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人情社会下的权力控制

发布时间:2017-04-13 08:31

  本文关键词:人情社会下的权力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摘要内容: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本社会,,自给自足,家庭血脉关系稳固,自古就是一个人情社会,充分体现了一个农牧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由各种亲缘、地缘、业缘关系构成的人情社会,“人情”因素常常左右人们处理问题的准则。对于权力而言,人情社会既是权力异化的重要诱因,又给权力控制带来了特殊的困难,如何对症下药,加强人情社会下的权力控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他的社会关系是由许许多多的人情相互交叉、相互依赖而维系,这也构成了中国社会文化独有的特征。而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并对中国的权力异化形式提供了特殊的路径依赖。认真研究并了解我国的特殊社会文化,有助于对症下药,做出更加合理而有效的制度设计,使权力运行免受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步入法治的轨道。很多学者通过大量的调查对中国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情社会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现由人情关系维系起来的社会网络,通常会有权力因素的介入,因为权力可能会成为谋取私利的有力工具,从而实现人情网络的利益最大化,个人获得好处。由此,人情因素的介入会使权力行使处处掣肘,甚至成为权力异化的重要诱因。因此,在权力控制过程中,必须重视对人情因素的控制,这样才能使权力控制的效果大大提高,否则,如果忽视人情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使权力被人情所淹没,最终使权力趋向异化。加强权力控制,不仅要对权力主体自身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还要分析权力主体外在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因素,因为社会因素往往会对权力运行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情色彩浓重,很多学者对此都有深入研究,只是角度不尽相同,如费孝通所说的“熟人社会”,梁漱溟所说的“关系本位”,这里抓住其“人情”的共性将其称之为“人情社会”。人情社会下,人们以自己为基点,通过血缘亲情以及其他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人情关系推延开来,形成了人情关系的亲疏远近,并依此在社会交往中对不同的人区别对待。由此,人情社会容易导致人们在权力面前因为同权力主体人情关系的亲疏不同而受到不公的对待,成为权力发生异化的重要诱因。纵观中国古代社会,虽然也重视对权力的控制,却因为社会主流思想推崇人情,法律制度容认人情而难以发挥权力控制应有的作用。对于权力控制而言,从社会文化角度入手进行研究应当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思路,他在承认权力自身膨胀性的前提下,看到了权力所面临的压力与外界诱惑,这些压力与诱惑是权力异化的外在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从权力行使的社会环境入手探讨如何进行权力控制是十分必要的。社会文化的转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能奢望短期内实现“人情”自觉地退出权力领域,只有通过加强合理有效的制度建设,限制和规避人情对权力的介入,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并且,从人情社会角度探讨对权力的控制,有其重要意义。人情因素因其涉及面广、对权力的影响程度模糊、弱化民主监督力量等原因为权力控制设置了重重障碍,而几千年来形成的人情观念和由此指导下人们的行为模式非一朝一夕能够转变,所以,要想减少人情社会对权力的负面影响,关键还是要在制度上加以规制和引导。要想针对人情社会的特点加强对权力的控制,必须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因为法律制度是避免人情偏私最有效的工具;要加强对权力主体身边人的监督,净化权力运行环境;还要加强自下而上的监督,发挥群众监督优势;回避制度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避免人情对权力产生干扰,对于人情社会下的权力控制是最具有针对性的,因此加强回避制度建设对于人情社会下的权力控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情社会 权力控制 熟人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0.0;C91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2
  • 一、 中国古代人情社会的内涵及其法理依据12-21
  • (一) 人情社会的基本内涵12-17
  • 1. 古代宗法制度12-14
  • 2. 熟人社会14-15
  • 3. 关系网15-16
  • 4. 潜规则16-17
  • (二) 人情社会下权力控制的法理依据17-21
  • 1. 权力具有社会性17
  • 2. 人情社会是导致权力异化的重要因素17-18
  • 3. 以人情社会为切入点进行权力控制的特殊价值18-19
  • 4. 人情社会违背民主要求19
  • 5. 人情社会与法治相冲突19-21
  • 二、 中国古代人情社会权力控制的理论与制度21-26
  • (一) 德治思想下权力控制理论的人情色彩21-23
  • (二) 权力监督制度最终回归于人情23-26
  • 1. 皇权监督23
  • 2. 御史制度23-24
  • 3. 谏官制度24-26
  • 三、 人情社会下权力控制的困境26-31
  • (一) 权力异化的界限模糊,难于防范26
  • (二) “法不外乎人情”的泛化26-28
  • (三) 权力异化波及面广,处理难度大28
  • (四) 民主监督力量弱化28-30
  • (五) 制度流于形式,缺乏有效制约30-31
  • 四、 破解人情社会影响,加强权力控制31-39
  • (一) 完善法律监督制度31-32
  • (二) 完善回避制度32-34
  • (三) 加强时候监督的针对性34-35
  • (四) 加强自下而上的监督35-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1
  • 附录41-42
  • 后记42-4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成友,吕新民;回避制度的产生与历史演变[J];中国公务员;1998年07期

2 张建伟;论清前期官员的任职地方回避制度[J];满族研究;200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人情社会下的权力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03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e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