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无为思想论
发布时间:2017-04-08 04:06
本文关键词:老子的无为思想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老子的无为思想作为道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历来众多学者对其含义方面所做研究很多。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结合说明其作用的也很多。一般用自然无为来说明无为的含义,但如何为才是自然的却尚有发掘的空间。特别是和如今社会发展结合进行发掘,对于无为就是要求我们为社会做贡献以推动社会发展这一点,可以做进一步研究。对于将无为的作用推向更高层面,作为社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之一的观点,也尚有研究的可能性。所以在立足老子原文的基础上,可以尝试从这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章中从当时的社会因素以及老子本人两个因素出发,探讨了无为思想产生的缘由,得出了社会动乱这个社会因素以及楚人思想背景、史官身份这两个个人因素促成了无为思想的产生。之后从无为的字面含义出发,先得出无为是对有为的否定。在老子那时,有为的含义是不应当为,如此无为的字面含义就是应当为,否定了无为就是不为这一点。应当为意味着我们的作为要有价值、有意义,但这样的为依然不具有唯一性,为了寻找唯一性,需要探讨无为的深层含义。结合老子原文,从无为的主体圣人出发,结合圣人所效法的道,引申出更深一层的自然,得出无为的深层含义是顺自然而为。为了将顺自然而为落实到个人发展上,通过对自然的理解,以及自然与道、圣人间存在的共同点的探讨。得出了认识自我、无私以及功遂身退三个对理解顺自然而为很有帮助的词语。认识自我表示发现并坚持做自认为应当做的事,无私表示做事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这两者在无为就是绝对成功的思路指引下,加入追求成功的因素,得出了无为就是需要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为社会做贡献这个含义,这种贡献是一种绝对的应当。功遂身退与这个含义一致,于是得出了功遂身退就是顺自然而为的表现,就是无为。在第二章中探讨了无为的作用。对个人作用方面,通过无为可以使个人充分认识到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那样才能事事成功,从不成功到成功。无为要求我们消除私欲,能够使我们成功之后面对外来挑战而不败,一直保持成功。无为可以提升我们的品德,磨练我们的心性,培养我们的独立人格。如此,我们每个人都不断接近老子的圣人标准。无为对个人的作用符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对社会作用方面,通过无为可以促进实现一个更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民白化的社会。无为使个人都向圣人迈进时,也将推动社会向绝对理想的社会发展。对国家作用方面,结合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通过无为可以促进国家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整个国家在无为的推动下向着绝对理想的状态发展。由此发现,实现无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对万物作用方面,通过无为可以促使人们与宇宙万物和谐共处,使万物都能够生存得更好,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将更好。在第三章中探讨了无为的实现。从老子原文得出总途径:为道日损。从为道日损出发,得出首先要为学日益。通过学习知识后经历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以及忘却自我三个步骤。结合冯友兰的人生四重境界论,首先需要的是学习知识充实自己,对一切都有所了解。以此来发现自我,从自然境界发展到功利境界。然后坚持按自我意志追求成功,实现自我,巩固功利境界。这两步其实是为道日损的潜在前提为学日益的实现。最后忘却自我,逐渐向道德境界乃至更高的天地境界发展,才是日损的不断增加。这三个步骤与认识自我、追求成功和无私这三个方面相对应,实现的就是之前无为含义探讨时得出的一个词:功遂身退。同时这三个步骤也构成了为道日损这个总步骤,日益的积累只是为了日损。日损就是为社会做出真正的贡献,而不是做自认为贡献的贡献。最终的贡献,必须是实践证明为贡献的社会贡献,才能称之为真正的贡献。这样,无为就真正实现了。
【关键词】:老子 无为 应当为 自然 自我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23.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6
- 第一章 无为的提出及释义16-25
- 第一节 无为提出的时代因素16
- 第二节 无为提出的个人因素16-18
- 第三节 无为的字面含义18-20
- 第四节 无为的深层含义20-25
- 第二章 无为的作用25-41
- 第一节 无为对个人的作用25-31
- 第二节 无为对社会的作用31-33
- 第三节 无为对国家的作用33-38
- 第四节 无为对万物的作用38-41
- 第三章 无为的实现途径41-51
- 第一节 总途径:为道日损41-43
- 第二节 步骤一:发现自我43-44
- 第三节 步骤二:实现自我44-45
- 第四节 步骤三:忘却自我45-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8
- 致谢58-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道家平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陆建华;无为而法自然——老子生存论的一个侧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陆建华;老庄论辨[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4 王国良;;从清静无为到奋发进取——《淮南子》思想研究[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5 白奚;道家自然主义的现代启示[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6 丁原明;老子的智慧及现代价值[J];发展论坛;1999年03期
7 罗安宪;;“无为”观念的历史演化及现代意义[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陈鼓应;纪佳彤;;老子的哲学智慧对当前文化危机的启发[J];东方养生;2010年01期
9 楼宇烈;;国学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其出路[J];时代与思潮;2000年00期
10 吴根友;;“国学”如何可能成为一种“软实力”?——从知识谱系看“国学”的内蕴力量[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丽;老子“无为”思想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乔攀;庄子无为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老子的无为思想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9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