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治视阈下的包容性增长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18:37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法治视阈下的包容性增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包容性增长 社会主义法治 价值追求 逻辑选择
【摘要】:包容性增长是一个相对于“非包容性增长”而言的概念,非包容性增长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而忽视人的发展,忽略提供均等的机会,忽视发展成果的共享性,忽视生态资源环境问题。包容性增长以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为前提,是一种可持续的增长,是更重注人的发展,,为人民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和自我实现的机会,并强调发展成果要全民共享,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的增长。包容性增长是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具体化,社会主义法治视阈下的包容性增长理论研究体系,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继承与发展。“包容性增长”理论所强调的可持续增长、安全增长、全球性增长、以人为本的增长、机会均等的增长、平等共享增长以及全面增长的理念,都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具体阐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贫富差距扩大。贫富差距如果持续扩大将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进而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并且,高速发展的经济导致的资源、环境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环境破坏日益严重,资源匮乏日益显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矛盾也日益严重。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经济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当前的经济与社会、自然是不协调发展的,是“不包容的”,这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互相包容”理念相违背:和谐社会要求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的相互包容,要求人类欲望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包容,提倡富裕人群与中低收入人群的相互包容。 为了应对这一系列问题,亚洲发展银行经济研究局与中国学者于2007年联合开展了“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的研究课题,该课题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中国经济过去30年增长的特点,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和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探讨通过实现共享式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选择。后来“共享式增长”一词也被称作“包容性增长”。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多次提到“包容性增长”这一理念,他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应该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① 本文对包容性增长的理念进行理论分析,从语义上说,包容性增长首先是一种“增长”,其次是一种“包容性的”增长。从内涵上看,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包容性增长内涵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认为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包括:包容性增长是可持续增长、安全增长、全球性增长、以人为本的增长、机会均等的增长、平等共享的增长以及全面增长。更为重要的是,作者站在社会主义法治的角度,认为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包容性增长的逻辑选择。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是人民民主的法治,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服从党的领导的法治,它引导和谐社会主体的需求,确定和谐社会主体的能力,调控和谐社会主体所需的资源,为和谐社会主体取得资源提供机会,为和谐社会主体倡导一定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追求以人为本,要求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要以人的发展为前提;它追求公平正义,要求为全体大众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以及公平合理的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它追求安全和秩序,要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避免因经济过快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更多的稳定因素。而这些都一一包含了包容性增长的价值追求:以人为本、机会均等、共享发展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而归纳出包容性增长与社会主义法治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即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包容性增长的逻辑选择。并通过对实现包容性增长实现的现实困境分析,基于社会主义法治的角度提出包容性增长实现的现实路径。因此,从“法治”的视角深入研究“包容性增长”理论内涵,对于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与包容增长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 社会主义法治 价值追求 逻辑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1;D920.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目录8-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11-12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2-13
- 1.3.1 研究思路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1.4 研究重点和创新点13-14
- 1.4.1 研究重点13
- 1.4.2 研究创新点13-14
- 第二章 包容性增长基本问题研究14-18
- 2.1 包容性增长的语义分析14-15
- 2.2 关于包容性增长的不同观点及分析15
- 2.3 实行包容性增长的必要性15-16
- 2.4 包容性增长提出的现实性作用16-18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包容性增长的逻辑选择18-37
- 3.1 社会主义法治相关理论分析18-24
- 3.1.1 法治的内涵18-19
- 3.1.2 社会主义法治的内涵19
- 3.1.3 中国法治实践的历史进程19-21
- 3.1.4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特征及根本任务21-22
- 3.1.5 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22-23
- 3.1.6 社会主义法治的功能23-24
- 3.2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逻辑选择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24-37
- 3.2.1 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24-26
- 3.2.2 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包容性增长的逻辑选择26-37
- 3.2.2.1 社会主义法治要求包容性增长要以人为本28-29
- 3.2.2.2 社会主义法治的公平正义理念要求包容性增长要机会均等29-32
- 3.2.2.3 社会主义法治的公平正义理念要求包容性增长要发展成果共32-34
- 3.2.2.4 社会主义法治的安全、秩序理念要求包容性增长下的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34-37
- 第四章 社会主义法治是包容性增长的现实保障37-44
- 4.1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现实困境37-39
- 4.2 社会主义法治的视阈下的包容性增长实现的路径39-44
- 参考文献44-46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6-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尚;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周作翰,张英洪;促进农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战略思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胡均民;试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反贫困策略[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蔡荣鑫;;“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及其政策内涵[J];经济学家;2009年01期
5 陆岷峰;张惠;;“包容性增长”的内涵辨析及实现要点[J];江南论坛;2010年11期
6 吴忠民;中国现阶段机会平等问题分析[J];科技导报;2000年09期
7 郭红燕;樊峰鸣;吴季松;;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研究[J];科技导报;2007年16期
8 李民;张亚勇;;包容性增长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深化[J];领导科学;2010年34期
9 张康之;;合作社会理论的构想——评罗尔斯的社会合作体系[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10 江涌;;经济增长的巨大环境代价[J];世界知识;2008年09期
本文编号:966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966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