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治理理论视角下我国社会泄愤类极端事件的治理对策——以公交车纵火案为例
本文关键词:网络治理理论视角下我国社会泄愤类极端事件的治理对策——以公交车纵火案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治理理论 社会泄愤类极端事件 公交车纵火案
【摘要】: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社会泄愤类极端事件在我国不断发生。社会泄愤类极端事件的产生既有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弱化、道德下滑等规则缺陷的原因,也有涉案者在心理方面的个人原因。社会泄愤类极端事件的发生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必须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治理这类社会问题,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元主体要协同建立治理网络,重建良好的信任基础和沟通协调机制,重建民主、法治、道德等规则,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降低社会伤害事件的频次及危害。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 网络治理理论 社会泄愤类极端事件 公交车纵火案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AGL017)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L13AGL008)
【分类号】:D631.4
【正文快照】: 一、社会泄愤类极端事件的发生与特点有效治理必须以了解现实为基础,而社会泄愤类极端事件的发生有其自身特点。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对这类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特点进行剖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社会泄愤类极端事件的发生过程社会泄愤类极端事件是指因认为遭遇不公正待遇或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力;;极端事件不能归咎于民怨上升[J];人民论坛;2013年24期
2 马志国;;从心开始,拒绝极端事件[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3年10期
3 何祥林;教育 服务 引导 有效预防学生极端事件发生[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06期
4 戚建刚;;极端事件的风险恐慌及对行政法制之意蕴[J];中国法学;2010年02期
5 宗禾;;制造极端事件 他们都怎么了[J];社区;2010年14期
6 本刊编辑部;;教育:重新发现儿童[J];今日教育;2013年06期
7 刘昕;;组建工会能解决出租车罢运吗[J];人力资源;2008年23期
8 河中舟;;极端事件背后的社会焦虑[J];检察风云;2010年17期
9 刘冉;;勒紧校长的“裤带”[J];华人时刊(校长);2013年06期
10 孙延宏;;源头治理,依法治国[J];检察风云;2010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雅清;任国玉;;中国近53年气温极端事件的变化特征[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张延伟;魏文寿;姜逢清;刘明哲;;乌鲁木齐气温变化与极端事件特征分析[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赖荣华;;极端事件的背景思考与国家管理[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4 周坤;梁萍;孙国武;;极端事件查询与副热带环流检索一体化平台[A];S11 副热带季风研究及预报预测业务应用[C];2012年
5 王咏梅;张红雨;刘鹏;刘慧丽;;山西高温和强降水极端事件变化:1961-2008年[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6 王晓东;;河北省温度极端事件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孔祥伟;陶健红;;甘肃近51a夏季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8 龚志强;封国林;;中国近60年温度极端事件的区域特征及其与气候突变的联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董广涛;陈葆德;陈伯民;;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华东地区汛期极端事件的20年回报试验[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极端天气事件与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阮蔚琳;钱永甫;马志强;章志芹;李琼川;;无锡极端气温事件的气候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李杏;重视极端事件后面的信号[N];长江日报;2012年
2 编译 史一卓;评析全球极端事件死亡率及经济损失[N];中国气象报;2014年
3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 奥巴西;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N];中国气象报;2002年
4 甘肃省气象局局长 谢金南;提高应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能力 为甘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N];甘肃日报;2002年
5 中国气象局局长 秦大河;努力提高应对天气气候极端事件能力[N];中国气象报;2002年
6 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关注极端事件应对灾害袭击[N];科技日报;2002年
7 记者 王建兰;2008冰雪灾害社会生态影响研究结题[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8 记者林英 通讯员刘娟;专家探讨提高应对气候极端事件能力[N];光明日报;2002年
9 记者 孙楠 谢盼;开极端事件论坛设民众科普盛宴[N];中国气象报;2012年
10 高剑;强力维权才能强力维稳[N];东莞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侯威;极端事件检测、评价方法及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牟国华;中国股市极端事件及交易者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季园园;基于分裂方法的极端事件概率估计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李静;基于交叉熵的极端事件模拟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杨恒宜;从个体悲剧到大众灾难—个体反社会极端事件的形成逻辑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4 王启光;极端事件长程相关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5 陈思蓉;我国强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极端事件动力诊断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00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700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