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区域自治对我国国家认同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6-19 03:12
本文关键词:论民族区域自治对我国国家认同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辛亥革命,驱除鞑虏,复我中华之后历经磨难,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各族人民群众一同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现代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同为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精诚团结、共同奋斗,一直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努力实现着我们共有的中国梦。然而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以及民族主义新一轮的浪潮之下,面对多元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的冲击,我们必须更加明确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一致的共识,强化建立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上的国家认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更好的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伟大中国梦。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得出民族认同是指基于共同的历史经验、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之上的对于个体或集体所属的共同体的情感认同、身份归属以及信念统一。民族认同就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认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我们国家,狭义的民族认同是各民族自身的认同,例如汉族、回族、藏族对本民族的认同,广义的民族认同就是我国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国家认同就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基于共同的历史经验、情感意识和利益诉求对自身所属的政治共同体的一种政治认同,即对国家主权的认可和对国家政权的忠诚与服从。在民族国家中,特别是在多民族国家,,国家认同就是国民对构成这个国家的“民族”——国族的一致共识以及对这个国家政权合法性的认可与效忠。在我们国家,国家认同就是各民族通过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进而对我们国家的政治认同。第二部分,大概介绍了国外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和国家认同的方式,阐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形成与发展,概念和内容,特点和意义,进而分析梳理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发展的各时期对于增强我国国家认同的作用和意义——促进了和谐的民族关系,保证了国家的稳定与统一,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三部分,社会转型新时期的国家认同问题。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新时期所具有的特点以及从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和宗教这三方面说明了新时期内对我国国家认同造成的不利影响。第四部分,主要结合社会转型新时期的特点,针对如何加强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从而在今后时期更好的发挥巩固我国国家认同的积极作用,给出了自己的建议:1.加强民族法制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2.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提高全社会的民族理论水平,加强民族理论的建设,4.加快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5.完善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善民生,6.加强引导民族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7.加强中华民族文明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得出我们今后必须坚持和不断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使之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符合民族-国家利益、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社会转型期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导言10-12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0
- 二.研究综述10-12
- 第一章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12-21
- 一.民族与民族认同12-15
- 1.民族12-14
- 2. 民族认同14-15
- 二.民族国家与国家认同15-19
- 1. 民族国家15-16
- 2. 国家认同16-19
- 3. 构建国家认同的意义19
- 三.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辩证关系19-21
- 第二章 民族区域自治与国家认同21-37
- 一.国外处理民族问题与国家认同的模式21-22
- 二.民族区域自治22-28
- 1.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22-23
- 2. 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思想渊源23-25
- 3. 民族区域自治的确立与发展25-26
- 4. 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26-28
- 5. 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和意义28
- 三.民族区域自治构建国家认同的历史回顾28-33
- 1. 新中国成立之前29
- 2. 新中国成立之初到 1957 年29-30
- 3. 1957 年至 1978 年30-31
- 4. 1978 年至 20 世纪末31-32
- 5. 进入新世纪以来32-33
- 四.民族区域自治构建国家认同的内在逻辑33-37
- 1. 国家层面34-35
- 2. 个人层面35-37
- 第三章 社会转型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37-46
- 一.社会转型的定义和概念37-40
- 1. 定义概念37-38
- 2. 历史上中外社会转型及其特征38-40
- 二.新时期我国社会转型的特点40-42
- 1. 社会转型的全面性40-42
- 2. 转型的复杂性42
- 三.会转型新时期对我国国家认同的挑战42-46
- 1. 文化方面43
- 2. 经济方面43
- 3. 宗教方面43-46
- 第四章 发展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以巩固国家认同46-58
- 一.加强民族法制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法治46-50
- 1. 完善和健全民族区域法制体系47-48
- 2. 加强依法行政,完善民族法规实施的监督检查机制48-49
- 3. 增强各民族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49-50
-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50
- 三.提高全社会的民族理论水平,加强民族理论的建设50-51
- 四.加快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51-54
- 1.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52
- 2.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重视基础设施建设52
- 3.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强化结构调整52-53
- 4.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加大政策扶持53-54
- 5.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发扬民族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54
- 6.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然要消除民族地区贫困问题54
- 五.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善民生54-55
- 六.加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55-56
- 七.加强中华民族文明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6-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熊坤新;卓然木·巴吾东;;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关于民族概念问题研究述评[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龙太江,王邦佐;经济增长与合法性的“政绩困局”——兼论中国政治的合法性基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金炳镐;栾爱峰;李泰周;;新中国60年民族概念理论的发展——新中国60年民族理论发展系列论文之二[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2期
4 俞可平;论全球化与国家主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1期
5 贾英健;;认同的哲学意蕴与价值认同的本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徐则平;;试论民族文化认同的“软实力”价值[J];思想战线;2008年03期
7 高文兵;;现代性语境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论作为高等学校重要使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教育[J];文史哲;2010年06期
8 金炳镐;;“民族”新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1期
9 张汝伦;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认同[J];哲学研究;200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论民族区域自治对我国国家认同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1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46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