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宣誓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仪式,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中或多或少都能发现宣誓的影子,它的缘起、发展与延续都与宗教有着天然的密切关联。随着近现代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古老的宣誓仪式与民主法治思想相结合,催生出一种独特的法律制度——宪法宣誓制度,该制度要求一国重要的公职人员在就职之时必须宣誓忠于宪法和国家。去年10月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文件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正式就职时要公开向宪法宣誓。”这一规定在实质上标志着宪法宣誓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至此,我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第98个明确规定宪法宣誓制度的国家。宣誓在中国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现代意义上的宪法宣誓,却是从西方社会引进而来的,该制度在中国大陆的出现,也不过是近十几年的事,虽然实践中早已出现过很多官员在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的例子,但宪法宣誓作为一项严肃的宪法性制度,多年来在我国并未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因此,此次宪法宣誓制度的正式确立是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大事。宪法宣誓制度的确立,明确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在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一方面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奉行宪法至上,并坚持依法治权、依法治吏的决心,另一方面,虽然宪法宣誓制度是用来明确规范和约束国家工作人员的一项制度,但并不代表就和广大人民群众毫无关联,官员向宪法宣誓,人民则是见证者,所以说,向宪法宣誓的制度不仅表明了政府对官员的管理和约束,也表达了对人民主人翁地位的尊重和保护。但这些都不是宪法宣誓的根本目的,归根结底,确立宪法宣誓制度,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宪法的真正实施,这当然关乎每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利益。只是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才刚刚确立,还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本文将我国最新确立的宪法宣誓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在我国如何将宪法宣誓制度落到实处的问题,在立足我国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内外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设想。本文的行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宪法宣誓制度一般理论的介绍,首先明确界定了何为宪法宣誓,并总结了其主要特征;其次考察了源于西方社会的宪法宣誓制度的历史渊源;最后深入探讨了宪法宣誓制度的功能作用。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近代以来宪法宣誓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各地关于宪法宣誓的实践活动及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指出问题的同时又具体分析了问题的成因。第三部分:在探讨了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以及对其进行健全和完善的指导原则的基础之上,详细论述了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具体规则应如何建构的问题,在借鉴外国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部分地区的实际做法,以对比分析的方法指出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各项内容的设计建议。
【关键词】:宪法宣誓制度 宪法信仰 依宪治国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6
- 一、研究意义10
- 二、文献综述10-12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2-13
-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13-16
- 一、宪法宣誓制度的一般理论16-22
- (一)宪法宣誓制度的概念及特征16-18
- (二)宪法宣誓制度的渊源18-19
- (三)宪法宣誓制度的功能19-22
- 二、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发展及现状22-32
- (一)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发展历程22-24
- 1.民国时期的政治宣誓制度22-23
- 2.新中国的宪法宣誓实践23-24
- (二)我国宪法宣誓制度存在的问题24-28
- 1.宣誓主体的范围不够明确具体25
- 2.宣誓仪式尚未规定统一的誓词25-26
- 3.宣誓活动缺乏规范化的仪式26-27
- 4.宣誓制度缺乏相应的监督和惩罚机制27-28
- (三)我国宪法宣誓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28-32
- 1.宪法宣誓制度的实施缺乏统一的立法规范28-29
- 2.广大民众包括官员们宪法信仰薄弱29-32
- 三、建立健全我国宪法宣誓制度32-42
- (一)完善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32-35
- 1.有利于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32-33
- 2.有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宪法至上的观念33-34
- 3.有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宪法信仰34
- 4.有助于推进我国宪法的实施34-35
- (二)完善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基本思路35-37
- 1.坚持宪法宣誓制度的法定化35-36
- 2.制度建构的同时要重视宪法信仰的强化36-37
- (三)完善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基本构想37-42
- 1.宣誓主体范围要明确而具体37-38
- 2.誓词内容的设计应简明扼要38-39
- 3.宣誓活动的程序应规范而统一39-40
- 4.违反宣誓制度的法律责任必须明确40-42
- 结语42-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步云;;依法治国重在依宪治国[J];中国人大;2002年17期
2 武秀英,刘惊海;依宪治国的基础及构建[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年02期
3 王娟;;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08期
4 韩玉芳;;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J];民主与科学;2008年05期
5 谢宇雁;;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J];人大研究;2013年01期
6 胡舒立;;依宪治国,抓住改革最大公约数[J];领导文萃;2013年08期
7 本刊编辑部;;依宪治国实现中国梦[J];决策与信息;2013年04期
8 莫纪宏;;要学会如何“依宪治国”[J];领导科学;2013年15期
9 ;依法治国的核心和首项要义是依宪治国[J];人民之声;2000年11期
10 米凤君;;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是依宪治国[J];吉林人大;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邝少明;张威;王兰平;;依宪治国与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军;;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3 陈军;;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三辑)[C];2003年
4 马艳;;论宪法的执行[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纪宏;法治方式的内涵就是“依宪治国”[N];学习时报;2012年
2 本报评论员;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N];法制日报;2012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王利明;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N];光明日报;2012年
4 本报评论员;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N];人民日报;2012年
5 新华社记者 张云龙 刘刚;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6 本报记者 孟雷;依宪治国:现实与愿景[N];经济观察报;2012年
7 莫纪宏;要学会如何“依宪治国”[N];学习时报;2013年
8 记者 郭涛涛;依宪治国将成依法治国核心[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李万祥;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N];经济日报;2014年
10 本报评论员;依法治国必先依宪治国[N];法制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永波;论依宪治国背景下控申检察制度的完善[D];南昌大学;2015年
2 李宁;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3 宋静;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79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