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课公民意识培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学政治课公民意识培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民意识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公民意识是公民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思想保障。在当代,公民意识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启蒙和发展公民意识的黄金时期。政治课作为中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主阵地,在公民意识培育中有其独特的先天性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这种优势并没有被完全的发挥出来。笔者认为,公民意识的培育,必须以中学政治课为切入点,并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进行研究。论文围绕着中学政治课公民意识培育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探讨中学政治课公民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与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研究,认为中学政治课公民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是公民身份意识、公民权利与义务意识、公民道德与法律意识的培育。通过这些意识的培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启蒙、发展其公民意识。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国家认同。其次,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文献调查等多种方法,对政治课公民意识培育的现状进行了粗略的把握,并加以分析。认为目前中学政治课公民意识培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就。我们在政治课公民意识培育领域具备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相对专业的师资队伍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等众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对公民意识培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缺乏培育内容与方法的创新,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等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的反思与研究。最后,笔者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的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以期能够进一步深化对公民意识培育重要性认识、改进培育的内容与方法、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虽然政治课在公民意识培育中有其独特的先天性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水平,进而促进公民整体公民意识的提升,仅仅光靠学校教育,依靠政治课是不够的。更需要社会环境,家庭氛围的熏陶与培养。只有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维度发挥各自的优势,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才能建立起全方位高效的公民意识培育体系,才能切实的提高学生乃至公民整体的公民意识。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 公民意识 培育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5
-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8-9
- 1.1.1 选题的理论依据和意义8-9
- 1.1.2 选题的现实依据和意义9
- 1.2 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9-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3-14
- 1.3.1 研究思路13
- 1.3.2 研究方法13-14
- 1.4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14-15
- 1.4.1 研究重点14
- 1.4.2 研究难点14
- 1.4.3 研究创新点14-15
- 2 中学政治课公民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与重要性15-24
- 2.1 中学政治课公民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15-17
- 2.1.1 公民身份意识15-16
- 2.1.2 公民权利与义务意识16
- 2.1.3 公民的道德与法律意识16-17
- 2.2 中学政治课公民意识培育的优势17-20
- 2.2.1 具备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17-18
- 2.2.2 具有相对专业的师资队伍18-19
- 2.2.3 富有多样的课程资源19-20
- 2.3 加强中学政治课公民意识培育的重要性20-24
- 2.3.1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同20-21
- 2.3.2 有益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认同21-22
- 2.3.3 有利于学生养成坚定的国家认同22-24
- 3 中学政治课公民意识培育的现状分析24-34
- 3.1 中学政治课公民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24-31
- 3.1.1 轻视公民意识培育的重要性24-26
- 3.1.2 缺乏对公民意识培育方法与内容的创新26-29
- 3.1.3 唯分至上的评价标准29-31
- 3.2 中学政治课公民意识培育存在问题的成因31-34
- 3.2.1 对公民意识培育认识不足的思想根源31-32
- 3.2.2 公民意识培育方法与内容创新的制约因素32-33
- 3.2.3 相对固化的评价体系影响33-34
- 4 中学政治课公民意识培育的改进策略34-41
- 4.1 帮助教师的公民意识由认知向行动层面发展34-36
- 4.1.1 教师本身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34-35
- 4.1.2 确立为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35-36
- 4.2 整合公民意识教育资源改善公民意识培育方法36-38
- 4.2.1 公民意识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36-37
- 4.2.2 公民意识实践教学的广泛应用37-38
- 4.3 进一步完善公民意识培育评价38-41
- 4.3.1 建立多维度的课堂评价标准38-39
- 4.3.2 树立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目标39-41
- 附录41-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9
- 后记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男;中学政治课的设置和教材[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唐海燕;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周淑霞;中学政治课创新教育浅谈[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李斐;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09期
5 李瑞新;中学政治课应试教育的弊端及改革[J];甘肃科技纵横;2003年03期
6 王珠平;中学政治课评价体系改革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陈腊云;中学政治课引导学生“创读”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Z1期
8 陈久;论中学政治课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3年27期
9 辛海军;中学政治课的“注意与兴趣”教学[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年S2期
10 赵吉全;关于中学政治课改观念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洪钢;;浅谈中学政治课的课堂提问[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2 韦寿先;;积极进行教改尝试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中学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探索[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3 王洪钢;;浅谈中学政治课的课堂提问[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宝塔区金盆湾中学 苏启平;中学政治课的“注意与兴趣”教学[N];延安日报;2007年
2 获嘉县徐营镇一中 浮云;中学政治课难教,学生厌学现象的思考与对策[N];新乡日报;2008年
3 镇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李正杰;中学政治课改之我见[N];甘肃日报;2008年
4 山西省天镇县二中 杨爱珍;中学政治课创造能力的培养[N];科学导报;2005年
5 长平 资深媒体人士;走出教科书“迷信”[N];东方早报;2011年
6 记者 陈淑兰;“红烛”的精神[N];朔州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琼兰;论中学政治课多方位渗透教学模式的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婧;论新世纪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素质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吴登全;中学政治课网络鉴赏力培育探析[D];苏州大学;2011年
4 齐利利;中学政治课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徐艳丽;中学政治课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璐;中学政治课时政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和文敏;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政治课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8 祁晓阳;中学政治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9 公祥均;中学政治课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0 束贤子;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师素质状况及提升策略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中学政治课公民意识培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1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4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