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对公民意识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05:12
本文关键词:微博对公民意识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身在国家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的一种自觉的自我认识,其核心是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良好的公民意识不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而且对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也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把公民意识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媒体是社会之公器,它通过构建公共领域为公民意识的培养提供实践条件,,对公民意识具有重要影响。微博诞生以来,以其即时性、互动性和开放性等优势,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培养公民意识的方式和渠道,越来越多的人运用微博平台来表达自己的意见、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对公民意识产生了重要影响。 微博对公民意识的影响主要分为微观影响和宏观影响两部分。从微观方面来说,微博加强了受众对公民意识内容的认知,提高了受众对公民意识的认同度、好感度和依赖度,激发了受众话语表达和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也削弱了公众非理性行为的可控性;从宏观方面来讲,微博冲击了传统认知模式,促进了舆论引导方式的变革,对于维护社会主流价值、塑造现代公共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群体极化的负面效应。因此,本文认为微博对公民意识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强化微博对公民意识积极影响的策略:首先要提高受众媒介素养,加强舆论引导和信息管理,营造理性的社会舆论环境;其次要加强微博的公信力建设、内容建设和社区自治,完善微博平台的自身建设;最后要建立公民意识培育的多方联动机制,提高各媒体间的议题联动能力、虚拟空间和现实平台共同培育能力以及舆论监督的现实对接能力。
【关键词】:微博 公民意识 影响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6.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20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2-13
- 1.1.1 选题背景12-13
- 1.1.2 选题意义13
- 1.2 文献综述13-18
- 1.2.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13-17
- 1.2.2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17-18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8-20
- 1.3.1 研究思路18-19
- 1.3.2 研究方法19-20
- 第2章 公民意识的微博传播概述20-33
- 2.1 公民意识的内涵与培育20-22
- 2.1.1 公民意识的内涵20-21
- 2.1.2 公民意识的培育21-22
- 2.2 微博中公民意识的议题分类22-27
- 2.2.1 权利救助22-23
- 2.2.2 公益慈善23-24
- 2.2.3 法制正义24-25
- 2.2.4 社会公德25-26
- 2.2.5 公权监督26-27
- 2.3 微博中公民意识的传播特点27-29
- 2.3.1 议题设置的广泛性和公共性27-28
- 2.3.2 微博意见领袖的主导性作用28-29
- 2.3.3 宣传体制外的弱舆论导向性29
- 2.4 微博中公民意识的传播基础29-33
- 2.4.1 理论基础29-31
- 2.4.2 技术基础31
- 2.4.3 用户基础31-33
- 第3章 微博对公民意识的微观影响33-44
- 3.1 对受众认知的影响33-36
- 3.1.1 提高受众对公民权利意识的认知33-35
- 3.1.2 增进受众对公民责任意识的认知35
- 3.1.3 强化受众对公民参与意识的认知35-36
- 3.2 对受众态度的影响36-40
- 3.2.1 提高受众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同度37-38
- 3.2.2 增加受众对人本化公民理念的好感度38-39
- 3.2.3 培育受众对公民信息媒介选择的依赖度39-40
- 3.3 对受众行为的影响40-44
- 3.3.1 激发受众话语表达的主动性40-41
- 3.3.2 增加受众公共事务的参与度41-42
- 3.3.3 削弱受众集体行动的可控性42-44
- 第4章 微博对公民意识的宏观影响44-53
- 4.1 对社会环境认知的影响44-46
- 4.1.1 冲击传统认知模式44
- 4.1.2 维护社会主流价值44-46
- 4.1.3 塑造现代公共精神46
- 4.2 对社会舆论引导的影响46-49
- 4.2.1 舆论生成机制的创新47
- 4.2.2 官方舆论场的重构47-48
- 4.2.3 民间舆论场的崛起48-49
- 4.3 对社会行为示范的影响49-53
- 4.3.1 群体规范的定向功能49-51
- 4.3.2 利益诉求渠道的选择51
- 4.3.3 群体极化的放大效应51-53
- 第5章 强化微博对公民意识积极影响的策略53-62
- 5.1 营造理性的公民舆论环境53-56
- 5.1.1 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水平53-54
- 5.1.2 增强媒体舆论引导能力54-55
- 5.1.3 健全微博信息管理制度55-56
- 5.2 加强微博的公民信息平台建设56-59
- 5.2.1 提升微博信息传播的公信力56-57
- 5.2.2 注重反映公众诉求的内容建设57-58
- 5.2.3 完善微博社区自治机制58-59
- 5.3 建立公民意识培育的多方联动机制59-62
- 5.3.1 加强微博和传统媒体的议题联动59-60
- 5.3.2 提高虚拟与现实共同培育的互动性60
- 5.3.3 完善舆论监督的现实反馈和对接机制60-62
- 结论62-64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69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祖社;;“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范以锦;邬茜;;从跟随者回归到引领者——论新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地位[J];传媒;2009年09期
3 陈昌凤;;做负责的网上公民——由“网络暴民”引发的思考[J];采.写.编;2008年03期
4 李赫然;;博客参政的效果及局限性[J];当代传播;2008年02期
5 喻国明;;新媒体在严峻经济形势下的发展机遇[J];当代传播;2009年01期
6 曾庆香;李蔚;;解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框架[J];当代传播;2011年01期
7 李怀亮;;新媒体的文化价值变革与发展动力[J];当代电影;2008年06期
8 许琛;;论微博时代的公民新闻传播与公民意识培养[J];东南传播;2011年09期
9 翟杉;;我国微博政治参与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10 喻国明;;解读新媒体的几个关键词[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微博对公民意识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38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