象扩大化48-49
  • (三) “双规”期限的任意延长49
  • (四) “双规”后果任意性49
  • 三、 完善“双规”的法律思考49-53
  • (一) “双规”法律依据50
  • (二) 贯彻“无错推定”原则50-51
  • (三) 禁止超越权限和期限,禁止适用对象扩大化51
  • (四) “双规”后果51
  • (五) 法律救济51-53
  • 第六章 官员腐败与异地审判53-57
  • 一、 对省部级官员腐败犯罪案件实行异地审判的根据53-55
  • 二、 对省部级官员腐败犯罪案件实行异地审判存在的问题55
  • (一) 指定异地审判缺乏具体的评判标准55
  • (二) 异地审判耗费较大的司法成本55
  • 三、 完善对省部级官员腐败犯罪案件实行异地审判的建议55-57
  • (一) 实现对省部级官员腐败犯罪案件实行异地审判的制度化55-56
  • (二) 增加对省部级官员腐败犯罪案件属人管辖的规定56-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2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2-63
  • 致谢63-64
  • 附录:十八大以来落马省部级官员统计(2012.11.14-2014.4.17)64-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晨雨;;“双规”改革:奏响法治强音[J];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16期

2 李朝阳;;某君被“双规”后的街谈巷议[J];杂文选刊(上旬版);2010年03期

3 ;揭开“双规”的朦胧面纱[J];南风窗;2003年11期

4 ;中国第一贪 苏州市副市长姜人杰被“双规”[J];决策探索;2004年12期

5 南风 ,李永忠;“双规” 中国特色的反腐名词[J];政策w

本文编号:270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70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4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