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网络舆论与民意表达

发布时间:2017-03-30 14:11

  本文关键词:网络舆论与民意表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使得传统社会等级秩序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本统一的、固化的价值体系被打破,人们失去了统一的行为参照,逐渐成为分散的、原子式的孤立存在。网络虚拟的环境适应了网民“隐匿性”特征,网民开始利用网络这一开放的平台发表意见、表达情绪,,成为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的统一体。传统媒体引导舆论导向的垄断地位被打破,网络媒体以便捷性、直接性、开放性等特点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通道之一。网络舆论作为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关注,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形式。 本文采用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分析网民的构成特征、倾向性特征和网络议题特征来探讨中国网络舆论有承载民意的基础。其次,通过分析中国网络舆论对民意的理性和非理性表达,进一步探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国网络舆论呈现民意的形式和程度,进而揭示其对民意表达的作用和意义。再次,本论文探讨了网络舆论对民意表达的负面影响。最后,笔者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构建网络舆论新格局——“和谐舆论场”的建议。笔者通过对网络舆论与民意表达关系的探讨,结合案例分析论证得出:网络舆论确已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形式,对公共事件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影响。其中理性的民意表达推动了信息公开、加快了政治文明和民主法治进程,但网络舆论对民意的表达也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和负面影响,因而网络舆论对民意表达的作用是有限的。要使网络民意朝着更理性的方向发展必须结合当下我国的基本国情,建立起能够有效表达民意的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关键词】:网络舆论 民意表达 和谐舆论场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0;G20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3
  • 一、 选题意义7-8
  • 二、 研究现状8-12
  • 三、 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12-13
  • 第一章 网络舆论的主体特征及其民意彰显13-27
  • 第一节 概念界定13-17
  • 一、 舆论13-15
  • 二、 网络舆论15-16
  • 三、 民意表达16-17
  • 第二节 网民的总体构成及其倾向性特征17-25
  • 一、 网民的总体构成17-22
  • 二、 网民的倾向性特征22-25
  • 第三节 承载民意的网络舆论议题特征25-27
  • 一、 “批判现实”议题25-26
  • 二、 “民族主义”议题26-27
  • 第二章 网络舆论对民意的理性和非理性表达27-36
  • 第一节 网络舆论对民意的理性表达27-32
  • 一、 参政议政的民意渠道27-28
  • 二、 积极影响公共决策28-30
  • 三、 强化民主监督30-32
  • 第二节 网络舆论对民意的非理性表达32-36
  • 一、 网络舆论暴力32-34
  • 二、 网络民族主义中的极端化倾向34-36
  • 第三章 网络舆论对民意表达的负面影响36-41
  • 第一节 舆论主体失范36-38
  • 第二节 舆论监督的“越位”38-39
  • 第三节 议程设置功能的颠覆39-41
  • 第四章 构建“和谐舆论场”41-47
  • 第一节 何谓“和谐舆论场”41-42
  • 第二节 构建“和谐舆论场”的对策探讨42-47
  • 一、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携手共同构建和谐舆论场42-44
  • 二、 搭建主流舆论中心平台44
  • 三、 规范网络舆论的发布44-45
  • 四、 培育公民意识提高网络新闻素养45-47
  • 结论47-48
  • 注释48-49
  • 参考文献49-51
  • 本人所发表论文清单51-52
  • 致谢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婴虹;;论网络舆论影响司法的原因[J];法学与实践;2010年02期

2 杨琳;;网络舆情飙升背后[J];w

本文编号:277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77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b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