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2 16:14

  本文关键词: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公民意识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世界,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先导,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一种深刻的社会转型,包括知识、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心理等等方面的变化。在这种对任何一个置身其中的国家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影响的现代化进程中,技术革命、制度创新、生产力发展成为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尺码。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在飞速地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也正是这种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导致了一系列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的矛盾,“现代化”已经成为人们既渴望又恐惧的一种世界潮流。 现代化是与变化、转型、发展和适应等概念紧密相关的。现代化不仅仅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等,也包括人的现代化。人是社会最基本的要素,人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稳定而有序发展的基础。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人的行为、素质、能力和观念的一种深刻变化,是现代文明人的形成、发展和适应的一系列过程,是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公民是现代社会的主体,公民意识的现代化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公民意识与现代社会发展适应与否以及适应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现代化的状况。中国数千年的专制社会没有公民意识生长的空间,因此培育现代公民意识、实现公民自由而全面发展就成为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论文基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理论、和谐人性理论、人的现代化理论以及政治社会化理论,进行了中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历史考察,认为臣民意识与专制社会紧密相联,专制制度严重压抑了人性的发挥,中国近代以来至二十世纪前期的国民性改造正是现代公民意识的启蒙,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在进行着塑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公民”思想意识教育。这些公民意识启蒙的探索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的公民意识教育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公民意识教育的当代走向是从臣民意识走向公民意识、由私人自主走向协商民主、由权利公民走向责任公民。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于自身、他人、国家、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自觉认识,对公民身份、公民权责、公民道德等的理性认知,以及对社会行为规范和基本价值观的内化认同。实证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公民意识总体来说是较为缺乏的,这不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公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包括家庭、学校、传媒、社会、政府、社团在内的客体因素影响,也受到了包括性别、年龄、职业身份和文化程度等公民自身主体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公民意识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主客体因素特别是影响比较明显的因素。 基于对中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公民意识的现实状况、中国现代化的特点与要求以及两百多年来世界上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等的准确把握和清楚认知,中国公民意识教育需要建构一个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体系。中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包括:公民主体意识、国家认同意识、公民政治意识、公民法治意识、公民道德意识、生态文明意识和世界公民意识。这些内容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现代社会中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实质和最终目的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人们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和谐人性的向往。公民意识教育正是希望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教育,使其晓公民之知识、尽公民之职责、促公民之发展。公民意识教育要遵循层次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内容和目标相统一的原则以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让公民学习公民知识并内化为自觉的公民意识。要成为一个社会的合格的公民,需要学习公民知识并发展公民技能。公民知识是成为合格公民的基础性条件,它需要公民从各种渠道去了解和学习,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对于公民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公民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是成为合格公民的基础,但只有当这些公民知识内化为公民的自觉意识并为公民行为提供指导时,公民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才能达到。由公民知识转化为公民意识,需要公民主体的自觉,而包括服务学习、社区活动、民主参与和群众自治等是实现公民意识内化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公民意识 教育 人的发展 现代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4
  • 第1章 绪论14-32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14-17
  • 1.1.1 问题的提出14-16
  • 1.1.2 研究的意义16-17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7-26
  • 1.2.1 国外相关论述与研究17-21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21-26
  • 1.3 相关概念界定26-30
  • 1.3.1 公民概念的演变26-28
  • 1.3.2 公民意识与公民意识教育28-29
  • 1.3.3 现代化的涵义29-30
  • 1.4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30-32
  • 1.4.1 研究方法30-31
  • 1.4.2 基本思路31-32
  • 第2章 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理论32-42
  • 2.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理论32-33
  • 2.2 和谐人性理论33-37
  • 2.3 人的现代化理论37-40
  • 2.4 政治社会化理论40-42
  • 第3章 中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历史考察及当代走向42-74
  • 3.1 中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历史考察42-67
  • 3.1.1 专制社会与臣民意识42-46
  • 3.1.2 近代以来至二十世纪前期中国的“国民性”改造46-55
  • 3.1.3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公民意识教育的探索实践55-62
  • 3.1.4 中国思想意识教育体制与内容演变62-67
  • 3.2 公民意识教育的当代走向67-74
  • 3.2.1 由臣民意识走向公民意识67-68
  • 3.2.2 由私人自主走向协商民主68-70
  • 3.2.3 由权利公民走向责任公民70-74
  • 第4章 我国公民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74-96
  • 4.1 调查设计74-75
  • 4.1.1 抽样方法74-75
  • 4.1.2 调查内容75
  • 4.1.3 统计分析75
  • 4.2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75-78
  • 4.3 公民意识现状分析78-86
  • 4.3.1 对于公民意识的理解78-79
  • 4.3.2 公民意识的总体状况79-86
  • 4.3.3 公民意识现状的简要评价86
  • 4.4 公民意识教育的影响因素86-96
  • 4.4.1 公民意识教育的客体影响因素86-91
  • 4.4.2 公民意识教育的主体影响因素91-96
  • 第5章 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体系建构96-125
  • 5.1 公民意识教育内容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97-102
  • 5.1.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原则97-98
  • 5.1.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则98-99
  • 5.1.3 坚持民族性与开放性的原则99-101
  • 5.1.4 坚持理性看待现代化的原则101-102
  • 5.2 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体系102-123
  • 5.2.1 公民主体意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石102-105
  • 5.2.2 国家认同意识:提升民族归属感的前提105-107
  • 5.2.3 公民政治意识:实现政治社会化的条件107-110
  • 5.2.4 公民法治意识: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110-113
  • 5.2.5 公民道德意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要求113-116
  • 5.2.6 生态文明意识: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证116-120
  • 5.2.7 世界公民意识: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条件120-123
  • 5.3 公民意识教育内容各领域之间的关系123-125
  • 第6章 公民意识教育实施的原则与方法125-140
  • 6.1 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施原则125-127
  • 6.1.1 层次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125-126
  • 6.1.2 内容与目标相统一的原则126-127
  • 6.1.3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27
  • 6.2 教化:公民知识学习的基本途径127-133
  • 6.2.1 家庭教育128-129
  • 6.2.2 学校教育129-131
  • 6.2.3 大众传媒131-133
  • 6.3 参与:公民意识内化的有效方式133-140
  • 6.3.1 服务学习133-135
  • 6.3.2 社区活动135-137
  • 6.3.3 民主参与137-138
  • 6.3.4 群众自治138-140
  • 结论140-142
  • 致谢142-144
  • 参考文献144-163
  • 附录163-166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1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选华;关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冲突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李立军,李立菊;论公民与公民意识[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易宁,李永明;修昔底德的人性说及其历史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张春燕;;严复国民性思想评析[J];长白学刊;2007年03期

6 熊明;刘晖;;社会转型期的教育价值取向——兼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和谐观[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陈永森;市场经济与公民意识[J];福建学刊;1997年02期

8 马长山;从主人意识走向公民意识——兼论法治条件下的角色意识转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9 纪政文;;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探析[J];东岳论丛;2009年03期

10 馨元;公民概念在我国的发展[J];法学;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曲丽涛;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发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高峰;当代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石勇;现代化视域中的中国公民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明玉;现代化进程中的英国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孔锴;美国公民教育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娄淑华;公民政治社会化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乃圣;公民社会理论视域下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岳秀;我国公民意识培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轩颖;公民意识培养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董博文;现代化视野下中国公民意识及其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海调;公民意识的生成条件透视[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景文;论柏拉图的公民教育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6 于永梅;全球化视域下的公民教育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7 梁罡;邓小平人的现代化思想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公民意识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6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86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3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