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7 06:24
本文关键词: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研究
【摘要】: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说,中国30多年的渐进式改革实质就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一系列的旧制度在改革过程中消亡,一系列的新制度在改革中生长。在中央政府主导的非平衡改革战略和政治锦标赛的激励下,地方政府以强烈的制度创新竞争意识来追求潜在的制度收益。但由于许多方面的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中央、地方、企业间的权力界限不清晰,导致地方政府权力错位和膨胀扩张的现象大量存在,地区政府间相互攀比、盲目扩张,上项目、铺摊子,高投入、低产出,贫富差距、环境污染、重复建设、地方保护、群体事件、贪污腐败、社会矛盾等等现象普遍而又严重,社会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性与日俱增。在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经验、深入把握我国政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建构激发社会活力、扩大人民民主、实现公平正义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就地方政府而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公共权力观、法治权力观和牢固的服务意识;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必须创新治理的方式方法。加之当前我国经济正转向新常态,地方政府如何在新阶段更好的发挥作用,正确把握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对中国经济告别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到新常态至关重要。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在文献资料研究和历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制度经济学、新公共管理、国家治理现代化、委托代理、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相关理论来探讨中国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研究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历史演进特征,分析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绩效,查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借鉴美国、法国和德国近四十年来地方政府改革的与发展,结合新常态地方政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规律,为中国地方政府继续深化改革、用制度创新推动平稳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借鉴和理论参考。本文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背景和意义、逻辑思路和研究方法,并说明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第2章文献综述。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分别对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简要的分析评价。第3章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相关理论。首先结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理论分析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然后提出了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绩效分析模型—引入制度创新和环境约束的联立方程分析模型。第4章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变迁的历史演进及其特点。首先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制度变迁及其特点,然后分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增长极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制度变迁的特征,第三是结合中国四大区域分析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类型、数量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性,最后运用联立分析模型对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经济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第5章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存在的问题。在第四章历史演进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面临的激励约束,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包括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中系统性不够、公平性不够、前瞻性不够、规范性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并从中央政府制度供给有限、地方政府地区利益驱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非正式制度嵌入滞后等方面分析了问题的成因。第6章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比较与借鉴。针对第5章的问题成因分析,介绍了联邦制国家的代表--美国地方政府近四十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单一制国家的代表--法国地方政府近四十年来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德国地方政府近三十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最后分析了美国、法国和德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经验对我国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启示。第7章新常态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针对第5章对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存在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结合第6章对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经验启示的分析,提出了新常态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制度创新 地方政府 财政分权 新常态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0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6
- 第1章 绪论16-21
- 1.1 问题的提出16-17
- 1.2 研究的意义17-18
- 1.2.1 理论意义17-18
- 1.2.2 现实意义18
- 1.3 研究的方法18-19
- 1.4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19-20
- 1.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20-21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21-38
- 2.1 国外文献综述21-29
- 2.1.1 制度创新方面的研究21-26
- 2.1.2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26-29
- 2.2 国内文献综述29-38
- 2.2.1 制度创新29-34
- 2.2.2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34-38
- 第3章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相关理论38-48
- 3.1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38-42
- 3.1.1 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38-39
- 3.1.2 委托--代理理论39-41
- 3.1.3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理论41-42
- 3.2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经济绩效的模型设计42-48
- 3.2.1 经济增长模型的演进43-44
- 3.2.2 引入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模型44-45
- 3.2.3 引入制度约束、资源环境约束的联立方程分析模型45-48
- 第4章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变迁的历史演进及其特点48-85
- 4.1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历史演进48-54
- 4.1.1 诱致性制度变迁阶段的地方政府制度创新(1978-1984)48-49
- 4.1.2 强制性制度变迁下的地方政府制度创新(1984-1993)49-51
- 4.1.3 财政分权下的地方政府制度创新(1993-2012)51-53
- 4.1.4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制度创新(2012-至今)53-54
- 4.2 三大增长极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及其特点54-62
- 4.2.1 珠三角的“市场亲善型”政府及制度创新54-56
- 4.2.2 长三角的“市场增进型”政府及制度创新56-59
- 4.2.3 京津冀的“主导推动型”政府及其制度创新59-62
- 4.3 中国四大区域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特征62-72
- 4.3.1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类型分布分析62-64
- 4.3.2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64-69
- 4.3.3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检验69-72
- 4.4 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经济绩效分析72-85
- 4.4.1 模型构建72-73
- 4.4.2 数据说明73-82
- 4.4.3 实证结果82-85
- 第5章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激励约束及存在的问题85-98
- 5.1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激励约束85-90
- 5.1.1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激励85-86
- 5.1.2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约束86-88
- 5.1.3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分权趋势88-89
- 5.1.4 地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89-90
- 5.2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90-94
- 5.2.1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系统性不强90-91
- 5.2.2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公平性不够91-92
- 5.2.3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前瞻性不足92-93
- 5.2.4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规范性不强93-94
- 5.3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94-98
- 5.3.1 中央政府制度供给有限94
- 5.3.2 地方政府利益最大化94-95
- 5.3.3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95-96
- 5.3.4 非正式制度嵌入滞后96-98
- 第6章 主要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比较与借鉴98-109
- 6.1 美国地方政府的制度变迁98-102
- 6.1.1 美国地方政府的结构与功能98-100
- 6.1.2 近年来的改革发展趋势100-102
- 6.2 法国地方政府的制度变迁102-105
- 6.2.1 法国地方政府的结构与功能102-103
- 6.2.2 近年来的改革发展趋势103-105
- 6.3 德国地方政府的制度变迁105-107
- 6.3.1 德国地方政府的结构与功能105-106
- 6.3.2 两德统一后的改革发展趋势106-107
- 6.4 对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启示和借鉴107-109
- 第7章 加快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109-122
- 7.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109-113
- 7.1.1 大力推进地方政府简政放权109-110
- 7.1.2 加速完善现代市场体系110-111
- 7.1.3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111-113
- 7.2 加快转变地方政府职能113-116
- 7.2.1 公共服务113-114
- 7.2.2 市场监管114
- 7.2.3 社会管理114-115
- 7.2.4 环境保护115-116
- 7.3 积极推进行政改革116-119
- 7.3.1 优化地方政府组织结构116-117
- 7.3.2 推动地方政府依法行政117-118
- 7.3.3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118-119
- 7.4 促进非正式制度嵌入转化119-122
- 7.4.1 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9
- 7.4.2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119-120
- 7.4.3 扩大社会参与120-122
- 附表1:31个省市区地方政府创新类型分布表122-124
- 附表2:29个省市区城镇化率124-125
- 附表3: 29个省市区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单位:万元)125-126
- 参考文献126-143
- 致谢143-144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1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斌;财政联邦主义理论与地方政府竞争:一个综述[J];当代财经;2003年12期
2 沈萍;;美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借鉴意义[J];消费导刊;2008年05期
3 靳涛;;揭示“制度与增长关系之谜”的一个研究视角——基于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1978—2004)[J];经济学家;2007年05期
4 陈抗;Arye L.Hillman;顾清扬;;财政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变化——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5 彭景阳;;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行为分析与路径选择[J];理论月刊;2008年03期
6 王永钦;;市场、政府与适宜的制度:对经济转型和制度变革的理论反思[J];学习与探索;2010年05期
7 胡建明;;从经济学视角议当前腐败的成因与治理[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8 白彦锋;王凯;;中国分税制改革20周年:回顾与展望[J];新疆财经;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建新;中国制度创新中的地方政府行为悖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
,本文编号:744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74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