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论民意与司法的和谐互动:一种主体回归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7-04-28 19:07

  本文关键词:论民意与司法的和谐互动:一种主体回归的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最近这几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媒体的催化,以及我国民主法治化进程的深入,司法案件的审理过程渐渐进入了社会公众的视野。特别是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社会公众对司法案件的审理过程的意见和看法,已经成为了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和政治活动的一项最主要途径。一些本身具有特殊性质的司法案件,不仅引发了社会大部分公众的广泛讨论,还激发了司法机关对于民意的关注和重视,进而在理论界才有了民意与司法关系的大讨论。从现实的表象上看,民意和司法的关系是非常紧张的,冲突和矛盾是常态,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司法机关对于民意做出的种种努力和回应。此外,作为民意的主体之一的社会公众,是不是应该有所作为?本文,对于民意是持肯定和鼓励态度的,它是司法活动不可回避的一个对象,也是促进司法改革的推动力。关键是司法机关怎么看待民意,社会公众如何看待司法。我们纠正了态度上的误区,民意和司法的冲突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促进民意与司法的和谐互动更是势在必行。本文从主体回归角度出发,遵循上述的思考路径,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前言部分,由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司法要案引出民意与司法的冲突,以及因此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而引申出我们要正确认识民意的必要性,从而展开解决民意和司法冲突的路径思考。 正文的第一章对民意的概念进行正确的界定。从民意的历史演进出发去了解民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正确区分与民意相关的几个概念,归纳出民意的主要特征,对民意的真正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二章主要阐明民意在司法过程中的作用,先描述当前我国民意与司法冲突的主要表现,并总结民意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再讨论民意的优缺点,以此赋予民意的真正地位,进而更加肯定民意对于司法进步的重大意义,引出下文对于促进民意和司法和谐互动,对弱化和改善二者的冲突做铺垫。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从主体回归角度出发,解决当下民意与司法的冲突问题。第一,先从处于主动地位的司法机关出发,确立司法吸纳民意应该遵循的原则。第二,从民意进入司法的途径和方式探讨,找到最合适路径。第三,从二者的主体入手,分类进行论述,应该如何进行主体回归。 结论部分,是对全篇的论述进行回顾和总结,指出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希望能对以后的研究和讨论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的当下,在深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深化司法改革的今天,规范和树立社会公众和司法机关对于民意的正确认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意 司法 和谐互动 主体回归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0.0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前言8-9
  • 第一章 民意的一般论述9-19
  • 1.1 民意的历史演进9-12
  • 1.1.1 中国古代社会的民意9-10
  • 1.1.2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民意10-12
  • 1.2 与民意相关的几个概念的辨析12-14
  • 1.2.1 社会层面的民意和法律层面的民意12
  • 1.2.2 民意与舆论12-13
  • 1.2.3 民意与情理13-14
  • 1.3 司法过程中民意的特殊性14-16
  • 1.3.1 案件的独特性和公共性14
  • 1.3.2 主体的自主性和开放性14-15
  • 1.3.3 手段的丰富性和非职业性15
  • 1.3.4 民意的简单性和朴素性15-16
  • 1.3.5 民意的流动性和随意性16
  • 1.4 民意的真实成分16-19
  • 1.4.1 包含案例之间的比较17
  • 1.4.2 讲究主观感受和自我价值的追求17-18
  • 1.4.3 强调生活中的情理和经验18-19
  • 第二章 民意在司法过程中的作用19-32
  • 2.1 民意形成的社会条件19-21
  • 2.1.1 社会发展多元化19
  • 2.1.2 民主进程深入化19-20
  • 2.1.3 司法过程透明化20
  • 2.1.4 信息传播迅捷化20-21
  • 2.2 民意与司法的冲突21-26
  • 2.2.1 案例21-22
  • 2.2.2 主体立场冲突表现22-24
  • 2.2.3 冲突原因分析24-26
  • 2.3 民意的优点和缺点26-29
  • 2.3.1 民意的优点26-28
  • 2.3.2 民意的缺点28-29
  • 2.4 民意的积极价值29-32
  • 2.4.1 民意是司法公正的合理保证29-30
  • 2.4.2 民意是司法判决的有益考量30
  • 2.4.3 民意是司法监督的有效途径30-32
  • 第三章 民意与司法的和谐互动32-43
  • 3.1 司法吸纳民意的原则32-34
  • 3.1.1 确保司法的公信力和主动地位32-33
  • 3.1.2 坚守司法的底线33-34
  • 3.1.3 避免司法监督的滥用34
  • 3.2 民意进入司法的方式34-37
  • 3.2.1 民意的形成过程34-35
  • 3.2.2 民意的择取过程35-36
  • 3.2.3 民意的再回应过程36-37
  • 3.3 民意与司法的和谐互动—从主体回归角度37-43
  • 3.3.1 一般社会公众的主体回归37-38
  • 3.3.2 新闻媒体的主体回归38-39
  • 3.3.3 公共知识分子的主体回归39
  • 3.3.4 司法机关的主体认识39-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启梁;;网络时代的民意与法律应有之品性——从“躲猫猫”事件切入[J];法商研究;2009年04期

2 陈柏峰;;法治热点案件讨论中的传媒角色——以“药家鑫案”为例[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3 陈柏峰;;传媒监督权行使如何法治——从“宜黄事件”切入[J];法学家;2012年01期

4 周永坤;;民意审判与审判元规则[J];法学;2009年08期

5 向朝霞;吴权平;;民意与司法的冲突及协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陈景辉;;裁判可接受性概念之反省[J];法学研究;2009年04期

7 陈林林;;公众意见在裁判结构中的地位[J];法学研究;2012年01期

8 张洪成;;刑法中的严格责任探析[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9 喻中;论法学提问方式的两次转向[J];探索;2003年06期

10 苏力;;法条主义、民意与难办案件[J];中外法学;2009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论民意与司法的和谐互动:一种主体回归的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33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4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