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表达自由
本文关键词:浅析网络表达自由
【摘要】:表达自由做为我国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也要随着网络的新发展不断予以新的含义。因而网络表达自由作为表达自由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包含的关系。但是他们之间又有不同之处。大部分人会这样认为,网络是没有束缚的新型媒体,不需要任何的管理和约束。所以没有形成对网络的合理认识以致走入误区。在实践中,这种网络表达自由会与表达自由有相当大的区别,因此要正确认识网络表达自由的具体内涵也是当务之急。 互联网的出现为表达自由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表达自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网络表达具有广泛性、开放性、即时性、自主性、匿名性、互动性等特点,因而具有其独特的价值。网络表达自由在扩大民主、加强监督、社会疏导、促进知识传播、自我实现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表达自由权利的滥用也会导致对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利益的侵害,因而需要政府在法律的框架内对网络表达进行适度的监管,以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政府对网络表达自由的监管一方面是基于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和公共道德等公共利益,另一方面是基于对隐私权和名誉权等个人利益的保护。因而在处理网络表达自由与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时,我们必须遵循公共利益原则、法律保留原则、基本权利限制的比例原则、事后限制原则、明显且即刻危险原则、法律规定明确精准原则、表达权受侵害应有救济原则,在二者之间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目前我国网络表达自由保障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网络表达自由的立法缺位,层次较低,强化政府对网络的管理而忽视对表达自由的尊重与保障等。为了充分保障表达自由,政府应加强立法保护,减少法出多门;对网络言论内容进行分级管理;引导互联网行业加强自律,尽量减少法律规制;加强网络疏导,减少“封堵删”。 总而言之,表达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受到宪法的最高保护,对待网络表达自由这一新兴事物,政府更多的应该是加强保障而尽可能的减少限制。
【关键词】:网络 表达自由 价值 法律保护 法律限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1;D92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7
- 第1章 网络表达自由一般理论7-14
- 1.1 表达自由理论概述7-8
- 1.2 网络表达自由的释义8
- 1.3 网络表达自由的特征8-10
- 1.3.1 权利行使的即时性和便利性8-9
- 1.3.2 主体参与的平等性和广泛性9-10
- 1.4 网络表达自由的价值10-14
- 1.4.1 促进民主、加强民主监督11
- 1.4.2 自我实现11-12
- 1.4.3 增进知识,获致真理12-14
- 第2章 网络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制14-20
- 2.1 限制网络表达自由的原因14-15
- 2.2 限制网络表达自由的法律原则15-20
- 2.2.1 合法性原则16
- 2.2.2 合目的性留原则16-17
- 2.2.3 需要和合比例原则17-18
- 2.2.4 中立原则18-20
- 第3章 网络表达自由的法律保护20-26
- 3.1 保护网络表达自由的理由20-21
- 3.2 网络表达自由的国际保护21-23
- 3.2.1 建立互联网的管理和协调机构,加强对网络技术的研究21
- 3.2.2 制定法律和政策,规范和保障互联网上的言论21-22
- 3.2.3 政府直接参与网络言论的交流和传播22-23
- 3.3 网络表达自由的国内法保护23-26
- 结语26-27
- 致谢27-28
- 参考文献28-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io;;“让人讲话”与政治文明[J];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02期
2 闫海;;表达自由、媒体近用权与政府规制[J];比较法研究;2008年04期
3 门贝利;;浅议表达自由的“自由度”[J];法制与社会;2011年09期
4 门贝利;;表达自由的“自由度”及其衡平机制[J];经营管理者;2011年06期
5 陈欣新;;引言[J];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郑剑颖;;浅析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以宪法上的表达自由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6年24期
7 赵天富;;互联网表达自由的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年23期
8 杨婧;贾蓓;;论群体性事件的化解——以表达自由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9 刘太刚;;表达自由: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宪政基石[J];法学家;2007年02期
10 王四新;;天价诉案与表达自由制度的完善[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两种表达自由及其法律保障——《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之解读与启示[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2 乔木;;表达自由:从各国的实践到普世政治文化的发展[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3 关世杰;;数字化时代的表达自由和民主——试论完善“表达自由”国际法的必要性(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4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李茜;袁应军;;道义·文章与表达权——“历史文化和写作”刍议[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潘迪;;日本国民的知情权——以信息公开、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为视角[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卢慧彬;;讲授以形表意 科学使用汉字[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郑根成;;传媒自由的道德解读[A];论传媒改革与发展——中国传媒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3年
9 王四新;李丹林;;互联网与内容控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黄晓红;;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公正原则[A];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2007——中国新闻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泰峰;公民表达自由的理论及实现方式[N];法制日报;2000年
2 邹涯竹;传媒的网络化与表达自由[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萧瀚;表达权是基本人权[N];南方周末;2007年
4 实习生 杨柳 李o,
本文编号:703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703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