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宪政之约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的宪政之约
【摘要】:和谐社会是指组成社会共同体的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谐社会蕴含着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宪政元素。宪政旨在通过对规则的理性构建、选择运用,限制国家公权力,保护公民私权利,从而实现社会各种利益和价值的综合平衡。因而,和谐社会与宪政在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与此同时,宪政能为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是和谐社会的必经途径。
【作者单位】: 惠州学院政法系;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宪政 民主 公平正义 宪法权威
【基金】:惠州学院人才引进项目(C509.0106)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和谐无疑是我们时代的最强音。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理性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意义重大。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其中蕴含着民主、法治、公平、正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亚军;宪政理论的变迁——从民主与宪政关系层面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孙家红;;中国宪政百年历程概述[J];学习论坛;2006年01期
3 杨泉明;谢维雁;;强化宪法实施 推进社会和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林广华;论宪政与民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朱海波;宪政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6 李莺;构建和谐社会的宪法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6期
7 舒畅;;撑起和谐社会的“半边天”——和谐社会视角下女性人权之宪政保障[J];法制与经济;2006年08期
8 张正德;邓小平理论与“八二宪法”[J];探索;2002年06期
9 周叶中,邓联繁;宪政中国初论[J];中国法学;2002年06期
10 毛艳;邓小平宪政思想初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峰昌;;确立宪政观念 维护宪法权威[A];学习宪法修正案座谈会文集[C];2004年
2 ;试述宪法和宪政的关系[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兰元富;;由修宪而来的宪政反思[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尹德龙;;我国宪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宪政的影响[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马念珍;;试析政治文明与中国特色的宪政实践[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殷啸虎;耿言春;;邓小平宪政思想解读[A];上海市社联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7 陶庆;;宪法财产权视野下的公民参与公共预算——以福街商业街的兴起与改造为例[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喜峰;;世贸组织宪法化与欧盟宪政:基于宪法合法性的比较[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9 梁忠前;;民主政治宪法特征论要——对法治实践问题的宪政理论反思[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鹏;黄仁夫;;“五四宪法”与中国宪政展望[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鸿范;大力宣传宪法 促进社会和谐[N];法制日报;2007年
2 沈峰;公民“上书”对宪政的积极意义[N];中国审计报;2003年
3 田必耀;五十年宪政之路[N];人民代表报;2004年
4 太钢一中 赵永哲;宪政的内涵和宪法的精神[N];山西科技报;2004年
5 陈永鸿;宪政:现代政治文明路径的选择[N];光明日报;2003年
6 张志鹏;从宗教传统中寻找对宪法的信仰[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江必新;行政诉讼是实现宪政的重要保障[N];法制日报;2004年
8 魏敦友(本文作者系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广西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经由宪法通达宪政之路[N];广西日报;2002年
9 本报驻罗马记者 穆方顺;植物人安乐死导致意大利宪政危机[N];光明日报;2009年
10 苏·南京市 郭宇飞;提高宪法意识加快宪政步伐[N];人民代表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飞跃;经济宪政哲学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陈焱光;公民权利救济论[D];武汉大学;2005年
3 周甲禄;舆论监督权论[D];武汉大学;2004年
4 赵国伟;走向宪政[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李伯超;宪政危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王本存;宪政与德性[D];重庆大学;2007年
7 李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部宪法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姜江;财产权的法理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9 杨阳;严复宪政思想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江峰;美国新闻自由的历史之维与宪政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有可;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宪法秩序[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郑赤建;和谐社会与宪政[D];湘潭大学;2006年
3 谭钟毓;论宪政视角下弱势群体生存权的保护[D];湘潭大学;2008年
4 倪洪涛;宪法诉讼模式之比较[D];湘潭大学;2002年
5 时锐;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探讨[D];郑州大学;2003年
6 郑红;论西方中世纪封建宪政思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7 付小飞;宪政简论[D];湘潭大学;2004年
8 张福刚;社会转型时期的宪法文化论[D];郑州大学;2005年
9 陈朝亮;构建未来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另一种思路[D];清华大学;2005年
10 吕晶;税收与宪政[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26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526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