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农村村委会成员法律意识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10:15

  本文关键词:农村村委会成员法律意识培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基本治理模式,村民委员会(即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1。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培养村委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对于完善基层民主和推动依法治国有着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农村法制宣传取得了显著成效,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村务管理逐渐规范化,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得到发展。然而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仍然存在一些村委会成员管理工作不作为、经济活动中以权谋私、村务管理上的程序违规违法行为,严重挫伤村民自治的信心,损害着村民自治的群众基础。调查显示,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自由流转、资源承包、留守人员管理等大量问题上,出现了村委会成员侵害农民利益的诸多问题,,亟需培养村委会成员法律意识,提升村委会成员依法治村的能力,提高其应对农村社会复杂局面的能力。同时,切实保障广大村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让改革的成果真正惠及民众。 论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论证了农村村委会成员法律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三部分是以山西省五台县为例,简要介绍村委会成员法律意识淡薄的现实表现,并对形成原因展开分析;第四部分是针对村委会成员法律意识薄弱情况,提出村委会成员法律意识培养的若干建议;最后是结语,对所研究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村委会成员 法律意识 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42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6
  • 1.1 研究的背景9-10
  • 1.2 研究的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现实意义10-11
  • 1.3 理论依据11-13
  • 1.3.1 社会主义法制观教育理论11-12
  • 1.3.2 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12-13
  • 1.4 研究现状13-14
  • 1.4.1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4.2 国外研究现状14
  •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4-16
  • 1.5.1 研究思路14-15
  • 1.5.2 研究方法15
  • 1.5.3 研究创新点15-16
  • 2 农村村委会成员法律意识培养的必要性16-23
  • 2.1 农村村委会依法治村的基本要求16-17
  • 2.2 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17-19
  • 2.2.1 法律意识的内涵17-18
  • 2.2.2 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18-19
  • 2.3 培养农村村委会成员法律意识的必要性19-23
  • 2.3.1 建立现代法治政府的基层要求19
  • 2.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条件19-21
  • 2.3.3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本保障21-23
  • 3 村委会成员法律意识淡薄的现实表现23-31
  • 3.1 村委会成员选举产生不规范24-25
  • 3.1.1 村民代表推选不规范24
  • 3.1.2 村委会成员贿选现象24-25
  • 3.2 村委会成员议事程序规则不完善25-27
  • 3.3 村委会成员工作中的违法违规现象27-29
  • 3.3.1 擅自终止承包合同28
  • 3.3.2 “私了”刑事案件28-29
  • 3.4 村委会成员出现职务犯罪现象29-31
  • 4 村委会成员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31-38
  • 4.1 传统道德观念根深蒂固31
  • 4.2 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31-32
  • 4.3 村委会监督体系不健全32-35
  • 4.3.1 村民监督作用发挥不畅34
  • 4.3.2 村民代表会议监督缺失34-35
  • 4.4 村委会成员自身问题35-38
  • 4.4.1 村委会成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35-36
  • 4.4.2 村委会成员构成结构存在缺陷36
  • 4.4.3 村委会成员代表能力仍然不足36-38
  • 5 村委会成员法律意识培养的对策性建议38-46
  • 5.1 优化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环境38-40
  • 5.1.1 夯实农村经济社会进步的基础38-39
  • 5.1.2 营造崇尚法律精神的社会氛围39-40
  • 5.2 系统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活动40-41
  • 5.2.1 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活动40
  • 5.2.2 加强村委会成员法规的学习40-41
  • 5.2.3 创新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模式41
  • 5.2.4 强化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手段41
  • 5.3 送法下乡解决各类纠纷41-43
  • 5.3.1 加强农村送法下乡力度42
  • 5.3.2 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42-43
  • 5.4 改进农村工作作风43-44
  • 5.5 建立法律监督机制44-46
  • 5.5.1 建立健全村民民主监督制度44-45
  • 5.5.2 严厉打击村委会违法犯罪45-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0
  • 附录A 村委会成员法律意识调查问卷50-53
  • 在学研究成果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茂声;李秀阳;;村民自治效果良好[J];人民之声;2001年07期

2 何伟;规范罢免程序的几个问题[J];中国民政;2002年03期

3 苗长庚;;直选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小记[J];人大建设;2002年10期

4 杨爱民;;健全和完善村委会成员罢免制度[J];内部文稿;2002年18期

5 丁友勤,刘连江;乡政府在村委会成员罢免中的角色[J];中国民政;2003年01期

6 崔士鑫;“村官”为何要辞职——山东57名村委会成员集体辞职事件[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3年02期

7 ;数字关键词[J];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39期

8 谭黎明;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实;2004年S1期

9 ;浙江精简2·7万名村官 每年可节省经费1·3亿元[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5年09期

10 ;部分村委会成员候选人没过半数怎么办[J];乡镇论坛;2008年2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克非;如何依法罢免村委会成员[N];农民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武卫政;村民有权罢免村委会成员吗?[N];人民日报;2002年

3 丁亚鹏;“问题村官”案增多 留神制度缺失[N];新华日报;2007年

4 通讯员 孟莉萍邋何秦江;年轻人挑大梁 “文化人”唱大戏[N];绍兴日报;2008年

5 杨维立;但愿“村官”辞职承诺制不伤害村民自治[N];检察日报;2010年

6 杨维立;“村官”下台由村民代表会议说了算?别![N];检察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乔虹;保障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权利[N];中国妇女报;2009年

8 记者 丁学汉;百余农民忙“充电”[N];大庆日报;2010年

9 记者 于洪光;山东依法依纪规范村“两委”换届选举[N];农民日报;2011年

10 涂永平 曾向君 黄麟胜;蕉岭在全省率先民主评议村官[N];梅州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洪东;论村委会成员职务犯罪预防[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刘利红;农村村委会成员法律意识培养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3 唐依眉;论我国村委会成员候选人产生中的民主协商[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会杰;论村民自治的实现[D];安徽大学;2004年

5 王世超;失地农民利益的诉求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农村村委会成员法律意识培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3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83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0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