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我国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06:12

  本文关键词:我国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分析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随即产生。作为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预算调节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自设立之初就被赋予了弥补地方政府财力缺口、均衡地区财力的历史使命。其中,均衡地区财力、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然成为转移支付制度的根本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然而,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现状表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和财政能力差异仍然比较大,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因而研究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在横向财力均等化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其均等化效应,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先引入公共财政和福利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论证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必要性。结合地区间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的差异对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发挥的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最后借鉴国外转移支付先进经验,提出了提升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包括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内容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转移支付均等化的理论分析。这部分首先对转移支付的内容和目标体系进行了相关的介绍,转移支付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要以地区间政府财政能力的均等化为基础,因而本文中转移支付的均等化就被界定为转移支付后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均等化。接着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实现转移支付均等化的理论依据。公共财政理论从财政的“公共性”角度说明政府应该为社会提供人人可及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庇古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理论认为社会产品分配的均衡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总福利。因而得出结论,为增进社会总福利,政府有必要采取相应的财政措施将社会资源在不同群体间进行均衡分配;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职能由掌舵到服务的转变,同时强调政府服务的公共性,即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为公众服务为基本宗旨,在保障社会民主的基础上,以提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最终目的;公平与正义理论认为平等自由和机会均等构成社会的基本框架,因而每个人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机会也应该是均等的;财政分权理论认为地方政府在提供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更具有信息优势,因而在地方财力短缺的情况下,,提升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就尤为重要。第三部分是对我国目前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这部分主要利用相关计量模型和相关统计指标对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总体效应以及各个分项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进行衡量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转移支付发挥了一定的横向财力均等化作用,但均等化作用非常有限。其中,税收返还的均等化效应最弱甚至具有逆均等化效应,财力性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最强,专项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居于二者之间。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有限的原因既涉及其制度设计和运行方面的问题,也与我国政府间财力事权关系划分不清晰不无关系,更与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导向息息相关。第四部分是国外转移支付的经验与启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和日本关于转移支付制度的成功经验,通过总结得出了可以借鉴的经验。第五部分是提升我国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的对策建议。本部分提出了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构想,内容涵盖转移支付制度本身的完善和配套机制的完善两个方面。一方面,完善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最主要的就是优化转移支付的形式,一是取消不具有均等化效应的税收返还,将其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在地区间均衡分配;二是完善均等化效应较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加大其占整个转移支付的比重;三是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促进其均等化效果的进一步发挥。同时,合理规划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方向和领域,使其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和基础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另一方面,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国外转移支付制度的先进经验,可以从合理划分政府责任支出范围,加强转移支付的法制建设和监督管理方面着手,保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顺利和有效实施,保证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关键词】:转移支付 公共服务 均等化 效应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12.45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1. 导论13-21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3-14
  • 1.1.1 选题背景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4-19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4-16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6-18
  • 1.2.3 文献评述18-19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19
  • 1.4 创新与不足19-21
  • 2. 转移支付均等化理论分析21-29
  • 2.1 财政转移支付概述21-25
  • 2.1.1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其目标体系21-23
  • 2.1.2 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界定及衡量23
  • 2.1.3 财政转移支付的分类及其均等化实现机理23-25
  • 2.2 财政转移支付实现均等化的理论依据25-29
  • 2.2.1 公共财政理论——转移支付均等化的实现机制构建的基础25
  •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转移支付均等化的社会福利判断标准25-26
  •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转移支付均等化的政府职责依据26-27
  • 2.2.4 公平与正义理论——转移支付均等化的社会价值标准27
  • 2.2.5 财政分权理论——转移支付均等化的事权分配依据27-29
  • 3. 我国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分析29-47
  • 3.1 我国转移支付的现状29-31
  • 3.2 转移支付前后各地区横向财力状况分析31-34
  • 3.3 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分析34-43
  • 3.3.1 效应分析模型及指标34-36
  • 3.3.2 我国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总体效应36-38
  • 3.3.3 我国分项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38-43
  • 3.4 影响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的因素分析43-47
  • 3.4.1 现行转移支付制度设计与运行影响43-45
  • 3.4.2 中央与地方财力与事权关系处理的影响45-46
  • 3.4.3 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导向的影响46-47
  • 4. 国外转移支付的经验与启示47-57
  • 4.1 澳大利亚47-49
  • 4.1.1 转移支付注重均等化47-48
  • 4.1.2 独立的资金管理机构48-49
  • 4.2 德国49-51
  • 4.2.1 纵向转移支付为主50-51
  • 4.2.2 兼顾横向转移支付51
  • 4.3 美国51-53
  • 4.3.1 以有条件转移支付为主51-53
  • 4.3.2 以无条件转移支付为补充53
  • 4.4 日本53-55
  • 4.4.1 法制化程度高54
  • 4.4.2 均衡目标明确54-55
  • 4.5 经验启示55-57
  • 4.5.1 合理划分政府间财力和事权55
  • 4.5.2 明确转移支付均等化目标55-56
  • 4.5.3 提高转移支付法律权威56-57
  • 5. 提升我国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的对策建议57-67
  • 5.1 均等化的目标及总体思路57-59
  • 5.1.1 均等化的目标57-59
  • 5.1.2 均等化的总体思路59
  • 5.2 优化转移支付的对策思路59-64
  • 5.2.1 优化转移支付形式60-62
  • 5.2.2 调节转移支付地区分配结构和领域62-64
  • 5.3 完善相应配套机制64-67
  • 5.3.1 加快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制建设64-65
  • 5.3.2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支出责任65-66
  • 5.3.3 完善转移支付管理和监督机制66-67
  • 参考文献67-70
  • 附录70-76
  • 致谢76-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建光;;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J];财经论丛;2008年05期

2 彭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财政体制优化[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2期

3 龚锋;卢洪友;;机会平等与财政转移支付[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1期

4 余珊;丁忠民;;“粘蝇纸效应”在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中的实证研究——基于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的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马国贤;;我国转移支付的现状、问题及改革[J];财政监督;2009年15期

6 张裕民;;公共财政体制下对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J];财政监督;2010年01期

7 孙开;;专项转移支付现状考察与管理方式优化[J];财政研究;2010年08期

8 贾晓俊;;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均衡性转移支付改革方案设计[J];财政研究;2011年06期

9 李谭君;文超;;财政分权、激励结构与专项转移支付[J];当代财经;2010年09期

10 江杰;李志慧;;地方财政能力差异与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分析——基于湖南的实证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修泽;[N];人民日报;2007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分析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7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77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b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