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程序的参与
发布时间:2017-09-15 13:12
本文关键词:通过程序的参与
【摘要】: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离不开民主管理,实现高校民主管理必须重视高校管理的程序过程,在决策及决策执行过程中通过正当程序保障利益相关者的真实参与。听证对民主管理的促进作用引起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注意,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建立并实践听证制度。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听证制度进行研究,本研究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作为参与的重要形式,我国高校听证制度对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管理的实现程度如何?研究的基本思路是:现状分析----评价结果----分析影响因素----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对策建议。 本研究利用理想类型法从四个角度分析我国高校听证制度的现状,分析维度分为:高校裁决听证制度的规范化;高校裁决听证制度的运作;高校决策听证制度的规范化;高校决策听证制度的运作。对于高校听证制度规范化的研究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以全国406所本科院校为调查对象,选取其中建立裁决听证制度的119所高校的制度文本以及建立决策听证制度的9所高校的制度文本为分析对象。本研究对高校听证制度运作的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各选取一所高校深入描述并解释裁决听证制度和决策听证制度的实际运作。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同时根据实践调查,对影响高校听证制度的制度因素、文化因素行了归类分析。 英美法系国家具有重视程序的传统,听证制度同样存在于英国大学和美国大学。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美国加州大学听证制度以及英国剑桥大学听证制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分析了影响听证制度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听证制度是在法治环境下促进大学民主管理的一种路径选择。听证制度通过程序正当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满足了民主管理的需求。完善的高校听证制度有利于实现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决策活动以及具体管理活动。 (2)听证制度的设立是部分高校依法治校的主动行为。当前我国高校听证制度规范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决策听证制度的规范化水平高于裁决听证制度的规范化水平。现有的高校决策听证制度的特点体现在:决策听证的目的明确;科学界定了决策听证的范围;听证组织机构相对中立;听证参与人员具有一定的厂泛性和代表性;决策听证的结果具有较强的实效性。裁决听证制度的特点体现在:听证机构缺乏中立性、专业性;听证保障的权利范围有限;听证过程重听证程序的核心而忽视了辅助程序;听证结果的约束力有限。 (3)建立听证制度的高校数量有限,地区特色明显。无论是裁决听证制度还是决策听证制度,对其进行规范的高校数量都不多。现有的为数不多的听证制度呈现较强的地区特色。北京、上海地区建立裁决听证制度的高校较多,浙江地区则将裁决听证制度与决策听证制度融于统一的规范文件中。其他地区高校听证制度也呈现地区同构性,但在借鉴、模仿中不分优劣。 (4)听证制度的运作水平良莠不齐,运作效果参差不齐。仅有少数高校在频繁适用裁决听证制度,通过听证较好地维护了学生利益;也仅有少数高校在决策制定过程中采用听证的形式听取师生意见,并采纳其中的合理意见。多数高校的听证制度成为静态的制度规范,较少运作,或者运作后对原处理决定或决策没有影响。 (5)制度因素、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是影响高校听证制度规范化及运作的主要因素。国家层面针对高校听证的立法水平从整体上决定着高校听证制度的规范化水平;而高校自身听证制度的规范化水平则影响着制度本身的运作。校领导依法治校的水平决定着高校听证制度能否建立并有效运行;高校管理者对固有权力的态度左右着高校听证制度的制度设计及其运作;师生的程序权利意识及决策参与意识和能力影响着听证制度的运作效果。听证组织机构对组织听证所耗费的时间、人力及财力的考虑影响着其选择;而师生对参加听证给自己带来的经济成本的考虑也影响其是否有意向参加听证。 (6)英美国家大学听证制度值得借鉴。通过对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听证制度的分析发现,英国和美国大学裁决听证制度所具有的特点体现在:听证机构的中立性;听证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听证程序的准司法性质;听证结果的实效性。而美国公立大学的决策听证制度体现为:听证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听证过程的协商性;听证结果的实效性。 本研究认为,完善我国高校听证制度首先要推进我国高校听证制度的规范化:国家立法层面对高校听证制度的确认与规范是听证制度规范化的外部强制力;高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的支持则是其本源;建立统一听证制度可以成为高校的选择。其次,要提升高校听证制度的运作效果,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校领导依法治校水平的提升;高校管理者民主管理理念的增强;师生法律文化素养的提升;司法机关监督功能的发挥。
【关键词】:听证 程序正当 参与 民主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7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4
- 1 导论14-44
-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14-19
- 1.2 研究的意义19-22
- 1.3 概念界定22-24
- 1.4 文献综述24-38
- 1.5 研究方法、思路及主要内容38-44
- 2 理论基础:程序正当、公民参与与听证44-69
- 2.1 程序正当理论44-50
- 2.2 公民参与理论50-55
- 2.3 听证的特征55-64
- 2.4 高校听证制度的特殊性64-67
- 2.5 分析框架67-69
- 3 我国高校听证制度的现状:规范化水平及运行效果69-127
- 3.1 听证制度对推动高校民主管理的意义69-72
- 3.2 我国高校听证制度的分析维度72-73
- 3.3 我国高校裁决听证制度的规范化及评价73-92
- 3.4 我国高校裁决听证制度的运行及评价92-102
- 3.5 我国高校决策听证制度的规范化及评价102-113
- 3.6 我国高校决策听证制度的运行及评价113-127
- 4 我国高校听证制度规范化水平及运行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127-150
- 4.1 制度因素128-133
- 4.2 文化因素133-147
- 4.3 经济因素147-150
- 5 高校听证制度的国际经验150-189
- 5.1 美国公立大学的听证制度---以加州大学听证制度为例150-176
- 5.2 英国大学的听证制度---以剑桥大学听证制度为例176-186
- 5.3 英美大学听证制度对我国高校听证制度的启示186-189
- 6 结论与对策189-211
- 6.1 主要结论189-196
- 6.2 完善我国高校听证制度的建议196-208
- 6.3 创新与不足208-210
- 6.4 研究展望210-211
- 致谢211-214
- 参考文献214-227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227-228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228-229
- 附录3 我国高校听证制度开放式访谈的主要问题229
本文编号:856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856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