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与非计生家庭生计资本状况比较研究——来自湖北省的数据
本文关键词:计生与非计生家庭生计资本状况比较研究——来自湖北省的数据
【摘要】:来自湖北省的调研数据经过生计资本量化测度与分析后显示,计划生育政策执行30余年后,已经显现了其应有的政策效果,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优于非计划生育家庭。而计划生育夫妇的现实代价是,将在子女独立生活后,获得较少的代际支持。在未来的计生政策中,应保持并加强对计生家庭的奖励优惠力度,更加突出地强调对计生夫妇的社会保障性支持。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计划生育 生计资本 计生利益导向政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研究”(11&ZD03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家庭福利的影响研究”(2014B1001)
【分类号】:C924.21
【正文快照】: 一、引言自1980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表以来,我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已历30余年。正是在这一政策的强力作用之下,我国的人口经历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从而开启了人口红利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artha G.Roberts,杨国安;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国际进展——脆弱性分析方法与可持续生计方法比较[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2 苏芳;徐中民;尚海洋;;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3 纳列什·辛格,乔纳森·吉尔曼;让生计可持续[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04期
4 张佰林;杨庆媛;苏康传;王兆林;冯应斌;;基于生计视角的异质性农户转户退耕决策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2期
5 何仁伟;刘邵权;陈国阶;谢芳婷;杨晓佳;梁岚;;中国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及趋向[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4期
6 杨云彦;赵锋;;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农户生计资本的调查与分析——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03期
7 李斌,李小云,左停;农村发展中的生计途径研究与实践[J];农业技术经济;2004年04期
8 马志雄;张银银;丁士军;吴海涛;;可持续生计方法及其对中国扶贫开发实践的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11期
9 郭圣乾;张纪伟;;农户生计资本脆弱性分析[J];经济经纬;2013年03期
10 时红艳;;外出务工与非外出务工农户生计资本状况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家琪;明亮;;基于自然灾害的农村贫困效应研究——以广西西南TL村的水灾调查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2 阳利永;;贫困山区不同农户旱灾脆弱性差异——以重庆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3 谢旭轩;张世秋;朱山涛;;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黄建伟;;失地农民生计研究现状及其动态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5 刘应湘;钟玉英;;内源型社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再思考[J];长江论坛;2008年03期
6 滕明雨;张磊;奉公;;农民科学素质与生计资本的关系初探——以M县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杨斌;贺琦;;失地农民保障制度的理念、原则及其框架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1期
8 黎洁;邰秀军;;西部山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基于分层模型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5期
9 李聪;李树茁;梁义成;费尔德曼;;外出务工对流出地家庭生计策略的影响——来自西部山区的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3期
10 靳小怡;李成华;杜海峰;杜巍;;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的新领域:农民工生计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旭轩;;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明;骆江玲;;湿地管理中的生计替代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张友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的设计理念与实践[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秀华;刘勇;木志坚;徐恢仲;魏世强;;重庆市贫困村土地管理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实证分析[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盛海;;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中的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理论创新与政策设计论文集[C];2012年
6 王素霞;周向红;刘婷;王小林;;少数民族的安全饮用水、卫生设施和能源贫困评估——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中国城乡居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丽;农地城市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翟彬;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甘肃农村扶贫资金投向及效益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蔡仲秋;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形成机理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赵靖伟;农户生计安全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帅;运销成本和粮食供应风险对农户种植业决策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郭健;突变理论在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研究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8 董海荣;社会学视角的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车越;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的环境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玲;中国城市女性贫困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恒聪;库区移民生计的断裂、恢复与转型[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文君;农户信用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周婧;贫困山区农户生计多样化与宅基地流转决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广东;微观主体行为差异下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建构[D];西南大学;2011年
5 丁明慧;中国城乡社会救助政策分析及政府救助责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郭明艳;农民就业行动中的行为逻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良;对中国扶贫基金会参与贫困村灾后重建的调研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宁夏;贫困村互助资金:操作模式、绩效差异及两者间相关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田立军;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绩效评估[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陆阳;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多目标协调发展综合评价及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旭轩;张世秋;朱山涛;;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朱利凯;蒙吉军;刘洋;周平;;农牧交错区农牧户生计与土地利用——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3 于秀波;张琛;潘明麒;;退田还湖后替代生计的经济评估研究——以洞庭湖西畔山洲垸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4 李聪;李树茁;梁义成;费尔德曼;;外出务工对流出地家庭生计策略的影响——来自西部山区的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3期
5 靳小怡;李成华;杜海峰;杜巍;;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的新领域:农民工生计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3期
6 Martha G.Roberts,杨国安;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国际进展——脆弱性分析方法与可持续生计方法比较[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7 李鹤;张平宇;程叶青;;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8 孔祥斌;张凤荣;;中国农户土地利用阶段差异及其对粮食生产和生态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9 樊杰;陶岸君;吕晨;;中国经济与人口重心的耦合态势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10 刘彦随;龙花楼;张小林;乔家君;;中国农业与乡村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永木;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田帅;西南丘陵地区土地流转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铁;试论“宋型家庭”[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古尔科;钱守蕊;;大城市中的青年家庭[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7年07期
3 沈安安;试析上海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J];中国人口科学;1989年01期
4 邝振权,庄岩;中国家庭循环中“收缩期”的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1年04期
5 丁水木;上海市区家庭发展趋向[J];社会科学;1992年03期
6 阿尔伯格;德维塔;韩晓燕;;美国家庭的新现实(下)[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3年06期
7 詹永富;上海市家庭变动趋势和预测[J];西北人口;1997年01期
8 ;中国家庭面临变局[J];教师博览;2014年05期
9 刘英;家政服务系列谈(2) 家政学者谈家庭[J];社区;2003年04期
10 肖小琼;徐红;;新资助政策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惠静;;《重组家庭子女的青春期教育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2 王瑛;;搞好“三理”教育的关键在家庭[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3 刘德枝;;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马晓晗 王跃生;“421”:未来的家庭结构主流?[N];中国社会报;2006年
2 ;关注农村非常规核心家庭[N];中国人口报;2009年
3 唐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从家庭结构到家庭关系的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李国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宅男宅女:日本家庭制度走向解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吴帆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变迁及政策理论框架[N];中国人口报;2012年
6 胡琪 张苹 上海市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儿童家庭发展能力解析与测度[N];中国人口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康传义 实习生 韦林鹿;两类家庭最苦[N];陕西日报;2014年
8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 宋健;中国家庭的规模与结构趋向[N];中国人口报;2000年
9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人跃;王跃生:中国当代农村家庭结构变动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遂;系统论视野下的乡村家庭突发事故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2 肖倩;制度再生产:中国农民的分家实践[D];上海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妍;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家庭变革[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2 高敏;马克思和恩格斯家庭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孟庆芳;试析16-18世纪英国家庭的演变[D];内蒙古大学;2007年
4 邵梅;基于幸福经济学对我国家庭发展的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闫伟荣;美国家庭学校的研究及其启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6 魏慧静;家庭发展能力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7 张忠;家庭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与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芳芳;一个农村独子家庭的分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梅花;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胡春雁;家庭环境创建与儿童健全人格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57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757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