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网络政治议题的技术表达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0:41

  本文关键词:网络政治议题的技术表达方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政治议题 政治议题 技术表达 技术构成


【摘要】:当今的社会是网络信息化社会,随着互联网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民主文化的高涨,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政治生活也同样发生着变革,网络虚拟空间给公民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呐喊窗口,政治议题也由传统生活中“事不关己”的凑热闹和老百姓的“饭后谈资”,从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告知式的传播媒介接收政治议题信息,变为在网络上关注政治议题,并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亲身参与到其中;甚至将自己和集体的诉求发至网络,将身边的政务和民生问题在网络曝光,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通过舆论力量促使政府部门对这些议题所涉事项进行处理,公民通过网络渠道实现了参政、议政和监督等民主权利,这就是网络政治议题。网络政治议题是信息时代社会变革的体现,它对于当前社会主义建设至关重要。一方面,是我国电子政府、阳光政府建设工程的另一种体现;再次,网络政治议题正以一种新的民主参与形式——“网络民主”影响和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此外,未来将是现实社会和网络虚拟世界的融合体——数字信息社会,网络政治议题及其技术表达的深入研究无疑将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先通过对传统政治议题和网络政治议题进行概念区分,在研究网络政治议题的来源、传播和参与过程的基础上,对网络政治议题的技术化呈现形式、技术化传播过程和技术化参与过程等进行技术分析,并借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的理论基础和网络政治学的相关思想,通过中国互联网网络中心(CNNIC)的调查数据,剖析网络政治议题的生态环境,网络政治议题的参与状况,进行效用总结;同时,深挖当前网络政治议题的技术、环境和制度问题,制约因素和相应的解决办法,从技术、行政、管控和法治等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最终对技术与政治的辩证关系进行理论探索。
【关键词】:网络政治议题 政治议题 技术表达 技术构成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0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11-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3-14
  • 1.3.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思路13
  • 1.3.2 采取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13-14
  • 第二章 网络政治议题及其表达方式的基本内涵14-22
  • 2.1 网络政治议题的基本内涵和特点14-16
  • 2.1.1 网络政治议题的内涵14-15
  • 2.1.2 网络政治议题的特点15-16
  • 2.2 网络政治议题与传统政治议题的比较研究16-18
  • 2.2.1 网络政治议题参与主体的变化16-17
  • 2.2.2 网络政治议题传播和设置的变化17-18
  • 2.2.3 网络政治议题的参与方式的变化18
  • 2.3 网络政治议题的技术表达的含义和特点18-22
  • 2.3.1 网络政治议题的技术表达的概念18-19
  • 2.3.2 网络政治议题的技术表达的特点19-21
  • 2.3.3 传统表达与技术化表达的区别和联系21-22
  • 第三章 网络政治议题技术化视角研究的理论基础22-28
  • 3.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的借鉴22-25
  • 3.1.1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内涵22-24
  • 3.1.2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中国化成果24-25
  • 3.2 网络政治学研究的思想借鉴25-28
  • 3.2.1 网络政治学的内涵25
  • 3.2.2 我国网络政治领域发展状况25-26
  • 3.2.3 网络政治学研究的成果借鉴26-28
  • 第四章 网络政治议题的技术表达的过程和具体形式28-39
  • 4.1 网络政治议题的技术表达过程28-30
  • 4.1.1 网络政治议题的形成28
  • 4.1.2 网络政治议题的传播过程28-29
  • 4.1.3 网络政治议题的技术化呈现形式29-30
  • 4.2 网络政治议题中现有的技术表达形式30-39
  • 4.2.1 电子政府中“网络问政平台”的议题表达30-32
  • 4.2.2 博客和微博成为网络政治议题的呈现和构建渠道32-34
  • 4.2.2.1 政治博客和微博公众号的议题效应32-33
  • 4.2.2.2 博客和微博的政治议题构建33-34
  • 4.2.3 论坛和贴吧上的议题路径34-35
  • 4.2.4 网络媒体等第三方公共平台的议题互动35-36
  • 4.2.5 社交平台和网络通信的议题呈现36-37
  • 4.2.7 移动智能终端的议题参与37-39
  • 第五章 网络政治议题的技术表达方式的现状、不足和困境39-51
  • 5.1 我国网络政治议题的技术表达的发展现状39-45
  • 5.1.1 技术表达的网络政治议题生态统计39-43
  • 5.1.1.1 我国网络政治议题发展的网民分析39-41
  • 5.1.1.2 我国网络政治议题发展的环境分析41-43
  • 5.1.2 网络政治议题的技术表达的效用分析43-45
  • 5.1.2.1 技术表达对政治生活的突破性43-44
  • 5.1.2.2 技术表达特有的民主效力和监督效用44-45
  • 5.2 网络政治议题的技术表达方式的不足之处45-48
  • 5.2.1 技术表达导致新的公平性问题45-46
  • 5.2.2 技术表达使政治议题信息过于庞大繁多46
  • 5.2.3 技术表达过程中政治参与主体的认知和能力缺位46-47
  • 5.2.4 技术的政治表达存在的风险和危机47-48
  • 5.3 网络政治议题的技术表达方式的困境分析48-51
  • 5.3.1 社会矛盾与技术表达的民主理念困境48-49
  • 5.3.2 网络政治议题的技术生态缺陷49-51
  • 第六章 网络政治议题的技术优化和理论创新51-69
  • 6.1 网络政治议题的技术化实践与探索51-58
  • 6.1.1 国外针对网络政治议题的技术管控经验51-52
  • 6.1.1.1 美国51
  • 6.1.1.2 其他国家51-52
  • 6.1.2 我国网络政治议题的技术规划52-58
  • 6.1.2.1 针对网络政治议题参与主体的技术性规划52-55
  • 6.1.2.2 网络政治议题参与过程的技术布局55-56
  • 6.1.2.3 技术表达中体制和机制的优化56-58
  • 6.2 理论创新:技术与政治的未来58-69
  • 6.2.1 技术化的政治社会58-62
  • 6.2.1.1 技术的洪流58-59
  • 6.2.1.2 技术化的政治生活59-62
  • 6.2.2 政治化的技术社会62-64
  • 6.2.2.1 技术的社会形成、选择和控制62-63
  • 6.2.2.2 政治化的技术社会形态63-64
  • 6.2.3 未来社会:技术与政治相统一的和谐社会64-69
  • 6.2.3.1 技术决定还是社会决定64-66
  • 6.2.3.2 技术与政治的统一:冲突与一致66-67
  • 6.2.3.3 建设技术与政治相统一的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7-69
  • 致谢69-70
  • 参考文献70-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73-7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静;;论表达自由及其界限——以美国法相关规定的发展为启发[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李伦;李军;;隐私权:网络传播自由的道德限制[J];道德与文明;2007年05期

3 张书琴;;我国新闻自由与人格权的冲突与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4 陈道英;;关于“禁网门”的几点宪法学思考[J];法学;2010年12期

5 杨红霞;;政府与新闻媒体在信息公开中的角色定位——由“封口费”事件引发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09期

6 赵萌萌;;论新闻监督与司法审判[J];法制与社会;2010年13期

7 李婧;;关于珠海禁止设置各类横幅标语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年13期

8 张晓宁;;我国新闻立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依赖[J];法制与社会;2010年30期

9 朱颖;陈小彪;;论网络环境下的新闻自由及其边界[J];国际新闻界;2007年11期

10 张军;;两种表达自由及其法律保障——《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之解读与启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敏恒;美国宪法对政治言论自由之保护与限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越男;论传媒监督与司法公正冲突的平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李岩;网络表达自由的保障与限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4 宋怡璇;论规制商业性言论之界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崔百清;论网络表达自由[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王珊珊;论网络监管与表达自由的保障[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庞在辛;论网络言论自由权[D];山东大学;2011年

8 肖萌;论表达自由[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立伟;论公民参与地方立法机制的完善[D];宁波大学;2011年

10 王辉;从憎恨性言论的法律规制看欧美表达自由之新发展[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46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846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a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