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治观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校法治观教育研究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在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大学生的基本法治观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仅仅依靠法学院的专业法学教育不足以完成法治国家建设在法律意识提高上的重任。为此,培养和健全大学生法治观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必要而紧迫的任务。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央宣传部、司法部的五年普法工作一直把学校的普法教育作为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高法制观教育的相关问题。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存在着知识上的欠缺和观念上的偏颇,高校法治观教育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研究紧跟时代步伐,紧密联系实际,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法治观教育概述。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对法治、法治观等概念进行了本性界定,并对与此相关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区分和梳理,指出了法治观教育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通过大量的调查和数据分析了当前高校法治观教育的现状,分别在学校、教师、学生三个主体方进行阐述。第三部分综合现实情况对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现状成因进行了分析,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角度对主体、客体、内容、方法以及环境,尤其是法治观在文化上成因的特殊性进行了相对系统而全面的阐述。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论文第三部分分析法治观教育的现状,在结合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为提高法治观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比较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较为常用的文献法,社会调查法等,,并且广泛借鉴了法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坚持求真求实、据事言理的态度,以期望达到最初写作本论文的初衷,坚持理论的创新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立足于现实问题,提出未来法治观教育发展的大胆设想。以此旨在通过对“法治观教育”系统而详细的整理而希冀对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占据尴尬地位的法治观进行论证。
【关键词】:法治 法制 创新 法治观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0 前言11-23
- 0.1 法治观教育内涵界定11-13
- 0.1.1 法治与法治观涵义界定11-12
- 0.1.2 法治观教育内涵释义12-13
- 0.2 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13-14
- 0.3 高校法治观教育的现实意义14-17
- 0.3.1 高校法治观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意义14-15
- 0.3.2 高校法治观教育对学校发展的意义15-16
- 0.3.3 高校法治观教育对国家发展的意义16-17
- 0.4 国内外研究概述17-20
- 0.4.1 国外研究现状17-18
- 0.4.2 国内研究现状18-20
- 0.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20-21
- 0.6 论文的创新之处21-23
- 1 高校法治观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23-32
- 1.1 问卷的设计、发放及回收23
- 1.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23-24
- 1.3 调查结果分析24-29
- 1.3.1 对法治观教育的认知及关注情况24-26
- 1.3.2 对法治观教育内容的评价26
- 1.3.3 对法治观教育教学方式的评价26-27
- 1.3.4 对法治观教育外部环境的评价27-28
- 1.3.5 对法治观教育其它相关问题的态度及评价28-29
- 1.4 调查结论的思考29-32
- 2 高校法治观教育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32-39
- 2.1 法治观教育缺乏足够重视32-33
- 2.2 法治观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33-35
- 2.3 法治观教育方法途径单一35
- 2.4 各种文化对法治观教育的挑战35-37
- 2.4.1 传统文化对现代法治观的影响35-36
- 2.4.2 西方法治观对中国法治观的影响36-37
- 2.4.3 坚持马克思的法治观37
- 2.5 外部环境对法治观教育的影响37-39
- 2.5.1 法治建设现实对法治观教育的影响37-38
- 2.5.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法治观教育的缺失38-39
- 3 推进法治观教育的对策研究39-54
- 3.1 明确高校法治观教育的基本原则39-40
- 3.1.1 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9
- 3.1.2 法治观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9-40
- 3.1.3 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40
- 3.1.4 时代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40
- 3.2 转变法治观教育思想40-43
- 3.2.1 学校应切实加强对法治观教育的重视40-42
- 3.2.2 学生应切实加强对法治观教育的认同42-43
- 3.3 优化法治观教育内容43-47
- 3.3.1 法治观教育的基本内容43-45
- 3.3.2 对古代传统法律文化的借鉴和吸收45-46
- 3.3.3 对西方法治文化的借鉴和吸收46
- 3.3.4 坚持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46-47
- 3.4 不断探索法治观教育方法上的创新47-50
- 3.4.1 发挥课堂教学在高校法治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48-50
- 3.4.2 积极探索法治观教育第二课堂的新形式50
- 3.5 加强法治观教育外部环境建设50-54
- 3.5.1 加强学校法治建设51-52
- 3.5.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52-54
- 4.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9
- 附录59-62
- 致谢62-63
- 个人简历63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2 朱宗奎;魏世英;;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嬗变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0年06期
3 柏铁山;;生命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端[J];理论导报;2011年01期
4 李鸿昌;;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J];民营科技;2011年03期
5 初凤林;;把握学生心理实际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教育探索;2006年05期
6 郝启秋;;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年02期
7 樊悦宁;任中平;;当代大学生的虚荣心理及其矫正探讨[J];现代农业;2008年10期
8 薛爱英;;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李西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论刊;2008年06期
10 叶丹;刘利;;探索“两课”教学的新思路[J];消费导刊;2009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燕青;;论和谐校园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课题组;徐文新;周扬帆;安国启;邓希泉;李五一;曹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3 郭焱;;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杨增岽;;“北京精神”:首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维[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桂孙来;;关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6 张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7 王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8 胡沫;;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展开的知识路径——政治素养教育[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9 曹俊霞;巩绪福;;试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逆反心理[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赖英腾;;谈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君;关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组织人事报;2005年
2 张吉雄;简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N];光明日报;2005年
3 朱伟一;法律与智慧[N];法制日报;2010年
4 梁治平(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两种法治观[N];文汇报;2001年
5 李伟东;来京务工人员的法治观[N];北京日报;2005年
6 东民 刘畅;盘点:北京人的法治观[N];北京日报;2002年
7 记者 黄中朝、通讯员 肖波、张海蛟;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N];湖北日报;2004年
8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马怀德;科学的发展观应当包括科学的法治观[N];法制日报;2004年
9 董洪亮;当代大学生思想积极健康向上[N];人民日报;2004年
10 王晖;做人才文才口才皆备的大学生[N];河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纪岩;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岳鹏;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梅;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张林祥;《商君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邱钰斌;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红霞;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董海浪;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蒙丹;当代大学生理想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10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伟;高校法治观教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庞艳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晓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魏丽;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徐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性化初探[D];贵州大学;2010年
6 李松;论昂格尔的法治观[D];海南大学;2012年
7 张国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齐芹芹;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涂红星;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多层文化心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10 刘英;教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43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74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