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我国基层信访工作困境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19:05

  本文关键词:我国基层信访工作困境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变革的浪潮已推进至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在此背景下我国社会结构与利益格局不断的作出调整,社会群体意识与个人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变革产生的摩擦力以矛盾的形式在协调与冲突中不断表现出来。如今,改革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社会在享受变革带来的红利同时,也承受了更高的矛盾冲突风险。在这个由传统社会向契约型社会转变的时期,现行法律制度没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基层社会大量矛盾纠纷无法通过既有渠道得到及时的化解最终导致“信访洪峰”的一次次爆发,并且引发社会各界对于信访制度的诟病与讨论。通过对A市信访工作困境研究与分析,笔者认为,信访制度在解决群众纠纷与监督政府职能机构依法行政,推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矛盾高发的社会形势下,信访制度的对社会的健康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日趋复杂的矛盾形式却使得信访制度陷入重重困境之中。如今,推进信访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社会效能,已经成为了信访理论研究新的课题。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通过对基层信访工作实地调查,信访案件实例分析,结合社会心理、法律等相关理论探求信访困境的深层原因,试图以点带面勾勒出基层信访困境的一般规律,进而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对策与建议。要提高信访工作水平,首先要关注群众,了解群众,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事关百姓利益等重大决策执行之前首先要对其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与预判。构建新型信访工作机制,重塑信访格局,通过三级联动等长效机制的创新与发展推动我国基层信访工作的进步。其次,重构行政机构与司法机构关系,减少外界环境对于司法行为的干扰,实现司法独立。推进审判制度的改革,实现司法终结权,让司法制度真正成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主导机制。最后提高政治参与制度化水平,建立稳固的、长期的、理智的、连贯的政治参与链条,培养民主法治的参与型文化,建构完善的民主政治体制系,从根本上实现信访工作困境的突破。本文所指的基层信访,是指地级市以及所属区县乡镇信访工作。
【关键词】:信访制度 基层信访工作 困境 突破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2.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1
  • 第一章 绪论11-2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9
  • 1.3.1 国外相关制度研究现状12-13
  • 1.3.2 国内相关信访问题研究现状13-19
  • 1.4 相关概念界定19-22
  • 1.4.1 信访19-20
  • 1.4.2 信访制度20
  • 1.4.3 信访的类型20-21
  • 1.4.4 信访工作性质21-22
  • 1.5 研究方法22-23
  • 1.5.1 文献分析法22
  • 1.5.2 调查研究法22
  • 1.5.3 制度分析法22-23
  • 1.6 本文各部分安排23-24
  • 第二章 A市信访工作现状分析24-43
  • 2.1 问卷设计与研究思路24-25
  • 2.2 问卷调查具体分析25-43
  • 2.2.1 信访人基本情况分析25-30
  • 2.2.2 信访工作的组织结构30-32
  • 2.2.3 信访人员专业素质与培养32-34
  • 2.2.4 我国信访制度的特点34-37
  • 2.2.5 信访制度的评价37-43
  • 第三章 我国基层信访工作的主要问题43-56
  • 3.1 信访主体多元化43-44
  • 3.2 反映问题集中44
  • 3.3 信访总量与方式的改变44-45
  • 3.4 信访活动的组织性增强45
  • 3.5 诉求期望呈上升化趋势45
  • 3.6 王某案件的概述与处理45-56
  • 3.6.1 王某信访案件概述46-48
  • 3.6.2 案件的调查与处理48-50
  • 3.6.3 王某信访案件的原因分析50-56
  • 第四章 我国基层信访工作困境的原因分析56-69
  • 4.1 信访困境的社会背景56-59
  • 4.1.1 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信访功能提出挑战56-57
  • 4.1.2 传统的社会纠纷化解机制的瓦解57
  • 4.1.3 我国向契约型社会的转型57
  • 4.1.4 司法权威的弱化57-58
  • 4.1.5 泛化的信访工作职能58-59
  • 4.2 信访与本质属性的背离59-63
  • 4.2.1 信访制度的本质属性与功能59-60
  • 4.2.2 现阶段信访制度本质属性的背离60-61
  • 4.2.3 信访制度与本质属性背离的后果,信访功能的错位61-63
  • 4.3 《信访条例》的缺陷63-66
  • 4.3.1 《信访条例》属性63
  • 4.3.2 《信访条例》的合宪性63-66
  • 4.4 信访机制障碍66-69
  • 4.4.1 信访机构的设置66-67
  • 4.4.2 工作机制的配套问题67-69
  • 第五章 基层信访工作困境的对策研究69-81
  • 5.1 信访机制的突破70-74
  • 5.1.1 信访新格局的构想70-71
  • 5.1.2 以三级联动为基础展开信访新格局建设71-72
  • 5.1.3 完善配套机制,保障新格局下的信访机制运行72-73
  • 5.1.4 新格局下的信访工作效果73-74
  • 5.2 信访法制突破74-77
  • 5.2.1 司法制度的现实困境74-75
  • 5.2.2 司法制度的改革75-77
  • 5.3 民主政治的突破77-81
  • 5.3.1 转变执政思路,提高民主化水平77-78
  • 5.3.2 提高人民主体意识,培养参与型的社会文化78-79
  • 5.3.3 畅通政治参与渠道79-81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81-84
  • 6.1 研究结论81-82
  • 6.2 研究的局限性82-83
  • 6.3 研究展望83-84
  • 参考文献84-86
  • 附录86-92
  • 致谢92-93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文国;;试论涉诉信访的制度困境及其出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张陆庆;;信访制度的法制化研究[J];河北学刊;2010年06期

3 张立刚;;《信访条例》立法缺陷评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5期

4 周永坤;;信访潮与中国纠纷解决机制的路径选择[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应星;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J];法学研究;2004年03期

6 张乐;;论诉讼成本与法律普及的关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7 曹康泰;贯彻新的《信访条例》 大力促进社会和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湛中乐;苏宇;;论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陈于平;;我国的信访制度及其完善[J];理论探索;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凌;[N];南方周末;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明日;当代中国法治进程中信访的困境与现实选择[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李应虎;行政信访功能质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基层信访工作困境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70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a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