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陈独秀的现代化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1 00:05

  本文关键词:陈独秀的现代化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陈独秀是五四时期的总司令,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是中共党内唯一一位连任五届总书记的杰出政治人物。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他见证了中国近代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大变局。历史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必须要看其对社会和历史的进步是否起到了推动作用。陈独秀以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不断思考和探索着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他的这些思考构成了以人的改造为核心的现代化思想。陈独秀的现代化思想从总体上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观念和人的现代化四个方面。 在政治现代化方面,陈独秀现代化思想的核心是民主和法制。陈独秀早期追求资产阶级民主,中期批判资产阶级民族,晚期重新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呼唤大众的民主,其中包含了许多超越同时期思想家的真知灼见;陈独秀法制思想的核心是通过中西方社会的对比,批判中国的宗法社会,呼吁建立现代法制国家。 在经济现代化方面,虽然陈独秀不是一位经济学家,他的经济现代化思想是零碎的、不系统的,但透过这些零碎的思想和主张,我们仍能把握到他以社会开放和工业化为主题的经济发展思想。陈独秀的经济现代化思想中最大的贡献是该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大革命时期他就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到晚年他更是直接呼吁“我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他主张通过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基础,后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已经鉴证了陈独秀的思想,历史已经给予陈独秀这一思想应有的地位。 在文化观念现代化方面,陈独秀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他提倡科学、批判宗教、反对传统、发动文学革命等等,陈独秀文化建设思想的核心就是要用科学的、理性的精神重建中国文化。 在人的现代化方面,陈独秀承接梁启超的“新民”思想,从改造国民性入手开始近代中国的启蒙和救亡运动,提出了“现代人”的口号,并展开了一系列的社会活动,他积极倡导妇女解放,提倡人权、思想自由,并提出个人本位主义人权观念,这些思想主张在中国近代人的解放和发展进程中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本文对陈独秀的研究,将以其政治思想和社会影响为主线,将陈独秀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些基本史实,特别是陈独秀与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文学革命、人民民主运动、人性解放、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与科学、文化与宗教、民族独立以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呈现出来,以期充分展示陈独秀对近代中国的重要影响、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本文的第一部分论述了20世纪初中国现代化初步发展的困境和陈独秀早期的社会活动,交代陈独秀思想变化发展的社会背景;文章的第二部分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即五四时期、建党时期、大革命时期等,将陈独秀在各个历史阶段内的社会活动和思想演变情况进行深入解析,纵向体现其现代化思想随着社会历史进程的演变和相互作用及内在关联;文章的第三部分,分别从陈独秀在科学、社会、经济、法制、宗教、伦理、文学、教育和妇女解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的思想观点来分析其对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深入阐述陈独秀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在当时石破天惊但不乏远见卓识的新主张和新观念,并汇聚成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新的历史方向,着实的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步,尤其是社会思想方面的历史前行。通过以上的论述和分析,本文力争还原彼时代的思想精英在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并思考其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陈独秀 现代化思想 民主 人权 人的解放 资本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9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第一章 导论11-21
  • 一、选题意义11-12
  • 二、研究现状12-19
  • (一) 基本概况12-13
  • (二) 主要研究成果13-19
  • 三、文章结构及研究方法19-21
  • (一) 文章结构19-20
  • (二) 研究方法20-21
  • 第二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化的初步发展以及陈独秀的社会活动21-51
  • 一、20世纪上半叶社会动荡及中国现代化的初步发展21-28
  • (一) 社会动荡22-24
  • (二) 思想激荡24-26
  • (三) 中国现代化的初步发展26-28
  • 二、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困境分析28-35
  • (一) 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困境30-31
  • (二) 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困境31-32
  • (三) 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困境32-33
  • (四) 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困境33-35
  • 三、陈独秀的社会活动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35-45
  • (一) 陈独秀组织和参与的政党、团体36-37
  • (二) 陈独秀主办和参与的报纸、刊物37-38
  • (三) 陈独秀参与的社会活动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38-45
  • 注释45-51
  • 第三章 陈独秀现代化思想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51-77
  • 一、新文化运动之前52-60
  • (一) 晚清社会思潮与陈独秀启蒙思想的形成52-56
  • (二) 由“选学妖孽”转向资产阶级民主改良派56-58
  • (三) 由民主改良派转向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58-60
  • 二、新文化运动时期60-68
  • (一) 新文化运动初期的社会活动60-62
  • (二) 在革命实践中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62-66
  • (三) 积极传播马列主义思想推动社会革命进程66-68
  • 三、建党前后68-73
  • (一) 从《新青年》的主旨变化看陈独秀建党的起因68-70
  • (二) 陈独秀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70-73
  • 注释73-77
  • 第四章 陈独秀的政治现代化思想77-106
  • 一、民主问题78-97
  • (一) 早期民主观:推崇资产阶级民主79-82
  • (二) 中期民主观:追求无产阶级民主82-87
  • (三) 晚期民主观:探索“大众民主”87-90
  • (四) 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90-97
  • 二、法制问题97-102
  • (一) 对比中西社会,呼吁现代法制社会97-99
  • (二) 批判造成“人治”的封建宗法制度99-100
  • (三) 探索如何建立法制国家100-102
  • 注释102-106
  • 第五章 陈独秀的经济现代化思想106-128
  • 一、社会工业化问题106-116
  • (一) 工业现代化思想演变的三个阶段107-109
  • (二) 对中国经济性质的分析109-111
  • (三) 对中国工业现代化困境的分析111-113
  • (四) 探索如何实现工业现代化113-116
  • 二、改造传统农业问题116-119
  • (一) “城市乡村化浮游无根”:反对“以农立国”116-117
  • (二) 农业发展与农民的现代化力量117-119
  • 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问题119-125
  • (一) “行向社会主义”,发展民族经济119-120
  • (二) 探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途径120-125
  • 注释125-128
  • 第六章 陈独秀的文化现代化思想128-172
  • 一、文化问题129-139
  • (一) 文学革命的历史渊源129-130
  • (二) 文学革命的主张及特点130-132
  • (三) 对近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132-139
  • 二、科学问题139-147
  • (一) 科学观139-140
  • (二) 科学现代化思想140-142
  • (三) 科学启蒙思想及其对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142-144
  • (四) 对近代反科学思潮的批判及其社会影响144-147
  • 三、宗教问题147-156
  • (一) 早期宗教观:以科学为武器,批判宗教147-150
  • (二) 中期宗教观:“用美与宗教来利导人们的情感”150-152
  • (三) 晚期宗教观:支持“非宗教大同盟”运动152-156
  • 四、传统问题156-161
  • (一) 痛陈封建传统习俗的危害性157-159
  • (二) 对中国传统的批判与重建159-161
  • 五、社会开放问题161-166
  • (一) 对现代社会本质特征的思考161-162
  • (二) 探索如何建设现代社会162-166
  • 注释166-172
  • 第七章 陈独秀的人的解放思想172-194
  • 一、人的现代化问题173-183
  • (一) “改造国民性”: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尝试173-176
  • (二) 提出“国民六德”,呼唤人的现代化176-179
  • (三) 对“现代人与现代爱国主义”的辨析:探讨现代公民的特质179-183
  • 二、妇女解放问题183-190
  • (一) 反对婚姻包办、提倡婚姻自由183-185
  • (二) 对封建婚俗和落后观念的批判185-186
  • (三) 妇女解放思想及其积极的社会影响186-190
  • 注释190-194
  • 第八章 结论194-201
  • 注释200-201
  • 参考文献201-207
  • 后记207-21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敬胜;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的文化创新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任纪虎;;陈独秀的个性与人品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谭一笑;;陈独秀对西方社会的批判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五四时期为中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赵国忠;90年代陈独秀研究的新进展[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4期

5 刘秀丽;;从改良者到革命者——《安徽俗话报》与陈独秀革命思想的成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陈金川;解读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反传统主义[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陈家刚;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蒋贤斌;陈独秀晚年“托派”问题研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曾光光;桐城派与晚清社会思潮[J];江海学刊;2001年06期

10 朱志敏;宋传信;张红;;陈独秀研究中若干争议问题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6年09期


  本文关键词:陈独秀的现代化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1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411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4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