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溢出效应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06:17

  本文关键词: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溢出效应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口迁移流 网络效应分析 空间OD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Monte Carlo模拟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人口迁移活动的日趋活跃,人口迁移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当前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研究大多采用传统的重力模型,侧重于表达迁出地(Origin,O)要素、目的地(Destination,D)要素和距离衰减效应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忽视了人口迁移流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无法表达区域要素变化对周边地区迁移流产生的溢出效应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六普"期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流进行网络分析。其中,网络结构分析侧重从人口迁移网络的度,发现重要的网络节点;网络效应分析则从全局和节点两个角度,研究省际人口迁移流中的网络自相关效应;其次,将网络自相关效应引入重力模型,构建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溢出效应模型,并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参数估计,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估计变量的空间溢出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从溢出效应的角度分析中国省际人口迁移过程的动力机制;最后,从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a,AIC)、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LR)检验和Monte Carlo模拟等角度对中国省际人口迁移诸多模型进行最优分析,并对模型的适用性做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流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关系。利用全局Moran's I指数,基于迁出地、目的地和流等三种网络权重矩阵(Wo、Wd和Ww),对省际迁移流之间的网络自相关程度分别进行了测度,结果均显著为正,表明抵达相同目的地(D)的人口迁移流,其迁出地之间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对于从同一迁出地(O)出发的迁移流,其目的地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目的地和迁出地均相邻的人口迁移流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与制约;(2)在几种不同的空间OD模型中,大多数解释变量的间接效应显著不为0,表明某区域要素变化会对周边地区的迁移流产生影响;同时,变量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表明区域要素变化对本地区迁移流产生的影响超过对周边地区迁移流的影响。这是因为溢出效应随着网络权重矩阵阶数的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3)无约束空间OD模型(模型8)在各种单约束和双约束模型中表现最优。该模型不仅考虑每个区域的迁出地和目的地角色,还考虑了周边区域的影响,可用于综合研究中国整个省际迁移网络的动力机制;而单约束或双约束模型可用于侧重分析某个区域作为迁出地或目的地的人口迁移机制;(4)Monte Carlo模拟进一步表明人口迁移的空间溢出效应模型设定是有效的。假定事先不了解迁移流数据生成的具体过程,通过对不同网络权重矩阵和不同空间网络自相关程度的模拟,可以发现"真正"的模型。
【关键词】:人口迁移流 网络效应分析 空间OD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Monte Carlo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绪论14-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4-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9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5-17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7-18
  • 1.2.3 当前研究存在问题18-19
  • 1.3 研究内容19-21
  • 1.4 技术路线21-22
  • 第二章 数据与方法22-34
  • 2.1 研究数据22-24
  • 2.2 研究方法24-34
  • 2.2.1 网络效应分析24-27
  • 2.2.2 空间OD模型27-32
  • 2.2.3 Monte Carlo模拟32-34
  • 第三章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流的网络分析34-43
  • 3.1 迁移网络结构分析34-35
  • 3.2 全局网络效应分析35-37
  • 3.3 节点网络效应分析37-43
  • 3.3.1 迁出地节点网络效应分析37-40
  • 3.3.2 目的地节点网络效应分析40-43
  • 第四章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溢出效应模型43-60
  • 4.1 模型构建43-47
  • 4.1.1 解释变量选取43-45
  • 4.1.2 空间OD模型45-47
  • 4.2 系数估计结果分析47-50
  • 4.3 空间溢出效应分析50-60
  • 4.3.1 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空间溢出效应估计50-51
  • 4.3.2 溢出效应结果分析51-60
  • 第五章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最优模型分析60-75
  • 5.1 赤池信息准则(AIC)60
  • 5.2 似然比(LR)检验60-62
  • 5.3 Monte Carlo模拟方法62-75
  • 5.3.1 数据模拟过程62-63
  • 5.3.2 迁移模型模拟结果分析63-7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5-78
  • 6.1 研究结论75-76
  • 6.2 创新点76
  • 6.3 展望76-78
  • 参考文献78-82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82-83
  • 致谢83-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成荣;影响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个人特征分析──兼论“时间”因素在人口迁移研究中的重要性[J];人口研究;2000年04期

2 王桂新;21世纪人口迁移将推动中国现代化加速发展[J];人口学刊;2001年05期

3 黎伟挺;现代化的非均衡推进与人口迁移[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4 李冠伟;人口迁移的中外对比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5 许静;19世纪至20世纪初法国的人口迁移[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6 段成荣;;《人口迁移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评介[J];人口研究;2006年05期

7 孙河岭;;浅谈人口迁移的意义及其后果[J];河南农业;2009年14期

8 段平忠;刘传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11期

9 李顺发;军事人口迁移初探[J];人口学刊;1990年05期

10 钟逄干;刘积新;阎志强;;广东省人口迁移动态的分析[J];南方人口;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蒲英霞;鲍曙明;;中国人口迁移和贫困之间的实证分析:基于2000五普数据[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鸿;;广西人口迁移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3 何一鸣;;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四川人口迁移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朱杰;;长江三角洲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式及启示[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丽;;青藏铁路沿线的民族人口迁移与文化适应[A];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人类学高级论坛2003卷[C];2003年

6 朱金;刘欣;邵帅;;沪苏浙皖地区的人口迁移潜力、迁移特征及对城镇化发展的启示[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7 沈建法;;1985-1990至1995-2000中国省间人口迁移空间结构与系统变化效应的分析(英文)[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邵岑;;对春运“民工流”人口迁移的探讨[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安介生;;历史时期中国人口迁移“法则(规律)”论纲[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 陈家伟;姓氏分布与人口迁移[N];光明日报;2014年

2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袁政;简论人口迁移理论的跨学科应用[N];光明日报;2009年

3 余庆年 施国庆 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气候变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0年

4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任远;我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的新特点[N];文汇报;2013年

5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顾宝昌;中国进入由人口迁移和流动主导人口态势的时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记者 刘海英;英探讨人口迁移与环境变化的关系[N];科技日报;2011年

7 魏星 王桂新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十二五”人口迁移发展趋势及研究重点[N];中国人口报;2012年

8 通讯员李亚楠;姓氏演变揭示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杨云彦(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我国的人口迁移及其政策导向[N];中国人口报;2005年

10 本报评论员刘文宁;折射文明与进步的人口迁移[N];工人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营;人口迁移的规律[D];中国人民大学;1993年

2 李怡涵;1985-201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空间区域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蔡阳;我国省际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4 张祺;中国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江立华;转型期英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丽;公共产品配置对人口迁移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阮征宇;跨国人口迁移与国家安全——一项非传统安全因素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杨靳;人口迁移与农村贫困[D];厦门大学;2003年

9 逄锦波;青岛市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10 李袁园;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吉节;2000-2005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分布状况和经济动因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王飞;宋代汉中地区的人口迁移[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殷航;城市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4 刘鸿雁;中部地区人口迁移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D];山西大学;2015年

5 李盼;农村人口迁移对城市教育投入的影响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6 庞泉泉;我国地方公共支出对人口迁移的影响[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7 康维娜;县域人口迁移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动力机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8 杨杨;人口迁移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9 杨倩;省际人口迁移与区域创新[D];暨南大学;2016年

10 郑凯丽;人口迁移和城乡空间格局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57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757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7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