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4-11 15:10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荣辱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人民三个不同的领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作出明确的阐述。这是对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思想的进一步深化,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现阶段重视培育社会主义荣辱价值观念的重要意义。 荣辱思想问题自古以来都是学者们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先秦思想家们便开始重视并研究道德秩序的重建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先秦儒家荣辱思想这一系统的理论体系,先秦儒家荣辱思想不仅为当时社会道德修养理论奠定强大的思想基础,且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学理资源。鉴于此,笔者积极从儒家传统经典文化中汲取精华理论,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重点论述了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当代价值。 论文主要分四章展开论述: 第一章引言是整篇文章的绪论,论述了选题目的和选题意义、相关文献综述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首先对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概念进行解析,然后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细致地分析了先秦儒家荣辱思想从形成到发展的一系列主观和客观的变化。 第三章对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内容、特征及历史作用进行论述和评析。“仁”、“义”、“礼”、“知耻”作为荣辱思想的基本内容,时刻约束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同时由于先秦儒家拥有鲜明的思想特征,才能独树一帜,清晰地区别于其他学派的理论思想。另外先秦儒家运用荣辱思想对民众的教化及培养,促使其在自我道德修养方面得到显著提升,这对推动当时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章对先秦儒家荣辱思想进行了客观评析。由于先秦儒家荣辱思想形成的背景是封建制度下的人类社会,所以不可避免地受到其负面影响。我们应当辨证地看待,择其优而习。更重要的是对其当代价值的研究,通过对传统经典思想的分析和总结,以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及实践价值三方面分别阐述,从而借鉴到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来,这也是研究本文的意义所在。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型阶段,人们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态势。通过对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分析研究,借鉴其中的经典思想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依据,从而更好地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这就是作者论述该问题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先秦儒家 荣辱思想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9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6
  • 第一章 引言6-10
  • 一、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6-7
  • (一) 选题的目的6
  • (二) 选题的意义6-7
  • 二、 文献综述7-8
  • (一) 国内研究现状7
  • (二) 国外研究现状7-8
  • 三、 研究思路8
  •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8-10
  • (一) 研究方法8-9
  • (二) 创新点9-10
  • 第二章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时代背景及其演变10-15
  • 一、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概念解析10
  • 二、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0-12
  • (一) 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11
  • (二) 社会政治混乱失序11-12
  • (三) 思想文化异常活跃12
  • 三、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演变12-15
  • (一) 原始模糊状态下荣辱概念的萌芽12-13
  • (二) 以“礼”为道德标准的自觉荣辱思想的形成13-15
  • 第三章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内容、特征及历史作用15-22
  • 一、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内容15-19
  • (一) 追求以“仁”为本的求荣避辱的目标15-16
  • (二) 坚持以“义”为原则的求荣向善的过程16-17
  • (三) 利用“礼”的约束坚守荣辱的道德标准17-18
  • (四) “知耻”是修身为本的道德起点18-19
  • 二、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特征19-20
  • (一) 突出道德主体实践能动性19
  • (二) 强调德性重于理性19
  • (三) 注重内省与外化相统一19-20
  • 三、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历史作用20-22
  • (一) 荣辱思想的确立为后人所普遍认同20
  • (二) 荣辱标准的制定突出了人类道德的自觉20
  • (三) 荣辱思想的提出是国家安危的重要保障20-22
  • 第四章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评析及当代价值22-30
  • 一、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评析22-25
  • (一)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积极影响22-23
  • (二)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消极局限23-25
  • 二、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当代价值25-30
  • (一)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文化价值25-27
  • (二)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社会价值27-28
  • (三)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实践价值28-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3
  • 致谢33-34
  • 个人简介与科研情况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晶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J];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04期

2 肖红旗;;传统文化中的荣辱观及其现代价值[J];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08期

3 蒋名源;论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启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张澍军;;“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思想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04期

5 林剑;;论人的荣誉感的道德价值[J];江汉论坛;2005年12期

6 张丛林,汪水芳;关于儒家荣辱观的心理机制探讨[J];江淮论坛;2005年04期

7 周春燕;;社会主义荣辱观若干问题论析[J];理论学刊;2006年12期

8 刘慧敏;刘余莉;;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树立正确的荣辱观[J];理论视野;2006年03期

9 马云志;;知荣辱与求荣拒辱——儒家荣辱观论析[J];兰州学刊;2006年11期

10 贺更行;论荣辱[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评论员;[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凌云;胡锦涛社会稳定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荣辱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9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99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3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