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21:12

  本文关键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社会多元发展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慈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慈善事业运作机制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型。党和政府对发展慈善事业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10月30日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如何通过法治的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社会发展契机。但是在慈善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与挑战,如何厘清这些问题,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需要了解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制约因素,笔者主要从文化、经济、体制和社会等方面对慈善事业的发展进行剖析。除此之外,还对美国这样慈善事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中富豪的慈善行为发展和美国企业的慈善行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借鉴发达国家慈善事业发展的经验。 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要立足于本国的国情,现代慈善事业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它正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它之所以与以往的慈善事业有所不同,更主要的是为了顺应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撑。首先道德支撑是其发展的基础,同时还需要迎合慈善事业发展的新的机制,需要企业及个人在经营过程中灌输慈善的理念意识。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的经济体制不断改革,中国的经济也走在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上,这一切都催生了中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未来的市场经济需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慈善事业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体现,它不仅弘扬了互助友爱的精神,更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道德环境。它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它既会对当代社会的收入不均起到调节作用,也会成为缓解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在开展慈善事业的过程中,它确实能将资源有效的流向更需要的群体、并且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共享发展中的成果,虽然这些都是慈善事业的客观功效,但是这些功效是其他事业无法取代的。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离不开慈善事业的发展。中国的慈善事业已经逐渐进入到公众的眼圈,并且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等基本条件。如果大力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全体国民将走向一条共享发展成果的快速路,并且会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愈走愈快、愈走愈文明。慈善事业的维系、润滑与促进作用将在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到重要的、良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慈善事业 慈善文化 道德自觉性 慈善制度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2.9
【目录】:
  • 论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选题缘由和意义10
  • 1.2 文献综述10-15
  • 1.3 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15-17
  • 第2章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17-26
  • 2.1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17
  • 2.2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7-24
  • 2.3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诉求24-26
  • 第3章 影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26-30
  • 3.1 文化因素的桎梏26-27
  • 3.2 经济因素的制约27-28
  • 3.3 社会因素的认同28-29
  • 3.4 体制因素的影响29-30
  • 第4章 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经验借鉴30-39
  • 4.1 美国富豪慈善行为的发展30-35
  • 4.2 美国企业慈善行为的发展35-37
  • 4.3 美国慈善事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37-39
  • 第5章 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对策39-44
  • 5.1 重塑我国的慈善文化39-40
  • 5.2 加快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制度化40-41
  • 5.3 从企业的角度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41-42
  • 5.4 从社会的角度发展民间慈善事业42-44
  • 第6章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延森;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J];发展论坛;2002年11期

2 朱东亮;社会责任感如何升华——从制度和道德层面透视慈善事业[J];开放潮;2004年09期

3 周中之;;伦理学视阈中的当代中国慈善事业[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4 仲鑫;;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宏观及微观环境[J];理论界;2008年05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8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98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4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