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十七年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建国初十七年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建国初十七年 中国共产党 政权建设 儒家传统政治文化
【摘要】: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它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的。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源于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继承。传统政治文化是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相适应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的总和。而儒家传统政治文化是传统政治文化的主体。主要表现为以大一统为政治目标、对“和谐”的理想追求、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君民之间传统的等级观念、民本君轻的道德要求、重义轻利的价值理念。 建国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中国共产党整合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应对国际国内挑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文化虽然经历了历史的盛衰变迁,却始终绵延不绝,这充分印证了中国文化必然有其得以延续的精髓。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的政权建设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儒家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剔除其糟粕。继承儒家民本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克服儒家人治弊端,主张德法兼治;实现臣民政治到公民政治的转化;摆脱权力本位观念,倡导权利本位意识。 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在政权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儒家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德治思想为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本土资源,加强党的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出现;民本思想是经济发展和政权稳定的重要理论根基;儒家政治文化中的民主资源为当代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民族基础;儒家传统和谐思想为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历史基础。 总结建国初十七年中国共产党借鉴儒家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政权建设的历史,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当代人去反思。可以借鉴的经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总的指导方针,同时结合具体的中国国情,系统发掘有益于当代政治发展的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体系;我们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主政治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有序进行的有力保证;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政治的发展进程,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训主要是从两个关系上来把握:一是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而是将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建国初十七年 中国共产党 政权建设 儒家传统政治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5
- (一)问题的缘起8
- (二)关于与选题相关的几个概念的说明8-11
- (三)学术界相关研究11-15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15
- 一、建国初十七年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背景15-17
- (一)政治背景15-16
- 1. 人民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尚未完全结束15
- 2. 敌对国家政治上孤立新中国15
- 3. 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中苏关系加强15-16
- (二)经济背景16-17
- 1. 国民经济千疮百孔,执政经济基础薄弱16
- 2. 敌对国家经济封锁16-17
- (三)文化背景17
- 1. 文化整体落后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17
- 2. 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文化所占比重差距大17
- 二、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17-23
- (一)从民本思想到民主政治17-20
- 1. 儒家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思想的文化资源17-18
- 2.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政权建设的理论基石18-19
- 3. 制度设计体现执政为民19-20
- (二)从人治到德法兼治20-21
- 1. 儒家的人治20-21
- 2. 法制建设21
- (三)从臣民政治到公民政治21-22
- 1. 儒家臣民文化21-22
- 2. 公民文化的启蒙22
- (四)从权力本位政治到权利本位政治22-23
- 1. 儒家的权力本位22
- 2. 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的转化22-23
- 三、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对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实践的作用23-27
- (一)儒家的德治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作用23-24
- (二)儒家的民本思想对经济繁荣和政权稳定的作用24-25
- (三)儒家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主资源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民族基础25-26
- (四)儒家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和谐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根基和文化底蕴26-27
- 四、经验教训分析27-31
- (一)经验27-29
- 1.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7-28
- 2. 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8
- 3.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8-29
- (二)教训29-31
- 1. 正确处理儒家传统政治文化批判和继承的关系29-30
- 2. 民主建设必须同法制建设紧密结合30-31
- 结语31-32
- 参考文献32-36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文章36-37
- 致谢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小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2 王乐;;传统政治文化对现代中国政治的影响[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3 张敏;;略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段永林;;简述建国初期的政权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J];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05期
5 周茂春;;解构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蒋积伟;;建国以来中共文化政策述评(1949—1976)[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01期
7 王子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的建构(1949~1956)[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1年05期
8 胡安全;论党在过渡时期的文化政策[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02期
9 夏杏珍;试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06期
10 王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抵御执政风险的思想与实践[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贤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志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秦海蓉;建国后刘少奇政权建设思想研究[D];吉首大学;2011年
2 郭玉珍;试论毛泽东新中国政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张先梅;以德治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武汉大学;2003年
4 黄延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传统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段彩屏;评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D];湘潭大学;2005年
6 刘洪森;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和改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闫世恒;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77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877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