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
本文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乡村治理时代的开始,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呈现出一幅村民自治、乡镇帮扶的崭新图景,基层民主得到发展和成长。但是,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村民民主法治意识还很淡薄、村级组织职责不明确、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在治理问题上面临着挑战。 本文采用了实地调研法,,通过发放问卷和座谈的方式了解黄坡村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挖掘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存在的困境,从而为乡村治理改革提供思路;本文还采用了文献阅读法,通过翻阅有关乡村治理期刊、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资料,熟悉研究现状,了解、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提出新的路径。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治理,以江西省较为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农村——芗溪乡黄坡村为例,考察其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产生问题的原因,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揭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善的路径。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导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目的等,最后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都昌县黄坡村的基本情况及村级组织状况,包括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集体经济合作社、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并简要分析了村级组织的实际角色和法定角色,为考察黄坡村治理过程提供了参考系,最后阐明了以黄坡村作为欠发达地区村庄的典型案例的研究价值。第三部分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了黄坡村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这是本文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案例分析,更为直接地看到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乡党委等不同组织及个人的博弈,从而为乡村治理模式的探讨及路径的选择提供参照。第四部分在黄坡村乡村治理实践基础上,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困境的原因。第五部分提出了欠发达地区村级组织与乡村治理改善的三条对策。第六部分是结语,提出乡村治理走向善治的四个方面的切入点。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文章的构想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只是通过小范围调研进行实证分析,所以还有待于今后通过对更多典型乡村的调研进行论证。同时,由于笔者自身学识及搜集资料的有限性,对文中所述方面认识的还不到位,分析的还不透彻,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村级组织 村民自治 乡村治理 黄坡村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422.6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1. 绪论10-16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1.3 选题的目的13-14
- 1.4 研究方法14-15
- 1.5 创新点与不足15-16
- 1.5.1 创新点15
- 1.5.2 不足15-16
- 2. 江西省芗溪乡黄坡村村级组织现状及研究价值16-21
- 2.1 黄坡村的基本情况16-17
- 2.2 黄坡村村级组织现状17-19
- 2.2.1 村“两委”17
- 2.2.2 村务监督委员会17-18
- 2.2.3 集体经济合作社18-19
- 2.2.4 村民代表大会19
- 2.2.5 妇联与团支部19
- 2.3 黄坡村个案的研究价值19-21
- 3. 乡村治理过程:村级组织、村民、乡的互动与博弈21-28
- 3.1 村委会与村党支部权利分配的矛盾21-22
- 3.2 经济合作社的职能定位22-23
- 3.3 乡村治理与乡镇管理23-24
- 3.4 村民与村组织的博弈——民主的广度和深度24-28
- 4. 从黄坡村个案看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8-32
- 4.1 法制化程度不高,制度运行不畅28-29
- 4.2 村级组织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29
- 4.3 乡、村关系紧张仍是影响村治的重要因素29-30
- 4.4 村民的公民素质欠缺、民主参与程度较弱30-32
- 5. 完善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的路径32-41
- 5.1 明确“两委”权责,理顺“两委”关系32-33
- 5.1.1 建立“两委”分权合作制度32-33
- 5.1.2 完善“两委”工作协调机制33
- 5.2 掘发村庄内生资源,培育乡村秩序整合的内源力33-35
- 5.2.1 完善乡村治理制度,推进村级治理形态的现代化34-35
- 5.2.2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村民自治的良好环境35
- 5.3 夯实农村经济,为乡村治理奠定基础35-38
- 5.3.1 确定村民经济主体地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36
- 5.3.2 发挥“造血”功能,培植乡村经济增长点36-38
- 5.4 继续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培植现代化村治精英38-41
- 6. 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件146-52
- 附件252-59
- 致谢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义;何晓杰;;东北朝鲜族移民型“空巢村”的治理困境与路径选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7期
2 刘奇;;新时期中国农民的新期待:理顺关系 拓展空间[J];中国发展观察;2011年06期
3 吴毅,贺雪峰;村治研究论纲——对村治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的尝试性揭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徐勇;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进程的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徐勇;利益与体制:民主选举背后的变数分析——以湖北省月村村治实验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徐勇;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7 贺雪峰,肖唐镖;村治研究的分层与深化——对乡村政治研究的一项初步分析[J];江海学刊;1999年03期
8 贺雪峰,何包钢;民主化村级治理的型态——尝试一种理解乡土中国的政治理论框架[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9 束锦;;农村民间组织与村民自治的共生与互动——基于市民社会语境下的探讨[J];江海学刊;2010年04期
10 贺雪峰,董磊明;中国乡村治理:结构与类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秦国良;后农业税时代乡镇财政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姚锋平;欠发达地区农村村级组织与乡村治理[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0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