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政治亚文化视角下的村民自治实践
发布时间:2017-07-05 09:02
本文关键词:农民政治亚文化视角下的村民自治实践
【摘要】:村民自治制度是国家为了重建乡村社会的基层组织并使其具有稳固的合法性而在农村地区实施的一项基层民主制度,自其实施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保障其顺利推行,它的践行实施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但政治民主化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工作,要想在国家层面上全面实施民主,就需要重视农村基层民主的建设,尤其是村民自治制度的顺利推行,因此,全面认识和剖析其实施绩效和实施中所遭遇的尴尬和困境,对于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村民自治实践中,基层民主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因素的阻碍,其中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而文化层面的阻碍作为一种心理层面的因素,它的存在将是持久的,因此从文化层面来分析村民自治中遇到的阻碍就成为一项有意义的工作,而农民作为村民自治中最广泛的参与主体,这一群体的政治文化即农民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与村民自治的实施效果休戚相关,他们政治认知上产生的偏差、政治情感认同的两重性、政治价值取向上的权威主义和物质主义,都会对村民自治产生制约,因此,深入了解农民的政治文化和心理动向,对于村民自治功效的最大发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正是基于此考虑,着眼于农民政治文化对村民自治实践的分析,探讨消解农民政治文化负面影响的对策以保障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的推进。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这一庞大群体所具有的政治文化也日益发生变迁,如何让农民从内心里真正愿意参与到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中而显现自治主体地位就需要从多方面加以引导,本文针对当代农民政治亚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及其对村民自治的制约,提出了消解农民政治文化负面影响的对策,即从加强基层民主法制的制度建设、科学治理农民政治社会化过程、自觉培育农民公民意识等层面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简要梳理了一下有关政治文化与民主政治实践之间关系问题的理论以及政治(亚)文化的塑造与变迁。第三部分从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三方面来分析农民政治亚文化的典型特征及其对村民自治实践的负面影响,此部分是论文的重点章节。第四部分提出消解农民政治亚文化负面影响、推进基层民主的对策,主要从加强基层民主法制的制度建设、科学治理农民政治社会化过程、自觉培育农民公民意识三大方面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民政治亚文化 村民自治 基层民主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422.6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导论12-19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12-13
- 1.1.1 问题的提出及要解决的问题12-13
- 1.1.2 研究意义13
- 1.2 研究综述13-17
- 1.2.1 有关村民自治的研究13-17
- 1.2.2 现状分析及对已有研究的评价17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7-19
- 1.3.1 研究方法17-18
- 1.3.2 研究思路及不足18-19
- 第2章 政治文化及其与政治民主的关联:一般理论分析19-29
- 2.1 政治文化与政治亚文化19-21
- 2.1.1 政治文化、政治亚文化的概念19-20
- 2.1.2 政治(亚)文化的构成要素20-21
- 2.2 政治民主的文化条件21-25
- 2.2.1 阿尔蒙德的公民文化理论22
- 2.2.2 科恩论民主的心理基础22-24
- 2.2.3 英格尔哈特论自我表现价值观24-25
- 2.3 政治(亚)文化的塑造与变迁25-29
- 2.3.1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文化的塑造25-26
- 2.3.2 制度对政治情感因素的约束作用26-27
- 2.3.3 市场经济对政治价值观的影响27-29
- 第3章 农民政治亚文化及其对村民自治的制约29-41
- 3.1 农民政治认知偏差及其对村民自治的影响29-33
- 3.1.1 “好中央,坏地方”观念29-31
- 3.1.2 “支书治村”观念31-33
- 3.2 农民政治情感认同的两重性及其对村民自治的影响33-37
- 3.2.1 对家族与村委的双重认同33-35
- 3.2.2 对人情与法制的双重认同35-37
- 3.3 农民的政治价值取向及其对村民自治的影响37-41
- 3.3.1 权威主义人格37-39
- 3.3.2 物质主义价值观39-41
- 第4章 消解农民政治文化负面影响的对策41-52
- 4.1 加强基层民主法制的制度建设41-44
- 4.1.1 合理界定村两委的职责和权限41-42
- 4.1.2 建立多元化的农村自治组织42-43
- 4.1.3 健全农村法律体系和监督机制43-44
- 4.2 科学治理农民的政治社会化过程44-48
- 4.2.1 加大主流政治文化的倡导力度44-46
- 4.2.2 加强对政治社会化媒介的引导46-48
- 4.3 自觉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48-52
- 4.3.1 利用公民化的外部输入机制,促进农民的社会化转型48-49
- 4.3.2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促进内部公民性格培养49-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目录58-59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明伟;公民社会对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作用[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2 秦兴洪;;新中国农村60年变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楚成亚;;农村社会政策“维稳”作用的有限性[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3年02期
4 贺雪峰;面子、利益与村庄的性质——村支书与村主任关系的一个解释框架[J];开放时代;2000年11期
5 尹利民;我国目前“村民自治”研究的两个问题[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公丕祥;李义生;;商品经济与政治文化观念[J];政治学研究;1987年01期
7 戚珩;;政治文化结构剖析[J];政治学研究;1988年04期
8 胡永佳;村民自治、农村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J];政治学研究;2000年02期
9 张浚;政治文化研究兴起的背景及其思想渊源[J];政治学研究;1998年02期
10 黎莲芬;;我国村民自治中的民主选举与现实[J];前沿;2011年12期
,本文编号:521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52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