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裴某诉某镇人民政府拆迁政府信息公开行为案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关于裴某诉某镇人民政府拆迁政府信息公开行为案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政府信息公开,是阳光行政的应有之举,是政治文明的具体表现,是现代社会政府的责任,是服务型政府实现服务透明性和公开性的一种制度。作为制度安排,它就是承认公民对国家拥有的信息有公开请求权,政府作为最大的信息所有者和控制着,对公众请求应有回答的义务。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的一项积极地作为义务,依法公开其能够公开的全部信息;同时,也是公民的一项自由获取政府相关信息的基本权利,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公民实现政治上的知情权,监督政府、参政议政,更重要的价值是对公民基本人权的尊重。随着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建设步伐的加快,信息公开制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和了解,并日益成为保障公民权利的工具。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因政府信息公开而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开始不断出现,对于这类案件的审理必须在充分理解、适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基础上,考量和平衡好各种关系,力求做到既避免行政诉讼从保障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变成限制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关卡,又避免其从定纷止争的工具沦为重启纷争的“捷径”。 本文从实务案例出发,以对裴某诉杭州市萧山区某镇人民政府拆迁政府信息公开行为案的分析为基础,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论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案情回顾。此部分介绍了整个案情和法院的判决结果,并总结了本案的争议焦点。第二部分,本案的分析及处理意见。此部分首先对“政府信息”的含义、主体、内容、形成途径、形式以及“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概念、应主动公开的范围、依申请公开的范围、不予公开的范围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案情作了进一步更为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对本案的处理意见。最后结合对本案的法律分析,提出了自己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两点思考,一是应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确立“公开原则”;二是解决相关法律不配套的问题。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 范围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一章 案情介绍及争议焦点6-9
- 第一节 本案案情介绍6-7
- 第二节 法院判决7-8
- 第三节 本案的争议焦点8-9
- 第二章 对本案的分析及处理意见9-21
- 第一节 对本案的分析9-17
- 一 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分析9-17
- (一) 对政府信息的分析9-11
- (二) 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11-17
- 二 对本案中原告要求公开信息是否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分析17
- (一) 对本案中原告要求公开的“某镇旧城建造指挥组50余人的姓名、职务、工作证”的分析17
- (二) 对本案中原告要求公开的“强拆过程的音像资料,强拆的程序及申报材料”的分析17
- 第二节 笔者对本案的处理意见17-18
- 第三节 由本案例应发的几点思考18-21
- 一 公开原则的确立18-19
- 二 相关法律的配套19-21
- (一) 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配套衔接19
- (二)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冲突19-21
- 第三章 结语21-22
- 参考文献22-23
- 后记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宇,杨瑛;浅析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的控权平衡问题[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年02期
2 袁仁能;;关于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的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07年14期
3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准备工作的通知[J];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2007年29期
4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编制规范及有关工作制度的通知[J];郑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08年04期
5 柯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解读[J];安徽科技;2008年05期
6 秦旭东;陈中小路;;“阳光政府”蹒跚起步[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8年05期
7 谢力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管理框架[J];电子政务;2008年07期
8 ;走进“阳光政府”新时代[J];领导决策信息;2008年17期
9 ;政府信息公开的冷与热[J];信息化建设;2008年12期
10 ;转发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准备工作的通知[J];梅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平;;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服务创新[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2 王周户;李大勇;;政府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知与行的结合[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纪新青;;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与大众传媒的角色定位[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4 于咏梅;;浅谈政府信息公开条件下如何做好档案保密[A];创新与发展——山东省档案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山东省档案学会第六次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汉华;;WTO与我国的信息公开制度[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2年
6 曾宇辉;;政府信息公开的“人本”意蕴——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考察[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韩艺;;略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文化的转变与构建[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管丽娟;;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A];2004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4年
9 魏玉玲;;基于《条例》施行下的档案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工作研究[A];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20周年档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晨;;“200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实证研究[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英团;政府信息公开的目的是提升政府责任意识[N];经济参考报;2010年
2 记者 罗罡;政府信息公开查询新设3个查询点[N];陕西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郄建荣;政府信息公开不能总是被“逼”之举[N];法制日报;2009年
4 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主任 刘伟春;构建网络化监督管理体系 系统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N];大连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召国;政府信息公开 是“原则”还是“必须”?[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范建;江苏八成百姓对政府信息公开满意[N];中国信息报;2009年
7 蔡文富;三明深入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N];中国工商报;2009年
8 青科;青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推进[N];上海科技报;2009年
9 宣海林;政府信息公开不可“十面埋伏”[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记者 曾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周内到位[N];益阳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阁;政府信息公开的动力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戚红梅;我国政府信息豁免公开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3 王勇;政府信息公开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桂家友;中国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研究(1949-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顺;公民权利视角下的中国农民民生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程雷;基于政府责任和公民权利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7 王雅琴;选举及其相关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黄颖;图书馆治理的比较制度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4年
9 陈焱光;公民权利救济论[D];武汉大学;2005年
10 蔡东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联邦最高法院(1933-1939)[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兴荣;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2 刘林;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郭瑞;试论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D];山东大学;2010年
4 刘sセ
本文编号:389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89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