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背景下的司法公正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07:05

  本文关键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背景下的司法公正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壮大,网络正在以其所独有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方便、快捷、高效、匿名的特点又为广大民众更好地行使监督权、言论自由权提供了更加自由、广阔的空间。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网络舆论力量的日益壮大,使得网络舆论监督逐渐成为监督司法公正的一种新生力量。随着法治中国的逐步推进,司法公正越来越成为司法工作者乃至普通民众权衡司法活动结果正确与否的一大标尺,而接受网络舆论监督也成了监督一国司法是否民主的一大标杆。众所周知,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而网络舆论监督司法公正的过程中,与司法独立产生冲突几乎不可避免。盲目寻求司法独立而弃网络舆论监督于不顾,必将侵害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信息知情权;不加限定的允许网络舆论监督肆意影响司法活动,势必干扰司法工作人员正常办案。网络舆论监督凭借其强大的舆论攻势,有利于防止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干扰司法审判,实现司法独立,同时还可倒逼司法机关加强司法信息、司法流程公开,由此促进了司法公正。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网络舆论监督必须被合理引导,否则极易演化成“网络舆论审判”,于长远看必将于中国的法治文明进步无益。因此,如何合理汲取网络舆论监督中的理性成分,并运用法律手段积极引导网络舆论监督司法公正,最终达至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动,并实现司法公正,就成了新时期如何实现网络舆论监督背景下的司法公正的又一思索。本文从对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相关概念介绍入手,分析二者之间的碰撞、冲突,在借鉴国外关于网络舆论监督下司法公正如何实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从全面健全法院新闻发言人制度、确立主审法官审后答疑释明制度、完善虚假信息发布传播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司法流程的公开性、重视人民陪审员的选拔及任用五个方面谈起,分析了“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下,司法公正如何更好地以民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 司法独立 司法公正 冲突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6;G2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方法10
  • 1.3 研究的创新点10
  • 1.4 研究框架10-12
  • 第2章 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基本理论概述12-21
  • 2.1 网络舆论监督基本理论12-15
  • 2.1.1 网络舆论监督的内涵12-13
  • 2.1.2 网络舆论监督的特征13-15
  • 2.2 司法公正基本理论15-18
  • 2.2.1 司法公正的内涵15
  • 2.2.2 司法公正的构成15-16
  • 2.2.3 司法公正的保障16-18
  • 2.3 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正当性18-21
  • 2.3.1 保障司法独立18-19
  • 2.3.2 维护司法民主19
  • 2.3.3 提高司法效率19-21
  • 第3章 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冲突21-25
  • 3.1 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冲突表现21-23
  • 3.1.1 网络舆论监督的非理性与司法理性之间的冲突21-22
  • 3.1.2 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评判标准之间的冲突22
  • 3.1.3 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权威之间的冲突22-23
  • 3.2 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冲突原因23-25
  • 3.2.1 网络舆论监督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机制23
  • 3.2.2 网络舆论监督自身缺陷23
  • 3.2.3 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机关的观念差异23-25
  • 第4章 国外关于网络舆论监督背景下的司法公正实现之经验借鉴25-28
  • 4.1 国外关于网络舆论监督背景下的司法公正实现之具体经验25-26
  • 4.2 国外的具体经验对我国的启示26-28
  • 第5章 网络舆论监督背景下的司法公正实现之思考28-36
  • 5.1 全面健全法院新闻发言人制度28-29
  • 5.2 确立主审法官审后答疑释明制度29-30
  • 5.3 完善虚假信息发布传播者责任追究制度30-31
  • 5.4 加强司法流程的公开性31-33
  • 5.5 重视人民陪审员的选拔及任用33-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40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40-41
  • 后记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军;;试论信息化时代的网络舆论监督[J];理论与当代;2007年11期

2 方军;;论信息化时代的网络舆论监督[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吴建华;班生;;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朱全宝;;试论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论监督[J];网络财富;2009年13期

5 石国亮;徐媛;;国内网络舆论监督研究综述[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魏莼;常海霞;;加强网络舆论监督 优化当前法制环境[J];前沿;2010年02期

7 成剑英;;网络舆论监督:特点、难点与对策[J];求实;2010年04期

8 姚宜新;丁大晴;;理性看待网络舆论监督[J];中国监察;2010年09期

9 陈剑芳;;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舆论监督[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雷清海;;网络舆论监督初探[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常鹄;;“邓玉娇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的正负面影响[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胡大伟;;青年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的引导与规范[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3 吕群;;学术不端的网络舆论监督[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吕群;;学术不端的网络舆论监督[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5 史文静;;简论多媒体并存格局下舆论引导的内在机制[A];新闻教学与学术研究[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鹏飞 龚云佳;网络舆论监督应把握三种意识[N];中华新闻报;2009年

2 黄振群 孟庆顺;善用网络舆论监督[N];福建日报;2013年

3 省校院现代领导能力训练中心 徐艳霞;网络舆论监督的问题与对策[N];山西党校报;2013年

4 记者 雷柯;应最大限度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国民;网络舆论监督的六大优势[N];检察日报;2009年

6 白华鲜 韩闯;网络舆论监督让社会更和谐[N];中华新闻报;2009年

7 陈艳 审计署审计干部培训中心;网络媒体如何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N];中国审计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英华;创造条件监督政府:网络先行一步[N];检察日报;2010年

9 戴京 中国方正出版社;规范网络舆论监督的思考[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10 何迪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络舆论文化建设需要监督规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静;中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对策[D];中南大学;2007年

2 张帅;论网络舆论监督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D];山东大学;2008年

3 徐莹欣;网络舆论监督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琦;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颜英;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及其规范[D];暨南大学;2010年

6 董敏;网络舆论监督的负效应和伪监督现象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贺翠翠;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刘明;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璐璞;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刘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现状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背景下的司法公正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92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b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