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问责官员复出失范的矫正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08:11

  本文关键词:问责官员复出失范的矫正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我国实行行政问责制至今,行政问责制实施的效果可以说卓有成效,行政问责正在走向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轨道。然而,问责官员复出是行政问责建设的重要环节,其过程仍然缺乏规范和完善,许多不足和缺陷已经暴露出来,很多领导干部在受到行政问责后,并未经过明确的法定程序,并且在社会公众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频繁复出,闪电复出和无痛复出等,这些复出失范现象并不是个别情况,而是屡屡出现在各种媒体和网络上,受到了专家学者、舆论媒体、社会公众的激烈的讨论和深深的猜疑。这不仅违背了民主政府、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的目标,还极大地破坏了政府的形象,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因此,这就要求制定出能矫正问责官员复出中失范的措施,为构建科学、详细、规范的问责官员复出制度做出探索,保障问责官员复出的公平和公正。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本文以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人民主权等为理论基础来研究矫正问责官员复出中失范的问题。首先,本文对我国问责官员复出的总体情况做出了说明。其次,通过查阅相关的媒体报道和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了问责官员在复出中会出现的失范现象:频繁复出、闪电复出、无痛复出,这三种现象都有其自身的失范特点。通过表面的失范现象,又深入地分析了产生失范现象的基本原因,这些基本原因主要从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进行阐述的。这些失范现象的出现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在分析完问责官员复出中的失范现象后,本文就进入了研究怎样矫正复出中失范的阶段。本文将问责官员复出失范当作风险,引入了风险识别的理论。本文认为在矫正复出失范之前,应该首先要识别出复出失范,不然连失范都无法识别,那讨论如何矫正复出失范就没有任何意义了。鉴于此,以风险识别方法为基础提出了识别问责官员复出失范的方法,以期望能有效地识别出问责官员复出中存在的失范现象。接下来,本文就步入了讨论矫正复出失范的问题。这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平行的内容,这三个平行的内容分别就前文所提出的三个失范现象展开探索。这三个结构相当,都是由失范现象的原因、失范现象的矫正设计和失范现象矫正设计的论证组成。以频繁复出为例,首先分析了频繁复出产生的原因,然后设计了矫正频繁复出的矫正主体,接着提出了矫正频繁复出的具体措施,最后从合理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对提出的措施进行了论证。文章最后做了总结,得出了结论,并且也说明了文章存在的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行政问责制 问责官员 复出失范现象 识别 矫正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0.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11-13
  • 1.1.1 问题的提出11-12
  • 1.1.2 选题的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8
  • 1.2.1 国内研究综述13-16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6-18
  • 1.2.3 研究评述18
  • 1.3 研究理论基础18-21
  • 1.3.1 相关概念界定18-20
  • 1.3.1.1 行政问责18-19
  • 1.3.1.2 官员复出19-20
  • 1.3.1.3 官员复出失范20
  • 1.3.2 理论基础20-21
  • 1.3.2.1 法治政府理论20
  • 1.3.2.2 责任政府理论20-21
  • 1.3.2.3 人民主权论21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21-22
  • 1.5 研究方法22
  • 1.6 创新之处22-23
  • 第二章 问责官员复出失范23-38
  • 2.1 问责官员复出总体情况23-27
  • 2.2 问责官员复出失范的表现27-30
  • 2.2.1 问责官员复出已成惯——频繁复出27-28
  • 2.2.2 问责官员复出时间过快——闪电复出28-29
  • 2.2.3 问责官员复出职级变动小——无痛复出29-30
  • 2.3 问责官员复出失范的基本原因30-33
  • 2.3.1 问责官员复出的规定不足30
  • 2.3.2 关于问责官员复出的规定缺乏操作性30-31
  • 2.3.3 异体问责监督制度不健全31-32
  • 2.3.4 “官本位”思想蔓延32-33
  • 2.3.5 行政问责的正确观念欠缺33
  • 2.4 问责官员复出失范的消极影响33-34
  • 2.4.1 损害了行政问责制的警示和惩戒作用33-34
  • 2.4.2 破坏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34
  • 2.4.3 阻碍了法治政府的建设34
  • 2.5 问责官员复出失范矫正的合理性和必要性34-38
  • 2.5.1 问责官员复出失范矫正的合理性34-35
  • 2.5.2 问责官员复出失范矫正的必要性35-38
  • 第三章 问责官员复出失范的矫正基础——失范识别体系38-45
  • 3.1 风险识别理论38-41
  • 3.1.1 风险识别的概念38
  • 3.1.2 风险识别的原则38-39
  • 3.1.3 风险识别的方法39-41
  • 3.2 将风险识别引入问责官员复出失范识别体系的合理性41-42
  • 3.3 问责官员复出失范识别体系的设计42-45
  • 3.3.1 问责官员复出失范的识别主体42
  • 3.3.2 问责官员复出失范的识别方法42-45
  • 第四章 频繁复出的矫正45-55
  • 4.1 频繁复出的原因45-47
  • 4.1.1 官员复出条件规定宽泛45-46
  • 4.1.2 未合情合理地筛选复出官员46-47
  • 4.2 频繁复出的矫正设计47-51
  • 4.2.1 频繁复出矫正的实施主体47-48
  • 4.2.2 频繁复出矫正的措施48-51
  • 4.2.2.1 制定针对性地官员复出的条件48-50
  • 4.2.2.2 建立严格的筛选程序50-51
  • 4.3 频繁复出矫正的论证51-55
  • 4.3.1 频繁复出矫正合理性论证51-52
  • 4.3.1.1 具体的复出条件使得官员复出不再随意51-52
  • 4.3.1.2 严格的筛选程序规范问责官员复出的过程52
  • 4.3.2 频繁复出矫正可行性论证52-55
  • 4.3.2.1 复出条件在根源上优化官员复出52-53
  • 4.3.2.2 筛选程序让官员复出选拔更具公正性53-55
  • 第五章 闪电复出的矫正55-60
  • 5.1 闪电复出的原因——问责期限没有针对性55
  • 5.2 闪电复出的矫正设计55-57
  • 5.2.1 闪电复出矫正的实施主体55
  • 5.2.2 闪电复出矫正的措施55-57
  • 5.2.2.1 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不同的问责期限55-56
  • 5.2.2.2 建立复出的跟踪考察环节56-57
  • 5.3 闪电复出矫正的论证57-60
  • 5.3.1 闪电复出矫正的合理性57-58
  • 5.3.1.1 不同问责期限的设定具有针对性57-58
  • 5.3.1.2 从根源上防止快速复出的发生58
  • 5.3.2 闪电复出矫正的可行性58-60
  • 5.3.2.1 不同问责期的制定使得官员复出更加科学58-59
  • 5.3.2.2 跟踪考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59-60
  • 第六章 无痛复出的矫正60-67
  • 6.1 无痛复出的原因——复出职级的设定不具参考性60-61
  • 6.2 无痛复出的矫正设计61-64
  • 6.2.1 无痛复出矫正的实施主体61
  • 6.2.2 无痛复出矫正的措施61-64
  • 6.2.2.1 详细制定官员复出的职级规定61-62
  • 6.2.2.2 在复出决策过程中引入多主体62-64
  • 6.3 无痛复出矫正的论证64-67
  • 6.3.1 无痛复出矫正的合理性64-65
  • 6.3.1.1 详细的复出职级可操作性高64
  • 6.3.1.2 多主体的引入更客观地评价复出官员64-65
  • 6.3.2 无痛复出矫正的可行性65-67
  • 6.3.2.1 详细的复出职级让复出决策部门有法可依65-66
  • 6.3.2.2 多主体的参与使得官员职级评定更符合实际需求66-67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67-68
  • 致谢68-69
  • 参考文献69-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7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闻华;;直面不容忽视的文化失范现象[J];国家智库;2010年02期

2 郭彦朋;;困境与出路:反思我国慈善事业失范现象[J];学理论;2012年19期

3 吴晶;戴晓敏;;军队集中采购失范现象解析及对策探寻[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09期

4 郭彦朋;;困境与出路:反思我国慈善事业失范现象[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常雅慧;;困境与出路:反思我国慈善事业失范现象[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江锡华;对公安执法失范现象的思考[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1999年03期

7 黎松;蔡景行;;浅析行政问责官员复出失范现象[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05期

8 祝娟;;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看网络失范现象[J];人民论坛;2012年23期

9 刘绍琴;高山;;文化改革中的失范现象与大学生成长[J];青年研究;1989年06期

10 李侠;;科学:一条通向自由的隐秘之路[J];民主与科学;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汤舜;;心理学类著作中若干表述失范现象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温飚;;华语传播失范现象的背后及媒体责任[A];聚焦世界华语播音[C];2004年

3 何国平;;新闻媒体非规范行为的实证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静;刘邦凡;王娟;詹国辉;;论我国问责官员复出的失范及规制[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1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袁江洋(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科学活动中的失范现象[N];科技日报;2000年

2 王早霞;再好的制度也经不起漠视[N];山西日报;2013年

3 李世平(作者单位:常宁市一中);新时期师德失范现象及对策[N];衡阳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刘国昌;逻辑混乱、语言失范现象亟待改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浩;问责官员复出失范的矫正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晓青;安徽部分报刊语言的失范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李文波;网络公共事件中的失范现象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4 游跃;中国现阶段法律失范现象的哲学探析[D];华侨大学;2007年

5 闵佳;当代中国市场经济伦理之建构[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张欣彤;中国问责官员复出机制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7 易敏;被问责官员复出规范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问责官员复出失范的矫正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03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0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