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的规范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政务微博的规范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web2.0背景下产生的微博因其即时性、单向性、跟随性、便捷性和个性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一跃成为网络民主的新宠儿。微博中的公民政治参与更加明显,微博问政展现着巨大的力量。于是,在互联网时代的科技背景、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的社会背景以及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的政治背景下,政务微博诞生。政务微博是微博的一种重要类型,自其产生以来就被越来越多政府机关和网友青睐。政务微博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微博平台上开通的,旨在贴近广大网友、服务社会大众、促进官民互动、创新社会管理、引导网络舆论的新兴信息交流媒体。包括国家机关微博和公务员个人微博。政务微博与官方微博、政府微博、微博问政不同,官方微博包括政务微博,政务微博包括政府微博,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政务微博是一个官民互动平台,与具备动态过程的微博问政亦不同,但有几种类型的微博问政直接关联政务微博。通过比较,政务微博的特点有信息发布主体的权威性、发布信息的准确性、官民互动的有效性。 对于政务微博这个新兴事物,对其理论上的分析是必要的,本文从行政法学的角度对政务微博进行了界定和分析。政务微博行为是行政主体依其职权,运用特定的网络微博平台,以发布信息的非强制性方式作出的对行政相对人产生一定影响的行政活动,其旨在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从行政法学上看,政务微博行为属于行政事实行为,其效力问题有自身的特点,政务微博行为有公定力和确定力,无约束力和执行力。尽管政务微博行为不以直接产生法律效果为目的,但对于相对人来说其毕竟是行使公权力的行为,应对其进行规范、监督,当政务微博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时候,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需提供必要的救济,以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就像任何新兴事物都有破茧成蝶的阵痛期一样,政务微博在产生之初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争论和问题。但不能“因噎废食”,规范政务微博、完善现有体制是最佳的选择。具体来说,规范政务微博是建设法治国家、服务型政府的价值要求,是满足和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权的内在诉求,是控制政府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必然要求,是整合电子政务资源的现实需要。 政务微博在我国兴起和发展只有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存在着诸多有待认识和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在观念、性质定位方面;其次是法律与救济问题;再次是缺少健全的管理运行机制;最后是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本文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设想,第一,树立服务理念;第二,明确法律性质;第三,完善法律法规;第四,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包括人员配备、培训与领导意识、舆情应对与决策机制、线上与线下结合机制、绩效评价机制、机构内外互动协作机制;最后是政务微博的具体操作方法,涉及到平台的选择、语言、更新时间、频率、互动等细节方面。希望通过这些对策能够规范政务微博发展,以便发挥政务微博最好的作用。
【关键词】:政务微博 行政事实行为 规范 行政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引言11-12
- 一、微博与政务微博12-24
- (一) 微博的产生与发展12-15
- (二) 政务微博的兴起与发展15-18
- (三) 政务微博的特点18-20
- (四) 政务微博与相关概念20-24
- 二、从行政法的角度界定和分析政务微博24-41
- (一) 从行政法学的角度界定政务微博24-32
- (二) 政务微博规范化的意义32-39
- (三) 政务微博规范的行政法原则39-41
- 三、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1-49
- (一) 观念问题41
- (二) 性质定位问题41
- (三) 法律与救济问题41-42
- (四) 缺少健全的管理运行机制42-46
- (五) 具体操作问题46-49
- 四、规范政务微博发展的路径设想49-59
- (一) 树立服务理念50
- (二) 明确法律性质50-51
- (三) 完善法律法规51-52
- (四) 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52-56
- (五) 具体操作层面56-59
- 结束语59-60
- 参考文献60-63
- 致谢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军,谭继风;试论行政事实行为与行政赔偿诉讼[J];科技广场;2005年04期
2 卢婧;;对行政事实行为的法律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贺伟;;浅析行政事实行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4 柳砚涛;刘瑞芳;;行政事实行为的功能及法制化探析[J];中州学刊;2007年06期
5 赵琴;;城管对商贩治理中的行政事实行为[J];传承;2008年06期
6 陆晓芳;;对完善我国行政事实行为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08期
7 傅卫国;;行政事实行为探讨——行政事实行为的性质、概念与救济[J];法制与社会;2008年17期
8 赵晓佩;杨俊锋;;行政事实行为概念之梳理[J];兰州学刊;2008年09期
9 张庆;;行政事实行为与相关行为的比较[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张建国;;行政事实行为类型论[J];沧桑;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晋胜;;服务型政府与服务型行政事实行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岩;受到行政事实行为侵犯的司法救济[N];人民法院报;2001年
2 李 涛;行政事实行为的侵害性及救济途径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王亚明 李涛;行政诉讼:通过裁判个案促进依法行政[N];检察日报;2003年
4 张坤世;昔日不理处罚书 今朝无权诉执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霄艳;论行政事实行为[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昕泽;行政事实行为的界定及救济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颜佳文;行政事实行为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张t煼,
本文编号:292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92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