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环境下的公民权利意识及其培育
本文关键词:论网络环境下的公民权利意识及其培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民权利意识是指公民对于自己依法所享有的公民权利的认知、理解和态度,是人们对于实现其权利方式的选择,以及当权利受到损害时,以何种手段予以补救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构成了公民意识和宪法精神的核心。公民权利意识作为现代社会意识的体现,是现代民主政治确立和发展的心理基础;是市场经济主体独立性的思想保障;也是法治现代化、观念现代化建立的重要标志。公民权利意识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互联网的发展为公民权利意识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在不断发展当中,突发性的网络事件反映了公民权利意识在网络环境下的无序状态。对网络时代下公民权利意识开展系统而完整的研究、进行良性构建,实现虚拟的网络与现实世界公民权利意识由分裂、冲突走向融合与协调,极具现实性与迫切性,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以及社会实证法等方法对问题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同时引入战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原理进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对有关问题和现象从多角度进行深层次分析,力争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和实证性,从而保证所提出的完善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主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研究。首先从分析介绍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的基础理论入手,指出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的问题在于,网络环境下公民对权利范围没有明确认识;网络环境下公民对权利的规范运行没有树立正确观念;网络环境下权利保障欠缺导致公民权利意识异化;其次,分析、考察和论证网络环境下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对公民权利意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再次,对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的正确认识、规范运行及合理保障,建构一个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的应然状态和理想模式;最后,从框架角度提出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培育的整体架构,对培育公民权利意识的结构性因素提出相应建议;从讨论形塑模式的基础理论入手,结合我国的具体实践,对自下而上个体权利抗争模式进行审视与修正。明确提出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培育具体切入点,即:理性建构网络文化实现公民权利意识正确认识,发挥网络媒体的正向效应促进公民权利意识的规范运行,以及法治实践培育范式保障公民权利意识合理化实现。
【关键词】:公民权利意识 网络环境 互联网政治生态 公民网络身份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21.5;G20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6
- 1 绪论16-2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6-18
- 1.1.1 研究背景16-17
- 1.1.2 研究意义17-18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8-24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8-20
- 1.2.2 国内文献综述20-24
- 1.3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内容24-26
- 1.3.1 基本思路24
- 1.3.2 研究内容24-26
- 2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概说26-52
- 2.1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的释解26-41
- 2.1.1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的界定26-38
- 2.1.2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的范围38-41
- 2.2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的特征41-43
- 2.2.1 平等性和广泛性41-42
- 2.2.2 独立性和真实性42
- 2.2.3 动性和参与性42-43
- 2.3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的基础理论43-52
- 2.3.1 马克思主义关于公民权利意识的基本理论44-46
- 2.3.2 西方关于公民权利意识的基本理论46-49
- 2.3.3 公民权利意识理论在网络环境下的继承与扬弃49-52
- 3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52-73
- 3.1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的发展现状52-60
- 3.1.1 网络促进公民权利意识的萌发52-55
- 3.1.2 网络促进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55-57
- 3.1.3 网络促进公民权利意识的理性发展57-60
- 3.2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的现存问题60-73
- 3.2.1 网络环境下公民对权利范围的认识障碍60-65
- 3.2.2 网络环境下公民对权利运行的观念偏差65-68
- 3.2.3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实现的保障欠缺68-73
- 4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的制约因素分析73-99
- 4.1 制约公民权利意识的经济因素73-78
- 4.1.1 现实经济因素桎梏在网络环境下延伸与放大73-76
- 4.1.2 信息时代数字鸿沟76-78
- 4.2 制约公民权利意识的政治因素78-91
- 4.2.1 网络公民社会尚未建立78-80
- 4.2.2 网络公共领域发育不充分80-84
- 4.2.3 网络政治沟通不足84-91
- 4.3 制约公民权利意识的社会因素91-99
- 4.3.1 法律信仰缺失91-93
- 4.3.2 网络媒体负向效应93-95
- 4.3.3 网络文化开展不充分95-99
- 5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的应然形态99-127
- 5.1 网络环境公民权利与公共权利的良性互动99-108
- 5.1.1 公共权力主体新角色的合理定位99-101
- 5.1.2 现代民主政治-独立性公民个体的确立101-104
- 5.1.3 理想化互联网政治生态的互动机制104-108
- 5.2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的正常行使108-118
- 5.2.1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认知自觉化108-112
- 5.2.2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主张普遍化112-115
- 5.2.3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要求纵深化115-118
- 5.3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行使的公共领域考量118-127
- 5.3.1 网络环境下话语民主的可能和限度118-121
- 5.3.2 虚拟社群价值和规范的确立121-123
- 5.3.3 网络伦理道德的规范与建设123-127
- 6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培育对策127-156
- 6.1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培育的整体思路127-136
- 6.1.1 以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127-130
- 6.1.2 以构建和谐健康的互联网政治生态为动力130-134
- 6.1.3 以树立法律信仰为保障134-136
- 6.2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形塑模式构建136-143
- 6.2.1 公民权利意识上行-下行整合形塑模式的明确确立136-139
- 6.2.2 联网构建公民主体身份的逐步实现139-142
- 6.2.3 国家引导者地位的确立与实现142-143
- 6.3 网络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培育的具体切入点143-156
- 6.3.1 性建构网络文化实现公民权利意识正确认识143-147
- 6.3.2 网络媒体的正向效应促进公民权利意识的规范运行147-150
- 6.3.3 法治实践的培育范式保障公民权利意识合理化实现150-156
- 7 结论与展望156-159
- 7.1 结论156-157
- 7.2 创新点157-158
- 7.3 展望158-159
- 参考文献159-166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166-168
- 致谢168-169
- 作者简介169-1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征汉年;马力;;论权利意识[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杜庆华;;论网络公民意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曾白凌;淦家辉;;论网络表达对法律规制机制的影响[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5期
4 陈承生;;西方自由主义政治观的理性定位与历史流变[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刁胜先;;网络自由不能承受之忧——从3Q大战看网络用户民事权益的保护[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刘艳玲;;霍布斯和洛克政治思想中关于自然状态的比较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7 易联树;吴佩林;;论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发展[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齐延平;;和谐人权:中国精神与人权文化的互济[J];法学家;2007年02期
9 韦遐;;论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2008年01期
10 杜俊;;浅析当代中国网络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万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邵岗;网络时代中国政治沟通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论网络环境下的公民权利意识及其培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2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72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