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哈耶克国家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21:34

  本文关键词:哈耶克国家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英籍奥地利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波普尔将国家预设为“一种必要的罪恶”。正如托马斯·霍布斯笔下的利维坦一样,它无比强大,可以保护人类抵御风险,但它本身也是邪恶的象征,半神半兽,在保护人的同时,也在吃人。于是,如何将利维坦关进笼子便构成了政治哲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处于发展转型中的当下中国如何进行准确的国家角色定位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一个重要理论实践问题。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强调的那样: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哈耶克作为保守自由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集权主义的批判,对福利资本主义的反思,乃至对有限政府的尝试性构建等,都使我们对自由主义,特别是保守自由主义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自由的价值、个人权利的重要性,清楚地认识到“社会正义”的虚幻性和福利资本主义的危险性,对否定性自由与肯定性自由、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有限民主与无限民主、组织规则与抽象规则(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人造秩序与自发秩序有了更加清晰的界分。同时,他还让我们从更加抽象和深层的层面上思考:人类的理性限度何在?以知识为视角,不管我们政府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做什么?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力源自哪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演进究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展开的,人际互动交往和信息、沟通机制究竟是什么?我们深深植根其中,时刻滋养、环绕着我们的传统,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人际交往活动方式,在当前中国的政府角色定位、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我们又如何正确的看待我们的传统? 本论文对哈耶克国家观的研究除导论和结语之外共分六章: 第一章,哈耶克国家观的形成:文章通过对哈耶克国家观时代背景的分析,试图勾勒出哈耶克国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历史和社会现实的互动关系,指认出哈耶克国家理论是建立在对集权主义的反思和福利资本主义制度的质疑基础之上的。同时,认为哈耶克国家理论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到逐渐成熟的过程。全权主义的诞生,反对计划的直觉引起了哈耶克对政府职能界限的思考,随后哈耶克在批判中梳理,在构建中总结,通过对人类本能和理性限度的探究,对人类理性自负的批判,对自由和法治精神内涵的探讨,对人类文明演进模式的反思等对其国家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释。 第二章,哈耶克国家观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前设:文章指出哈耶克国家观是深深地植根于其整个思想理论土壤之中的。哈耶克是在奥地利学派的熏陶与影响下长大的,他的学术生涯也是从维也纳大学开始的,其国家观的构建与其经济学理论与研究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英国自由主义传统对宪政思想的弘扬和人类理性限度的强调也极大地影响了哈耶克国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另外,在哈耶克国家理论中还贯穿着一条鲜明的康德主义的进路。哈耶克国家理论又是以有限理性、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和自然演化观为前提的。哈耶克认为人类的必然的无知和有限理性直接决定着政府职能的界限;国家权力的来源是个人,恰恰是个人权利引出了国家及其官员能做些什么事情的问题;另外,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演进乃是自发演化的结果,是人之行动的结果,而非人之设计的结果。基于此,哈耶克主张有限政府和法治政府,认为过多的政府干预有可能将我们的制度与文明毁灭。 第三章,哈耶克国家观的基本思想:哈耶克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其国家理论进行阐释的。一方面,哈耶克指出:正义是人之行动的一种属性,“社会正义”是虚幻的,只不过是一个空洞无物、毫无意义的术语。福利资本主义国家往往会僭越自己的界限,无限制地扩张自己的职能,在追求远大抱负和目标的过程中采取与自发秩序无法相容的方法与途径。国家在实现“社会正义”和福利资本主义的过程中,会干扰自发市场秩序,威胁个人自由与权利,混淆个人责任,其发展的结果必然是集权主义,将整个社会演变为一种全权性组织机构。另一方面,哈耶克从传统的古典自由主义出发,详细分析和阐释了有限民主、权力分立和政治去中心化等基本组织原则,同时结合当代政治实践,提出了符合其自由主义理念并富有现实操作性的界分公私部门和五层宪政模式等富有建设性的政治运行机制。 第四章,哈耶克国家观的归宿:文章指出哈耶克国家观是以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追求与捍卫,对法治和自发秩序的阐扬和维护为最终归宿的。哈耶克认为自由赋予文明以一种创造力,它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个人权利是至上的,国家权力来源于个人权利。法治是一种政治理想,然而它却是以以抽象性和否定性为特征的内部规则的存在为前提的。同时,人类社会必须维护一种内生的自发秩序,根本原因在于这种秩序有利于人类知识的充分运用和社会进步。然而,哈耶克认为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政治实践看,国家与自由、个人权利、法治和自发秩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哈耶克认为面对强大的国家政权和日益膨胀的行政官僚机构,我们必须自觉捍卫个人自由与权利,维护法治和自发秩序。然而国家与自由、个人权利、法治和自发秩序之间的平衡点究竟在哪里,这恰恰正是哈耶克所关注的核心与关键。 第五章,哈耶克国家观的多视角反思:通过对国家观的历史学分析,特别是通过对哈耶克国家观类型进行甄别研究,指出哈耶克国家观是典型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国家观。通过对哈耶克国家观的现实考量,通过对其在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中实践的批判性考察,指出哈耶克国家理论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国家中存在的问题,也没有为转型国家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想的指导,甚至由其本质决定还演化成了帝国主义和金融资本对外剥削与掠夺的工具;通过分析新自由主义、社群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保守主义对哈耶克国家观的批判及其回应,指出哈耶克国家观只不过是不同类型国家理论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它同样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质疑和挑战,同样具有很多的不足与局限;特别是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的分析和研究,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是具体的、历史的,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哈耶克国家理论则是以私有制的永恒存在为前提的,因此是一种抽象的、非历史的、超阶级的国家观。 第六章,中国视野下的哈耶克国家观审视:改革发展中的中国将不得不直面政治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势在必行。不可否认,哈耶克国家理论对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具有一定启示作用。他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管理中的知识困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国家管理的法治化和民间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等问题。然而,我们又不能无视哈耶克国家理论的西方文明传统的根源性和中国境遇的特殊性,我们特殊的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发展阶段都使我们不得不冷静地反思和批判地看待哈耶克国家理论。因此,这就要求我国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有限、法治和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国情、面向实践,准确政府角色定位。
【关键词】:哈耶克 国家观 福利资本主义 政府职能 自由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3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5
  • 导论15-34
  • 一、选题缘由15-17
  • 二、选题意义17-21
  • 三、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21-28
  • 四、研究思路、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28-34
  • 第一章 哈耶克国家观的形成34-48
  • 第一节 哈耶克国家观产生的时代背景34-40
  • 一、集权主义的诞生与蔓延34-37
  • 二、福利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37-40
  • 第二节 哈耶克国家观的构建过程40-48
  • 一、反对计划的直觉40-42
  • 二、理性限度的思考42-43
  • 三、自由价值的弘扬43-45
  • 四、尝试性建构45-46
  • 五、反思性总结46-48
  • 第二章 哈耶克国家观的理论渊源与前设48-69
  • 第一节 哈耶克国家观的理论渊源48-58
  • 一、奥地利学派方法论48-50
  • 二、英国宪政自由主义50-53
  • 三、康德主义的普遍主义53-58
  • 第二节 哈耶克国家观的理论前设58-69
  • 一、有限理性58-62
  • 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62-65
  • 三、自然演化观65-69
  • 第三章 哈耶克国家观的基本思想69-95
  •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正义”69-76
  • 一、“社会正义”的虚幻性70-72
  • 二、“社会正义”中的国家局限性72-76
  • 第二节 国家与福利资本主义76-80
  • 一、福利资本主义的实质76-77
  • 二、福利资本主义的国家局限性77-80
  • 第三节 国家组织原则80-95
  • 一、有限民主80-84
  • 二、权力分立84-87
  • 三、政治去中心化87-90
  • 四、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界分90-92
  • 五、五层宪政模式92-95
  • 第四章 哈耶克国家观的归宿95-114
  • 第一节 否定性自由95-100
  • 一、个人自由的价值95-97
  • 二、国家与个人自由的张力97-100
  • 第二节 至上的个人权利100-104
  • 一、个人权利至上100-101
  • 二、国家与个人权利的张力101-104
  • 第三节 内部规则104-109
  • 一、外部规则与内部规则105-106
  • 二、国家与内部规则的张力106-109
  • 第四节 自发秩序109-114
  • 一、人造秩序与自发秩序109-112
  • 二、国家与自发秩序的张力112-114
  • 第五章 哈耶克国家观的多视角反思114-159
  • 第一节 历史中追问哈耶克国家观114-130
  • 一、国家观的历史学分析115-126
  • 二、哈耶克国家观类型甄别研究126-130
  • 第二节 现实中考量哈耶克国家观130-139
  • 一、哈耶克国家观的发达国家实践130-134
  • 二、哈耶克国家观的转型国家实践134-139
  • 第三节 关于哈耶克国家观的争论139-151
  • 一、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及其回应139-144
  • 二、社群主义的批判及其回应144-147
  • 三、民主社会主义的批判及其回应147-148
  • 四、保守主义的批判及其回应148-151
  • 第四节 关于哈耶克国家观的批判反思151-159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理论151-156
  • 二、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哈耶克国家观批判156-159
  • 第六章 中国视野下的哈耶克国家观审视159-191
  • 第一节 哈耶克国家观的理论启示159-174
  • 一、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160-164
  • 二、正视知识困境,转变资源配置方式164-167
  • 三、强化法治观念,推进法治中国建设167-170
  • 四、加强民间组织建设,促进社会和谐170-174
  • 第二节 哈耶克国家观在中国的尴尬境遇174-184
  •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性174-176
  • 二、中国社会结构的特殊性176-179
  • 三、中国发展阶段的特殊性179-184
  • 第三节 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184-191
  • 一、准确定位政府角色,建设服务型政府184-188
  • 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国情敢于创新188-191
  • 结语:利维坦——政府是一种必要的“恶”191-196
  • 主要参考文献书目196-206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206-207
  • 致谢20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友琴;;论哈耶克法治理念及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2 李小科;;澄清被混用的“新自由主义”——兼谈对New Liberalism和Neo-Liberalism的翻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中的社会建设[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4 白云;张峰;;新自由主义霸权与金融危机——大卫·哈维《新帝国主义》评析[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4期

5 李德满;;论西塞罗国家思想的创新之处[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6 王亭喜;苏旦;;我国区域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J];经济问题;2012年03期

7 叶祥松;;深化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J];经济学家;2006年02期

8 王初根,丁鹏;论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经济伦理思想[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顾志龙;哈耶克心灵学说述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刘光大;个人权利的让渡与有限政府——洛克《政府论》(下篇)中关于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思想浅探[J];开放时代;1998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哈耶克国家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79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a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