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改革开放历程对我国公民意识的推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0 13:21

  本文关键词:改革开放历程对我国公民意识的推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民意识是一个时代概念,处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现代时期公民意识才能得以生成和发展,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现代化呈现出以现代性为核心的内在规定性,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属性特征,这样也充分展现了公民意识的现代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加快了现代化建设进程,进程中现代性渗入到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这些方面的规定性体现出来的不仅是现代性的内涵和外延,并且它们在本质上还被赋予了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新定义,即对现代性的解构和重构。用现代性的视域去解释公民意识的成长,是对现代公民社会的公共领域意识形态全面和准确的本质性的特征描述。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经济市场化、政治社会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给予了公民意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培育公民意识的良性发展是最深层次的需求。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对我国公民意识的推进作用,以及如何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继续培育公民意识的良性发展是本文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首先通过对公民和公民意识的历史追溯,分析了公民意识的内涵和结构,界定了我国改革开放历程的阶段划分和与之相伴的现代性内涵。同时,阐述了公民意识成长的理论依据。 其次,在考察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历史叙事和标志性案例分析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和公民意识提升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第三,通过分析现代性下制约和推动公民意识发展的四个因素及其运作机理,寻找到现代性的动力源,并分析其如何对公民意识产生推动作用。并从公民意识的动态作用中看到它的制约因素,以及在现代发展中呈现的利与弊。 最后,面对现代性的困境,总结改革开放历程中推进公民意识提升的经验,提出推进公民意识进一步提高的方案。 公民意识受一定社会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制约,其制约机制可以表现为:市场经济的自由平等带来了公民自由理性地追逐利益的权利,使公民的主体意识得以实现。经济的现代性反映了主体意识的独立自主性增强,但是经济的交换价值容易转化成物化的人的交往价值,形成了人的价值的扭曲。这也是现代性的困境,为了改变困境和风险,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的发展,这要求以人的解放为终极目标,同样也是人类思想和文化最深层次的需求。同时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在民主政治下,国家法制建设日益完善,伴随政治、文化的影响,公民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由此可见,公民意识是经济基础决定的,它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同时现代公民意识跟现代性息息相关,,通过现代性的视域,更准确的归纳出公民意识的内涵、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解决我国公民意识在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的困境,并总结其经验,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公民意识 改革开放 现代性 现代化进程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1;D6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前言8-13
  •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8-10
  • (二) 研究思路和方法10-11
  • (三) 创新与不足11-13
  • 文献综述13-17
  • 一、 公民意识概述17-30
  • (一) 相关概念界定17-23
  • (二) 公民意识成长的理论依据23-30
  • 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意识的发展历程30-47
  • (一) 改革开放历程与我国公民意识的相互推进作用30-31
  • (二) 公民意识推进的历史性分析31-47
  • 三、 改革开放对公民意识推进的动力分析47-55
  • (一) 推进我国公民意识提升的动力分析47-51
  • (二) 公民意识提升的积极推进和制约因素51-55
  • 四、 推进公民意识提升的对策55-59
  • (一) 从国家和政府出发,完善体制改革,促进公民意识的合理成长55-56
  • (二) 从社会群体出发,加强社会交往,实现主体价值56-57
  • (三) 从个人出发,强化公民意识的提高57-59
  •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2
  • 致谢62-63
  • 个人简介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均;;现代性思想谱系及其批判[J];长江学术;2008年02期

2 张秀雄;;审议民主与公民意识[J];学术研究;2008年08期

3 叶飞;;公民意识的内涵及其养成[J];政工研究动态;2007年21期

4 金生

本文编号:438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438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1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