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集团视域下我国公共政策公共性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利益集团视域下我国公共政策公共性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共政策与私人政策的主要区别在于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性。而公共性的衡量标准是公共利益,具体来说,公共部门在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时有义务最大化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公共利益应该成为公共部门进行政策选择的核心指南。具体到实践中,公共利益常常体现为民众利益,,这就要求公共部门代表与回应民众需求。然而,作为公共政策的主体,公共部门在进行决策与政策执行时也会受“自利性”部门利益与“逐利性”利益集团的影响。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利益博弈与选择过程中最大化公共利益,维护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价值,成为了亟待公共部门破解的难题。在世界范围内,利益集团作为政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之一与民主政治的天然伴随物,其存在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政治现象。在我国,随着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社会分层加剧和利益格局分化,社会形态也正逐渐从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社会利益格局的分化与重组,引发新的利益群体与利益阶层的形成,进而显性或隐性的利益集团应运而生。在利益集团发展不可避免的背景下,结合中国国情重新解读利益集团理论及其对公共政策公共性所带来的影响问题,无疑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由于公共政策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利益集团的多元化和活动能力的增长,必然会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甚至影响到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本质。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参与过程将会对政治体系带来一系列的后果:一方面增强政治沟通与利益表达,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与平衡性,强化对政府行使公共权力过程的监督;另一方面也可能给政治体系带来潜在的消极影响,如阻碍代表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的制定或通过,加大公共性政策执行成本,导致公共性政策执行偏差,影响决策的公正性,特别是在利益集团竞争失衡的社会中,很可能引发违法乱纪现象,造成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流失,降低政府的政治权威,损害其合法性基础等。在美、俄、欧盟等西方利益集团治理经验的启示下,我国规制利益集团以维护公共政策公共性需要从培育理性的公民社会、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建立利益集团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法制基础、理顺政府与利益集团关系等方面着手,减少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并扩展其积极作用,使利益集团政治下的我国公共政策保持公共性的固有属性。
【关键词】:利益集团 公共性 公共政策 政治参与 利益整合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13;D630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插图索引11-12
- 第1章 绪论12-24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3-21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3-17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7-21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1-24
- 1.3.1 研究内容21-22
- 1.3.2 研究方法22-24
- 第2章 利益集团视域下公共政策公共性问题的理论分析24-42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24-28
- 2.1.1 利益集团的涵义与分类24-26
- 2.1.2 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内涵及其价值26-28
- 2.2 利益集团视域下讨论公共政策公共性问题的必要性分析28-33
- 2.2.1 利益集团是研究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切入点28-30
- 2.2.2 利益分配偏差直接关乎公共政策公共性问题30-32
- 2.2.3 主张公共政策公共性需要正确引导与规范利益集团活动32-33
- 2.3 利益集团视域下公共政策公共性问题的理论依据33-42
- 2.3.1 国家-社会关系理论33-35
- 2.3.2 政治参与理论35-37
- 2.3.3 公平正义理论37-38
- 2.3.4 公共选择理论38-40
- 2.3.5 集团决策模型理论40-42
- 第3章 我国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现实观照42-54
- 3.1 我国利益集团有利于公共政策公共性实现的功能42-45
- 3.1.1 增强政治沟通与利益表达42-43
- 3.1.2 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与平衡性43-44
- 3.1.3 强化对政府行使公共权力过程的监督44-45
- 3.2 我国利益集团不利于公共政策公共性实现的影响45-47
- 3.2.1 阻碍代表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的制定45
- 3.2.2 加大公共政策成本45-46
- 3.2.3 影响公共决策的公正性46-47
- 3.2.4 引发违法乱纪现象47
- 3.3 利益集团损害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危害分析47-50
- 3.3.1 侵蚀弱势利益群体利益进而影响社会稳定47-48
- 3.3.2 削弱政府的公信力乃至权威并侵蚀党的执政基础48-49
- 3.3.3 滋生不公平的公共文化以加剧政治不平等49-50
- 3.4 利益集团损害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原因分析50-54
- 3.4.1 传统文化对于公共性的忽视50-51
- 3.4.2 公共伦理规范缺乏制度化51
- 3.4.3 公共利益的虚化和泛化51-52
- 3.4.4 利益集团发展不均衡52-53
- 3.4.5 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53-54
- 第4章 规避利益集团损害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国际经验借鉴54-63
- 4.1 国外规制利益集团损害公共政策公共性的主要做法54-59
- 4.1.1 美国的利益集团立法及治理54-56
- 4.1.2 俄罗斯采取打击豪强、限制资本等措施56-58
- 4.1.3 欧盟的多层次利益集团治理58-59
- 4.2 国外规制利益集团损害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经验借鉴59-63
- 4.2.1 以立法调节为准绳59-60
- 4.2.2 以因地制宜为原则60-61
- 4.2.3 以利益制衡为核心61-62
- 4.2.4 以培育良性的政府与利益集团关系为关键62-63
- 第5章 利益集团视域下维护公共政策公共性的路径选择63-70
- 5.1 培育理性的公民社会63-64
- 5.1.1 塑造良好的政治价值观63-64
- 5.1.2 提升公众的公共精神64
- 5.2 构建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64-66
- 5.2.1 取缔非法利益集团与扶持合法利益集团64-65
- 5.2.2 规范和限制既得利益集团65
- 5.2.3 关怀和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组织65-66
- 5.3 建立利益集团参与公共政策的法制基础66-67
- 5.3.1 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66-67
- 5.3.2 完善法制监管机制67
- 5.4 理顺政府与利益集团关系67-70
- 5.4.1 防止政府成为特殊利益集团67-68
- 5.4.2 提高政府的利益整合能力68-69
- 5.4.3 防止利益集团结成联盟69-70
- 结论70-72
- 参考文献72-76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6-77
- 致谢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武;;政府公共性的流失与条件依存[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2 顾俊礼;德国的利益集团[J];德国研究;2000年01期
3 徐庆利;;论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缺失——释析集团利益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李景阳;;俄罗斯转轨时期社会利益的再分配[J];东欧中亚研究;1997年01期
5 文力;利益群体显性化:利益表达和均衡的有效机制——多元利益集团是和谐社会的“内生”变量之一[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9期
6 韩志明;;利益表达、资源动员与议程设置——对于“闹大”现象的描述性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02期
7 杨帆;张弛;;利益集团理论研究:一个跨学科的综述[J];管理世界;2008年03期
8 王冰;张晓莲;;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测度——基于武汉市交通拥堵治理政策的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3年06期
9 尹艳红;;当代中国利益集团结构失衡与重构[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8期
10 李明;;利益集团影响公共决策的事例分析和理论讨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水生;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杨少星;中国转型时期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杨红良;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及其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利益集团视域下我国公共政策公共性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7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507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