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信访政治的变迁及其改革

发布时间:2017-09-06 02:05

  本文关键词:信访政治的变迁及其改革


  更多相关文章: 信访 信访政治 信访体制 威权体制 现代国家建设


【摘要】:原本作为接待来信来访之秘书功能的信访,经过30余年、尤其是近十年来的发展,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信访政治",信访的机构、人员、职能和角色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获得了地方性立法的保障。然而,访民和一般民众的权利、尤其是其权利的法治保障,却并未获得相应的提升。这种背反情况的出现,正是威权体制的产物,也暗合于中国传统体制之精神。文章认为,信访政治严重悖于现代国家建设的民主、法治与科学精神。信访体制的改革,应当回到其宏观体制之根,推动宏观体制本身的民主化、法治化和科学化改革;应当厘清宏观体制和结构中的信访权力角色与功能定位。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信访 信访政治 信访体制 威权体制 现代国家建设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时期的群体性事件研究——以政府与民众关系为视角的比较分析”(项目编号:05BSH009) 国家行政学院重大委托项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子课题“群体事件生成规律及其治理研究”
【分类号】:D632.8
【正文快照】: 本文将依据近年来信访实务界的实践及其研究,结合笔者自身和学界的观察,对大陆信访政治的变迁(应星,2004;于建嵘,2005;李秋学,2009;吴超,2011;张宗林,2012;冯仕政,2012)及其未来进行评论与探讨。第一部分将回顾近十年来信访体制的变化,分析其陷入“‘帕金森定律’陷阱”的表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超;;中国当代信访史基本问题探讨[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01期

2 应星;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J];法学研究;2004年03期

3 张泰苏;;中国人在行政纠纷中为何偏好信访?[J];社会学研究;2009年03期

4 冯仕政;;国家政权建设与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形成及演变[J];社会学研究;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真明;陆剑;;农地流转的实践图景——鄂中个案的法社会学透视[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10年00期

2 权小虎;;ADR机制下和谐信访的构建及完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沈笑嫣;;论信访制度的内在困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杨建锋;;试论中国信访制度权利救济功能的完善——对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制度的考察与借鉴[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史东洋;;涉诉信访的程序性设计[J];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章志远;;我国国家政策变迁与行政法学的新课题[J];当代法学;2008年03期

7 孟鸿志;;论城市房屋拆迁中物权的行政法保护机制[J];当代法学;2009年03期

8 马斌;;组织创新、权力重组与转型期信访制度改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宋振玲;赵涟漪;;信访制度的功能及实现途径[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01期

10 韩占元;;上访人心态探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伟;;论法治语境下解决涉法涉诉环境信访的理念[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兰;;环境纠纷ADR解决机制视野下的环境信访制度价值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王璐璐;;“路径依赖”话语下涉诉信访的变革逻辑[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马小红;彭奕菲;;略论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与我国信访制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5 麻新平;;董必武人民司法观与信访制度的权利救济[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6 孟鸿志;李升元;;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物权的行政法保护[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旭军;;论涉诉信访应对中法官的能动性——以行政案件为样本的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林沈节;刘琳;;社会救助领域争端解决机制完善路径分析[A];社会管理法治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唐峰;纠纷和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孙丽昕;教育信访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友国;农民利益表达:寻求国家与乡村的有效衔接[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林敏;参与式预算、分权治理与地方政府责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任哓春;基于信息管理视角的信访工作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9 张修成;1978年以来中国信访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任瑞兴;诉权的法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璐;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行政法思考[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佩玉;行政信访管辖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顾晓春;论中国人大信访制度的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4 范正元;纠纷解决中的公安[D];苏州大学;2010年

5 陈辉辉;涉诉信访的制度困境与出路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周珍珍;涉法涉诉信访的困境及规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金桂中;农村行政信访法治化出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妍;涉诉群体性信访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余见闻;信访救济制度的改革与创新[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静;行政指导法律规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作翰;张英洪;;当代中国农民的信访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1期

2 张友直,李世源;“依法治访”与我国信访制度的改革[J];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3 许志永,姚遥,李英强;宪政视野中的信访治理[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3期

4 李文玲;;中国古代的“无讼”理念与现代“和谐”社会[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5 于慎鸿;;影响司法公信力的因素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麦宜生,王平;纠纷与法律需求——以北京的调查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7 朱佳木;国史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教学与研究;2002年01期

8 应星;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J];法学研究;2004年03期

9 侯欣一;;清代江南地区民间的健讼问题——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J];法学研究;2006年04期

10 刘平;;单位制的演变与信访制度改革——以信访制度改革的S市经验为例[J];人文杂志;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李立;[N];法制日报;2003年

2 郭春雨 王伯光 记者 赵联洗;[N];吉林日报;2003年

3 ;[N];人民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冰;国外民愿表达机制与我国信访体制改革[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年12期

2 胡海军;;基层信访怪象[J];村委主任;2010年05期

3 范作惠;;信访机构体制沿革与制度设立探微[J];秘书;2009年05期

4 魏兴荣;;中国信访机制回顾与展望[J];炎黄春秋;2009年08期

5 王劲晓;;对现行信访体制的分析与完善建议[J];中国检察官;2011年03期

6 徐仲军;韦飞红;厉剑婷;;当事人信访与公正执法冲突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15期

7 "东亚五国—区政治发展研究"课题组;;东亚民主转型的经验解释——东亚五国一区政治发展调研报告之一[J];文化纵横;2010年05期

8 程远芳;;从威权走向民主:中国民主政治的新契机[J];理论观察;2008年04期

9 孙代尧;威权体制下台湾的地方选举与政治变迁[J];台湾研究;2002年01期

10 何正付;;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问题及改革思路[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正汉;;分散烧锅炉——中国上下分治的威权体制及其稳定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胡子祥;邹志辉;周净;;信访体制改革路径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姚洋;;中国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解释[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一辑)[C];2008年

4 彭涛;魏建;;中国社会转轨中的制度变迁:中央政府的泛利性调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刘阿荣;;公民意识与民主政治的辩证发展:以台湾为例[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6 邓毓浩;;近年台湾国民(初级)中学公民课程的发展[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7 黄春景;;论族群问题对台湾民主化进程及两岸关系的影响[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彭涛;魏建;;转轨中的中央控制者理论研究[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宋协娜;周念群;;改革开放30年中国信访制度变迁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10 赵自勇;;新加坡将会成为一个自由民主国家吗?[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庆华 王庆民;夏津创新信访体制构筑和谐[N];德州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杨守勇 董智永;河北“联合接访中心”:奉热茶说暖话[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陈季冰;民主是如何失败的?[N];经济观察报;2010年

4 曹曦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刘凌斌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美国台湾史研究的新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美国特约撰稿人 张昕;当学者出任美国驻俄大使[N];东方早报;2011年

6 言浩;李登辉的舞台灯已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7 梁文道;假如民进党赢了,民主就是个坏东西吗?[N];南方周末;2008年

8 任慧康 程丽萍 闫付;多头重复信访的危害及对策[N];通化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胡亮 杨菁;高配扩权:海南成立国内首个省委群工部[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孙全;“这是一个创举”[N];沈阳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余凯;台湾威权体制下的知识分子[D];复旦大学;2008年

2 彭涛;转轨中的中央控制者与制度变迁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郭中军;台湾民主转型中的民粹主义[D];复旦大学;2006年

4 周建勇;中国国民党的适应性转型研究(1980-2008)[D];复旦大学;2008年

5 佟文娟;过程与分析:媒体与台湾政治民主化(1949-2007)[D];厦门大学;2008年

6 刘勇智;通向民主之路:东亚民主化模式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e,

本文编号:801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801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0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