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人口抚养比、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基于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

发布时间:2018-08-11 15:15
【摘要】:扩大居民消费是中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1998~2009年中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本文构建了联立方程模型以分析中国人口抚养比、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人口抚养比与房价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城市化水平与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助涨房价;(2)儿童抚养比与居民消费显著负相关,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人口抚养比的变化并非是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原因;(3)房地产财富效应并不显著,中国居民消费主要受消费习惯的影响,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样会促进消费。因此,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加强对居民合理消费决策的引导将是现阶段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
[Abstract]:Expanding household consump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China to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1998 to 2009,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dependency ratio, house price fluctuation and resident consumpti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dependency ratio and housing price, and the increase of urbanization level and income level will contribute to the rise of house prices, (2) Children's dependency ratio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residents' consumption. The effect of old age dependency ratio on resident consumption is not significant, and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dependency ratio is not the reason for the low consumption rate. (3) the real estate wealth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 and the consumption of Chinese residents is mainly affected by consumption habits. Higher income levels will also boost consumption.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income level of residents, to promote the change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concept, and to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rational consumption decision will be an effective means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at the present stag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研究”(10JZD00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扩大内需与引导住房理性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08AJY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深化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10BJY094)
【分类号】:C92-05;F293.3;F126.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祚炎;;住房支出、住房价格、财富效应与居民消费增长——兼论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关注[J];财经科学;2010年05期

2 黄静;屠梅曾;;房地产财富与消费:来自于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9年07期

3 李响;王凯;吕美晔;;人口年龄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理论机理与实证检验[J];江海学刊;2010年02期

4 陈健;高波;;非线性视角下的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测度研究——基于1996~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宋勃;;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理论分析和中国经验的实证检验:1998-2006[J];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6 李魁;钟水映;;劳动力抚养负担与居民消费率——基于人口红利期的动态面板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7 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8 李文星;徐长生;艾春荣;;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1989—2004[J];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9 张乐;雷良海;;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消费关系的区域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1年01期

10 王德文,蔡f ,张学辉;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国;;中国居民健康对劳动参与的影响——基于多维健康指标的实证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耿同劲;;消费的货币供给冲击效应中房地产市场渠道的贡献度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赵晓芳;;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新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张彬;;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囚徒困境”分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年06期

5 蔡f ;王美艳;;How will Population Aging Affect Economic Growth?[J];China Economist;2007年01期

6 王毅;石春华;;A comparison of Chinese,U.S.savings rat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5期

7 邢志平;;转轨时期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研究——基于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8 张成华;郑则文;;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9 李俊青;袁宏运;柯力涵;;天津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支付方式精算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10 胡秋明;;养老金制度运行机理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内部收益率的比较分析[J];财经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品;林芳;;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通屏;;从抑制消费到刺激消费——人口转变与中国消费制度变迁[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李亚敏;;企业年金与金融市场的协同发展范式: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实践[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4 陈杰;张卫涛;;中国城镇居民资产如何影响消费:理论与经验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5 杜莉;潘春阳;张苏予;蔡江南;;房价上升促进还是抑制了居民消费?——基于我国172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6 钟若愚;;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研究:综述及借鉴[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文溥;肖正根;;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黄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储蓄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视角[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张立;;论我国人口结构转变与城市化第二次转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永香;;对国外及东亚地区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简论[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玉香;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王柏杰;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蕾;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谢勇;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陈崇;房地产价格波动及其宏观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制成本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波;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福利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万华锋;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地区差异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吴颖;我国资产市场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6 谷雪;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徐娜;收入、利率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8 丁鸣杰;基于企业高储蓄的分析谈扩大消费问题[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赵巨旺;我国住房价格影响因素及其财富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黄昊;住房改革、流动性约束与城镇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旦;姚玲珍;;中国城镇住宅财富效应的微观检验[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魏锋;;中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李剑;陆军;;我国房价与银行信贷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边限协整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年06期

4 姚玲珍;刘旦;;中国城镇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分析——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的宏观消费函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5 吕品;;我国住房生产成本对房价的影响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6 宋宝安;;我国社会养老制度的政策回应度问题研究[J];江海学刊;2007年02期

7 贺雪峰;;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动及其影响[J];江海学刊;2008年04期

8 李响;王凯;吕美晔;;人口年龄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理论机理与实证检验[J];江海学刊;2010年02期

9 宋勃;;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理论分析和中国经验的实证检验:1998-2006[J];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10 孟昕,黄少卿;中国城市的失业、消费平滑和预防性储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 罗云毅;[N];经济日报;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颖;梁信;王立波;张怀宇;;省域人口抚养比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闫文娟;曹培慎;;人口抚养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陕西省1978—2007年的实证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高宇忠;;应用金融创新工具解决房价调控问题之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高小明;李学清;;1995-2006年我国人口抚养比时空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房价:涨还是跌?[J];新华航空;2009年09期

6 尹豪,王晓峰;吉林省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与分析[J];人口学刊;1998年04期

7 郑斯;;影响房价的深层因素与房地产调控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年S2期

8 隋妍;;未来中国人口红利变化[J];四川省情;2009年01期

9 高波;;房价波动、住房保障与消费扩张[J];理论月刊;2010年07期

10 冯守平;;中国人口发展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0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军;张琴南;;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偿付能力的地区差异分析[A];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角色——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4[C];2004年

2 黄永香;;对国外及东亚地区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简论[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3 冯文华;;新时期我国居民消费文化变迁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陈谊;;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易国勤;唐晓荞;张春莲;黄文耀;马弋;李骏;;1982-2002年湖北省居民膳食结构的迁移与优劣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居民膳食与营养状况变迁论文集[C];2005年

6 汪明旗;;江西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7 龚凌;;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一)——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三[C];2006年

8 闵庆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差异分析[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9 吕品;林芳;;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俊波;赫名飞;韩中明;;老龄化趋势与健康教育干预[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彬;济南房价波动空间有限[N];济南日报;2009年

2 余丰慧;房价波动 小城亦须关注[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陈听雨;房价波动难威胁亚太银行系统[N];中国证券报;2011年

4 实习生 程颖;我市居民消费观念更趋理性[N];平顶山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刘颖莉 通讯员 刘彬;房价波动不大楼市平稳运行[N];张家口日报;2010年

6 宋心昌;理性看待房价波动[N];房地产时报;2008年

7 本报实习生 陈杏兰;申奥成功房价波动不会大[N];经济参考报;2001年

8 调宣邋记者 穆巍;哈市市民人均收入四年增六成[N];哈尔滨日报;2007年

9 苏晶;房价波动带来调控新变数[N];中国经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陈韶旭;关注房价波动带来信贷风险[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立华;中国人口抚养比上升对劳动者报酬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张传勇;中国房价波动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易晓文;我国住房价格波动的作用机制与福利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黄静;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广义财富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陈近;反向抵押贷款风险定价模型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静;中国大中城市房价波动的关联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行成生;我国区域市场城市房价波动特征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谭鹏;房价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利鹏;房价波动与银行信贷的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5 张璇;中国银行信贷规模对房价波动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陈晓婷;宏观因素对我国房价波动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黄超杰;中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对房价波动的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桂斌;中国三线城市房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政策探讨[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何晨阳;我国社会转型期居民消费观念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杨信武;房价波动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77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177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c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