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中外信息公开制度比较

发布时间:2017-05-02 20:07

  本文关键词:中外信息公开制度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信息和物质、能量共同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信息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政府需要根据社会各方面信息进行调控运作,企业需要针对市场信息进行运营,个人工作、生活等一系列活动也都离不开信息。在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获得重视和提升的同时,信息公开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信息公开制度是决定一个国家信息公开法制体系和社会信息公开意识的基础,结构合理和内容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可以促进信息的畅通交流,反之则会导致信息传递阻碍。在我国,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基础: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石;是完成每个中国人的中国梦的保障;是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途径。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将促进我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进步,同时社会全方位进步也在促进我国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目前,我国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虽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但是无论是在信息公开法制建设、还是在社会信息开放意识培养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法律上对政务信息公开进行规定,它不仅打开了社会民众获取政府信息的大门,更是唤醒了每个人对于获得信息权利的渴望。与此同时,我们也无法忽视我国信息公开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信息公开法的缺失、信息公开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大量不合理现象等,这些都是在未来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建设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全球范围内很多国家都有属于本国的信息公开制度,在他们建立这些制度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优秀的经验和宝贵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完善我国信息公开制度有着及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学习国外的信息公开制度可尽可能避免我国在信息公开制度建设道路上的弯路,对比中外信息公开制度可以更好的将国外先进理论结合我国特色加以利用。在比较中外信息公开制度过程中,需要针对国外的先进理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度的历史文化背景等进行详细对比分析,这样,才能结合我国现有社会背景、历史文化因素等提出适合我国的信息公开制度改革完善意见。
【关键词】:信息公开制度 比较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4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9-11
  • 1.3 主要研究内容11-12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2
  • 1.5 创新之处及特色12-14
  • 2 信息公开制度概述14-16
  • 2.1 相关概念界定14-15
  • 2.2 信息公开与信息保密的关系15
  • 2.3 信息公开制度的内涵15-16
  • 3 我国信息公开制度概况16-18
  • 3.1 我国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历史进程16-17
  • 3.2 我国信息公开制度特征17-18
  • 4 国外信息公开制度概况18-24
  • 4.1 美国信息公开制度18-20
  • 4.1.1 美国国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历史进程18-19
  • 4.1.2 美国信息公开制度的特征19-20
  • 4.2 日本信息公开制度20-21
  • 4.2.1 日本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历史进程20-21
  • 4.2.2 日本信息公开制度特征21
  • 4.3 英国信息公开制度21-24
  • 4.3.1 英国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历史进程22
  • 4.3.2 英国信息公开制度特征22-24
  • 5 中外信息公开制度比较分析24-38
  • 5.1 民众信息公开意识对比24-28
  • 5.1.1 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公众推动作用24-25
  • 5.1.2 民众参与信息公开意识25-28
  • 5.2 信息公开法制体系对比28-38
  • 5.2.1 信息公开法制模式28-29
  • 5.2.2 信息公开义务主体29-30
  • 5.2.3 信息公开权利主体30-31
  • 5.2.4 信息公开的范围31-33
  • 5.2.5 信息公开的方式程序33-35
  • 5.2.6 信息公开的监督保障35-38
  • 6 国外信息公开制度对我国的启示38-44
  • 6.1 体现以“知情权”为核心的立法精神38-39
  • 6.2 完善信息公开立法建设39-41
  • 6.2.1 建立信息公开法39
  • 6.2.2 完善与保密法、档案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的衔接39-40
  • 6.2.3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法规、地方性法规40-41
  • 6.3 扩大信息公开义务主体范围41
  • 6.4 完善监督和救济制度41
  • 6.5 以电子政务为契机,健全信息公开方式41-42
  • 6.6 增强信息公开意识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9
  • 致谢49-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冠文;简论我国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表现[J];档案学研究;2005年03期

2 隋卓姣 ,张冠文 ,郭敏;简论推行信息公开制度的必要性[J];山东档案;2005年03期

3 张冠文;我国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研究[J];兰台世界;2005年05期

4 张冠文;论影响我国信息公开制度深化的原因[J];北京档案;2005年08期

5 何曼;;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任重而道远[J];中国广播;2010年06期

6 肖卫兵;;从国际信息公开领域新变化审视我国信息公开制度[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年01期

7 罗昊;论建立信息公开制度[J];新世纪图书馆;2003年04期

8 朱庆华;杜佳;;信息公开制度对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影响[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年02期

9 龙莉;;政府信息公开不对称及其改进途径[J];新闻传播;2009年09期

10 马海群;吕红;;高校信息公开制度体系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军;;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谈我国信息公开制度的问题与对策[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2 周汉华;;WTO与我国的信息公开制度[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2年

3 李晨;;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律实践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陈仪;;政府信息公开如何走出诉讼困境[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梁芷铭;;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裁量权[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冰;保监会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N];中国证券报;2008年

2 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 邹世允;加快建设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N];光明日报;2014年

3 记者 刘志华;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规范公共事业收费[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4 青岛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李芳;加强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建设[N];青岛日报;2010年

5 杨海坤;《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时代价值[N];学习时报;2007年

6 南昌《信息日报》编辑 魏文彪;推行慈善信息公开制度宜早不宜迟[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记者李兆林;信息公开做得好[N];柳州日报;2009年

8 山西师范大学 王小平;简议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与完善[N];光明日报;2010年

9 张玉胜;政府信息公开须破除“作对”思维[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

10 鲁生;“模糊公示”击中信息公开制度软肋[N];检察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长江;论影响我国信息公开制度实现的因素[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2 曾兵;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李烨;论我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D];西北大学;2012年

4 姜维;江西省高校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韩萍;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的障碍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向张弩;我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王晓炜;中外信息公开制度比较[D];安徽大学;2015年

8 蒋立辉;卫生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桑榆;政府部门信用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狄伟;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外信息公开制度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1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41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7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