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2 21:23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公众人物进入我国以来,推动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公众人物最初在法学领域被广泛使用,后来被引入新闻学和政治学领域。公众人物以其自身特殊性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在当前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大环境下,内容之一就是要扩大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政治参与,公众人物更应因其广泛影响力受到重视,扩大公众人物政治参与势在必行。 本文以事实为依据,立足中国国情,对当代中国公众人物政治参与进行分析,对比国内外公众人物政治参与实践活动,对今后我国公众人物政治参与提出合理意见。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束语、致谢四部分组成。正文主要有四部分的内容:第一,解读政治参与的概念、主体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的内容,介绍公众人物的含义及特殊性,概括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的含义及深远意义。这一部分是对相关学理的介绍,为下文做好理论前提。第二,从两方面解释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的形式,即正式的政治参与和非正式的政治参与,并对这两种形式做出客观评价,最后提到的政治冷漠,是政治参与的极端形式,本文也对其成因和影响进行了分析。第三,将国内外公众人物政治参与实践的现状进行了对比,客观评价了两者的利弊之处,,并且得到自己对于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的启示。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和创新点。第四,通过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扩大我国公众人物政治参与,分别是营造有利于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氛围,培养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素养和能力,推进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促进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的法治化。
【关键词】:政治参与 公众人物 公民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21.5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1-13
- 1.1.1 选题目的11-12
- 1.1.2 选题的意义12-13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13-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2.3 相关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14-15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5-17
- 1.3.1 研究方法15
- 1.3.2 论文创新点15-17
- 第二章 政治参与、公众人物和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的含义17-27
- 2.1 何为政治参与17-20
- 2.1.1 政治参与的含义17-19
- 2.1.2 政治参与的主体范围19
- 2.1.3 政治参与:马克思主义的解读19-20
- 2.2 公众人物的含义20-23
- 2.2.1 公众人物的含义20-22
- 2.2.2 公众人物的特殊性22-23
- 2.3 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的含义及深远意义23-27
- 2.3.1 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的含义23-24
- 2.3.2 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的深远意义24-27
- 第三章 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的方式27-35
- 3.1 正式的政治参与:体制内的政治参与27-30
- 3.1.1 安排性政治参与27-28
- 3.1.2 非安排性政治参与28-30
- 3.2 非正式的政治参与:特殊的政治参与30-32
- 3.2.1 公众人物非正式政治参与表现30-31
- 3.2.2 公众人物非正式政治参与目的性分析31-32
- 3.3 政治冷漠32-35
- 3.3.1 政治冷漠的定义32
- 3.3.2 公众人物政治冷漠产生的原因32-33
- 3.3.3 公众人物政治冷漠的影响33-35
- 第四章 国内外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现状35-45
- 4.1 我国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现状分析35-39
- 4.1.1 我国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35-37
- 4.1.2 我国公众人物政治参与不足之处37-39
- 4.2 国外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的经验和教训39-45
- 4.2.1 国外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的成功经验39-40
- 4.2.2 国外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的失败教训40-41
- 4.2.3 国内外公众人物政治参与对比状况给予我们的启示41-45
- 第五章 扩大我国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的路径探讨45-55
- 5.1 营造有利于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氛围45-47
- 5.1.1 培育公民文化45
- 5.1.2 宣传参与型政治文化45-46
- 5.1.3 推进政治社会化进程46-47
- 5.2 培养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素养和能力47-49
- 5.2.1 培养公民意识47-48
- 5.2.2 提高政治素养和参与能力48
- 5.2.3 培养政治效能感48-49
- 5.2.4 培育政治认同和宽容意识49
- 5.3 实现公众人物政治参与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49-52
- 5.3.1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50
- 5.3.2 促进个体形式向组织形式转换50-51
- 5.3.3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渠道通畅51-52
- 5.3.4 倡导行内参与、各司其责52
- 5.4 促进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的法治化52-55
- 5.4.1 明确区分公众人物隐私权内容52-53
- 5.4.2 增加非法政治参与的违法成本53-54
- 5.4.3 健全对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的监督法律54-55
- 第六章 结语55-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3
- 附录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曲晗;;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J];经营管理者;2010年11期
2 李蓉蓉;;民主化进程中中国城乡居民的政治效能感研究[J];比较政治学研究;2012年01期
3 邵燕斐;;论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35期
4 梁波;;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06期
5 冯涛;;论政治冷漠的涵义、原因和作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公众人物政治参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2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