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公民社会建设时期。公民社会建设的关键是对公民意识的培养。我国公民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来完成。其中,学校公民意识教育又是重中之重。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专门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从而导致学生群体中一部分学生公民意识的严重缺乏。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是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那么,如何将公民意识教育寓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如何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的关系,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公民意识的培育,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民意识与思想政治素质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人文素质。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其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自我认知,体现为公民对其权利和义务的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以公民的民主法治观念和理性政治参与的公共精神为核心。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弘扬人本主义的迫切需要;是贯彻民主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素质是指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政治态度、法纪素养等符合时代特征的基本品质,是大学生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综合体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大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和民族精神。因此,大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公民素质之上。 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不强,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权利与义务意识不强;国家和民族意识淡化;平等与公正意识不高;自由与法治意识弱化;道德与文明意识滑坡。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缺乏是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它不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不利于“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不利于形成人本主义精神。 在我国,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手段,但是又存在着许多薄弱方面。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公民意识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它有助于大学生掌握道德、法律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大学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等同于公民意识教育。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解决现代文明习惯的养成;不能解决人的政治社会化问题;不能速成人本精神的培育;不能解决道德教化的使命。 我国公民意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原因造成的。在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按照学生成长规律处理好公民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学校发展不止确的导向,导致公民意识教育普遍受到忽略;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缺乏公民意识培养必要的社会实践。在家庭教育方面:30年来中国家庭嬗变使孩子的公民意识教育面临复杂的难题;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比较普遍地忽视公民意识教育;各种畸形家庭的不良导向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社会环境方面:社会中各种消极现象影响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各种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不健全难以形成有利于公民意识教育的良好环境;社会还没有建立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各种实践场所和实践机制。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体系中还没有形成专门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因此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增补公民意识教育。一是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公民意识存在的问题;二是必须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学习教育;三是必须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还必须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的结合机制。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大学生的实际,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更加实事求是;必须立足于效果,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必须从实现由合格公民向合格接班人转变的政治高度,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机结合,厘清二者关系是关键,找到二者契合点是基础,构建稳固、长效的机制是保障。此外,笔者认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公民意识培育还必须从宏观方面对以下儿个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一是应从总体上统筹领导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二是要建立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公民意识教育的完整体系;三是积极努力营造公民意识教育的良好氛围;四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因此,公民意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的公民意识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基础,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 公民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第一章 导论14-30
- 一、问题的缘起与意义14-17
- 二、本选题已有的研究状况17-27
- (一) 国外相关研究18-22
- (二) 国内相关研究22-27
- 三、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27-28
- (一) 资料来源27-28
- (二) 研究方法28
- 四、本选题的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28-30
- (一) 研究思路28
- (二) 论文结构28-29
- (三) 创新之点29-30
- 第二章 公民意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关系30-53
- 一、公民意识的培养及其作用30-46
- (一) 公民意识教育历史渊源及产生条件30-33
- (二) 公民意识的内涵33-37
- (三) 公民意识教育及其基本要求37-39
- (四) 公民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9-41
- (五) 国外公民意识培养的基本做法41-46
- 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要求46-50
- (一)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内涵与要求46-48
- (二)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大学生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48-50
-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要建立在良好的公民素质基础之上50-53
- (一) 良好公民素质与理想信念之间的关系50-51
- (二) 良好公民素质与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关系51
- (三) 良好公民素质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系51-53
- 第三章 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状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53-64
- 一、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状况53-56
- (一) 权利与义务意识53-54
- (二) 国家与民族意识54-55
- (三) 平等与公正意识55
- (四) 自由与法治意识55
- (五) 道德与文明意识55-56
- 二、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影响因素分析56-58
- 三、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58-60
- (一) 传统文化中,“臣民意识”影响根深蒂固58-59
- (二) 市场经济中,利益观念的冲击59
- (三) 教育体系中,缺乏系统、有效的公民意识教育59-60
- (四) 社会舆论中,宣传不够,没有形成良好氛围60
- (五) 教育思想中,功利化倾向的影响60
- 四、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60-64
- (一) 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61-62
- (二) 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不利于“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62
- (三) 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不利于“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62
- (四) 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不利于形成人本主义精神62-64
- 第四章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提高的作用分析64-73
-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公民意识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64-68
- (一) 有助于大学生掌握道德、法律的基本知识64-66
- (二) 有助于大学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66-67
- (三) 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67-68
-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等同于公民意识教育68-73
-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解决现代文明习惯的养成69
-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解决人的政治社会化问题69-70
- (三)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速成人本精神的培育70-71
- (四)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解决道德教化的使命71-73
- 第五章 大学生公民意识及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73-85
- 一、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73-76
- (一) 没有按照学生成长规律处理好公民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73-74
- (二) 学校发展不正确的导向,导致公民意识教育普遍受到忽略74-75
- (三)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缺乏公民意识培养必要的社会实践75-76
- 二、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76-80
- (一) 30年来中国家庭嬗变使孩子的公民意识教育面临复杂的难题77-78
- (二)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比较普遍地忽视公民意识教育78-79
- (三) 各种畸形家庭的不良导向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79-80
- 三、社会环境对学生公民意识形成的影响80-85
- (一) 社会中各种消极现象影响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80-82
- (二) 各种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不健全难以形成有利于公民意识教育的良好环境82-83
- (三) 社会还没有建立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各种实践场所和实践机制83-85
- 第六章 关于在大学生中增补公民意识教育的若干思考85-96
- 一、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公民意识存在的问题85-87
- (一) 合格的大学生首先必须是合格的公民85-86
- (二) 只有成为合格公民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觉悟86
- (三) 必须把好从学习者向建设者转变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后关口86-87
- 二、必须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学习教育87-91
- (一) 必须加强做现代文明人的基本知识的学习88-89
- (二) 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社会学基本知识的教育89-90
- (三) 必须加强现代人文知识的教育90-91
- 三、必须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教育91-96
- (一) 必须加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实践教育91-92
- (二) 必须加强现代社会活动的实践教育92-94
- (三) 必须加强人文精神的弘扬94-96
- 第七章 如何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机结合96-108
- 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路的改进96-100
- (一)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大学生的实际,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更加实事求是96-98
- (二)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效果,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98
- (三) 必须从实现由合格公民向合格接班人转变的政治高度,改进思想政治教育98-100
- 二、必须结合公民意识培育过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100-105
- (一) 要把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状况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100-102
- (二) 思想政治教育要首先着眼于公民意识的提高102-103
- (三) 要从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视角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103-104
- (四) 要从直观性、震撼性的要求出发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104-105
-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机结合105-108
- (一)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机结合,厘清二者关系是关键105-106
- (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机结合,找到二者契合点是基础106
- (三)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稳固、长效的机制是保障106-108
- 第八章 公民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思考108-121
- 一、应从总体上统筹领导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108-111
- (一) 要按学生成长规律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长远规划108-109
- (二) 要在学生的幼儿、少年阶段解决培养合格公民的问题109-111
- 二、建立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关于公民意识教育的完整体系111-114
- (一) 厘清公民意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111-112
- (二) 按照学生成长规律建立公民意识教育的学科体系112-113
- (三) 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践环节113-114
- 三、在社会改革发展中努力营造公民意识教育的良好氛围114-119
- (一) 加强科学管理,健全信用体系,形成诚信氛围114-115
- (二)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形成平等、公正、守法氛围115-116
- (三) 弘扬以人为本精神,形成科学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116-117
- (四) 让正确的价值导向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117-118
- (五) 把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作为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的事业118-119
- 四、在此基础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119-121
- 参考文献121-127
- 附录127-132
- 后记132-133
- 读博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13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桂芳;;30年来中国人文精神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宋建林;对“人文精神”讨论的反思[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3 顾成敏;当代西方公民德性理论与我国公民精神的建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高峰;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4期
5 廖小平;;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的现代转型和重构[J];东南学术;2005年06期
6 赵慧芳;田金花;;社会变革中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吴东莞;;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向公民教育延伸[J];党政论坛;2009年03期
8 陈滢;公民教育的历史演进及基本内涵[J];鄂州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杨方;;论大众传媒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叶长茂,谢舒潇;网络时代下的公民教育与环境建设[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威;;公民意识教育的国际化背景及国际法治论纲[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苗雪萍;洛克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谢定国;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2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72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