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呼伦贝尔城镇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9 03:02
本文关键词:中国呼伦贝尔城镇化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导潮流不可逆转,中国的城镇化是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城镇化作为一种战略机遇,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只有一次,它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今后的发展和命运,城镇化的模式更能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在世界战略格局和历史舞台的兴替胜衰。 2001年10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呼伦贝尔市,市域城镇体系开始构建。10年来呼伦贝尔市坚持“美丽发展共赢”战略,经济社会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但是呼伦贝市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严重,地区发展差异较大。“十二五”是呼伦贝尔市发展的关键期,呼伦贝尔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以“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为统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如何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的互动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共分为导论和五章。导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体系。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城镇化的基础理论、度量方法和城镇化的基本规律及实践历程,为呼伦贝尔市城镇化道路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第二章对呼伦贝尔市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现实问题及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和界定;第三章在分析呼伦贝尔市城镇化优势条件和约束条件两方面动力因素的基础上,预测未来城镇化发展目标,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呼伦贝尔市城镇化的国土空间布局,增强城镇化发展动力;第四章在总结借鉴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呼伦贝尔市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提出设想,针对不同城镇的基础环境条件和地域特色,分类选择城镇化主导模式,并在市域范围内构建一体化发展模式;第五章根据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并结合呼伦贝尔市实际,选择呼伦贝尔市城镇化的路径,提出呼伦贝尔市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并对呼伦贝尔市新型城镇化的的转型目标和对策措施提出建议。 本论文可能的创新:明确界定呼伦贝尔市城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分析目前的发展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尤其侧重于分析城镇化问题的形成机理,研究呼伦贝尔市在未来的国内外产业调整和转移以及资源转换中,发挥自身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增强城镇化发展动力,进而为选择呼伦贝尔市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和路径,提出当前及未来时期的城镇化对策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呼伦贝尔 城镇化 发展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99.2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5
- 导论15-22
- 1. 选题目的与价值15-16
- 2. 研究相关动态16-19
- 3. 研究方法19-20
- 4. 论文主要内容20
- 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20-22
- 第1章 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22-38
- 1.1 城镇化概念与度量22-24
- 1.1.1 城镇化的内涵22-23
- 1.1.2 城镇化度量23-24
- 1.2 城镇化发展的基础理论24-29
- 1.2.1 区位理论24-25
- 1.2.2 结构理论25-26
- 1.2.3 人口迁移论26-27
- 1.2.4 非均衡增长论27-28
- 1.2.5 生态学派理论28-29
- 1.3 城镇化的发展历程与基本规律29-33
- 1.3.1 世界城镇化的发展历程29-32
- 1.3.2 城镇化发展基本规律32-33
- 1.4 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实践历程33-38
- 1.4.1 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与特征33-35
- 1.4.2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代表性模式35
- 1.4.3 当前推进的中国城镇化特色发展道路35-38
- 第2章 呼伦贝尔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与现实问题38-55
- 2.1 呼伦贝尔市域环境概况38-41
- 2.1.1 地理区位与行政沿革38
- 2.1.2 自然生态环境38-40
- 2.1.3 经济环境40
- 2.1.4 社会环境40-41
- 2.2 呼伦贝尔城镇化发展历程和特征41-45
- 2.2.1 人口城镇化发展历程和特征41-44
- 2.2.2 城镇体系发展历史的演变与启示44-45
- 2.3 呼伦贝尔城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分析45-52
- 2.3.1 存在的现实问题45-49
- 2.3.2 呼伦贝尔城镇化问题的形成机理49-52
- 2.4 呼伦贝尔市城镇化发展阶段判断52-55
- 2.4.1 城镇化发展阶段性特征52-53
- 2.4.2 呼伦贝尔市城镇化水平的比较判断53-55
- 第3章 呼伦贝尔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与发展目标55-64
- 3.1 呼伦贝尔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分析55-61
- 3.1.1 呼伦贝尔市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55-58
- 3.1.2 加快培育呼伦贝尔都市区,增强城镇化发展动力58-61
- 3.2 呼伦贝尔市城镇化发展目标61-64
- 3.2.1 城镇化水平预测61-62
- 3.2.2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62-64
- 第4章 呼伦贝尔城镇化发展模式选择64-82
- 4.1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及对呼伦贝尔市的启示64-67
- 4.1.1 城镇化的发展模式类型64
- 4.1.2 国外城镇化发展代表性模式64-66
- 4.1.3 国外城镇化对呼伦贝尔城镇化发展的启示66-67
- 4.2 我国东部沿海典型城镇化模式及对呼伦贝尔市的启示67-69
- 4.2.1 东部沿海典型城镇化模式67-68
- 4.2.2 东部沿海典型城镇化对呼伦贝尔市的启示68-69
- 4.3 呼伦贝尔市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69-78
- 4.3.1 生态城市发展模式69-71
- 4.3.2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71-72
- 4.3.3 特色产业型发展模式72-74
- 4.3.4 文化特色旅游型发展模式74-77
- 4.3.5 边贸带动型模式77-78
- 4.4 呼伦贝尔市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布局78-82
- 4.4.1 选择城镇化主导模式的原则78-79
- 4.4.2 呼伦贝尔市城镇化发展的总体空间布局79-80
- 4.4.3 呼伦贝尔市城镇化总体发展战略80-82
- 第5章 呼伦贝尔市城镇化发展路径与对策建议82-99
- 5.1 呼伦贝尔市城镇化发展路径的选择82-86
- 5.1.1 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核心,走新型城镇化道路82-84
- 5.1.2 呼伦贝尔市新型城镇化战略重点84-86
- 5.2 呼伦贝尔市城镇化发展对策措施86-99
- 5.2.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新型城镇化提供经济支撑87-91
- 5.2.2 实行生态保护,集中开发,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91-94
- 5.2.3 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94-95
- 5.2.4 加大制度创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95-99
- 参考文献99-10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2-103
- 后记10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保兴;我国城镇化的特征、动力与规划调控[J];城市发展研究;2003年01期
2 江曼琦;翁羽;;宜居城市的产业支撑体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2期
3 申见;边境城镇发展战略与城镇体系[J];城市问题;1997年01期
4 李秀敏;;东北地区城市群集聚经济研究[J];东疆学刊;2011年04期
5 韦廷柒;潘保兴;;我国城市化模式的选择——一种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6 蒋智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05期
7 高s钜
本文编号:461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461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