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探析
本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人口老龄化 农村养老保险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摘要】:人口老龄化作为人口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发生的社会现象,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陆续出现。它的基本检测标准就是,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我国达到这一标准是在1999年。自此之后,人口老龄化以令人震惊的速度不断加深。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基本国策,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1982年我国家庭平均每户人口是4.41人,到2003年减少到3.38人,计划生育政策使出生率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促使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将很快成为中国直接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中,最大的挑战便是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1986年,我国开始探索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其中历经了试点阶段、停滞阶段、新农保初探阶段和全面实施阶段。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然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再加上经济的发展,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冲击,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出现了困难。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使得劳动力减少,这就意味着家庭收入的减少和家庭保障能力的下降,养老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老龄化所带来的危害,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譬如养老保险基金空账、覆盖面较窄、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等又是我们所无法忽视的,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成效。因此,我们应从制度设计上抓紧建设并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其真正发挥保障农村居民老年生活的作用,使这一制度成为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本文在对已有研究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主要从人口老龄化的内涵、现状及出现的原因、未来趋势,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以及成因,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关系,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力图抓住关键问题,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完善献言献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农村养老保险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42.67;C924.24
【目录】:
- 摘要4-6
- 英文摘要6-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一)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11-12
- (二) 研究框架与方法12-13
-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3-16
- 1.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2.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四) 创新与不足16-18
- 第二章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18-25
- (一) 人口老龄化概述18
- (二)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成因18-25
- 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9-21
- 2. 成因分析21-23
- 3.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23-25
- 第三章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情况25-35
- (一)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25-28
- 1. 传统家庭、集体养老模式(1986年以前)25-26
- 2.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萌芽(1986—1998年)26-27
- 3.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出现停滞(1998—2002年)27
- 4.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形成(2002—2008年)27
- 5. 新农保全面实施阶段(2009年至今)27-28
- (二)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28-32
- 1. 模式设计不合理28-29
- 2. 立法层次低29
- 3. 机构设置不完善,基金管理运作不合理29-30
- 4. 资金筹集和政府补贴机制不完善30
- 5. 统筹层次低、覆盖面较小,共济性差30
- 6. 现行制度目标定位不合理,缺乏吸引力30
- 7. 可持续性差30-31
- 8. 基金保值增值渠道缺乏,养老金给付困难31
- 9. 相关法律政策不健全31-32
- 10. 发展定位不合理32
- (三) 成因分析32-35
- 1. 理念上的误区32-33
- 2. 现行制度的制约33
- 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33
- 4.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33-34
- 5. 政府承担责任不够34-35
- 第四章 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相互关系35-39
- (一) 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35-37
- 1. 人口老龄化使新农保改革成为必需35
- 2.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比较沉重的家庭养老负担35-36
- 3. 人口老龄化使得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缺口36
- 4. 老龄化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使农村养老保险难以统一36-37
- 5. 人口老龄化呼吁社会化养老模式的出现37
- (二)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建立并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37-39
- 1.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37-38
- 2. 有利于养老观念的转变,推进计划生育的实施38
- 3. 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38-39
- 第五章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39-49
- (一)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进的基本原则和目标39-41
- 1. 基本原则39-40
- 2. 改革的基本目标40-41
- (二) 我国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措施41-49
- 1. 现行制度的部分改进41-44
- 2. 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建设44-45
- 3. 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扶持力度45
- 4.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45-46
- 5. 实现养老保险多元化,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46
- 6. 坚持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邻里养老相结合46-47
- 7.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保热情47-48
- 8. 实现基金投资渠道多元化,提高保值增值能力48-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玲;;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新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陈树文;转型时期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秦建文;石文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2006年06期
4 洪韬;;老龄化视角下我国养老社区建设的研究——基于对美国养老社区的借鉴[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张静;浅谈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J];发展研究;2004年07期
6 李宏,单学勇;农村养老保障:从“家庭”到“社会”[J];经济与管理;2004年09期
7 刘叔申;郭亚萍;;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7年10期
8 李学春;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权利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孙树菡;闫蕊;;2008年金融危机下智利养老金三支柱改革——政府责任的回归[J];兰州学刊;2010年01期
10 孙涛;;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低效的成因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苑梅;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赵庆国;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4年
3 张松;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杨清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奎霞;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正刚;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晓红;人口老龄化及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4 谢静;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8年
5 李晓佳;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及实施难点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吴楠楠;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7 孙欣;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54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554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