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聚居区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聚居区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摘要】:新疆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作为流动人口中的一个群体,从流动过程到聚居区形成都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流动人口的特点,总体来说,是一种非融入式的社区生活。笔者以北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为目标人群,以其聚居区为研究对象,探讨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形成机制和特点,并就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流动人口 聚居区 形成机制 特征
【分类号】:C924.2;C95
【正文快照】: 新疆维吾尔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迁居史。改革开放以来,维吾尔族人口向内地中心城市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但因为他们具有不同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宗教和文化特征,他们离开故土来到内地,特别是进入大型中心城市时,经常面临城乡流动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肖英;;民族聚集区经济与跨国移民社会适应的差异性——南非的中国新移民研究[J];开放时代;2011年05期
2 尹素琴;;简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民族关系重构的影响[J];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3 杨磊;孟楠;;赴内地务工维吾尔族流动人口浅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吐尔浑·艾力;;浅谈新疆劳务派遣中存在的法律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2年02期
2 董纯朴;;处理在华外国人群体性事件需要新思维[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陈轶;吕斌;张纯;谭肖红;;拉萨市河坝林地区回族聚居区社会空间特征及其成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1期
4 徐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综述——以2008年以来CNKI数据库分析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陈肖英;;跨国与无奈:全球化时代的海外华商研究[J];八桂侨刊;2013年02期
6 马冬梅;;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研究反观[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7 莫筱筱;刘青;;职业型乡群聚居区的形成基础及机制——以深圳大望“攸县司机村”为例[J];城市问题;2014年09期
8 陈肖英;;南非中国新移民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探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2年02期
9 高永辉;;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城市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04期
10 陈凤兰;;中国留学生在南非的跨文化冲突与适应[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阿不都艾尼;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刘正江;新疆城市民族商业社区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窦存芳;宗教的神圣性与世俗化关系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徐芳;中国朝鲜族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张岳;流动空间的生产与城市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6 张俊明;宁夏回族劳务移民的市民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7 李世勇;当代青海海西蒙藏汉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一飞,雅森·吾守尔,赵明鸣,阿西木,李彬;北京“新疆村”调查[J];城市发展研究;1996年02期
2 李志刚;薛德升;Michael Lyons;Alison Brown;;广州小北路黑人聚居区社会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2期
3 ;新疆南部农村维吾尔族青年外出务工经商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4 刘宁;祝梅;杨虹;;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角色与职能——对新疆政府组织型劳务转移的调查与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王晓磊;;“社会空间”的概念界说与本质特征[J];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01期
6 罗木生;珠江三角洲城市民族关系扫描[J];中国民族;2004年12期
7 武汉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专题调研小组;关于武汉市构建城市和谐民族关系调控机制的调研报告[J];民族研究;2001年06期
8 王晓鹏;;南非华人生存调查[J];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24期
9 朱力;;中外移民社会适应的差异性与共同性[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10 王泽群;于扬铭;;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J];西北人口;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建(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2000级硕士研究生);[N];中国民族报;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姬虹;美国城市黑人聚居区的形成、现状及治理[J];世界民族;2001年06期
2 王莉;崔凤霞;;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内的汉语言认同问题研究——以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3 拉毛措;鄂崇荣;朱学海;陈玉珊;;青海藏族聚居区实现长治久安的思考及对策[J];攀登;2011年03期
4 杨士宏;;关于藏族聚居区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几个问题[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杨一一;;“二环”聚居区生态北碚首领三席[J];今日重庆;2011年12期
6 崔成男;;朝鲜族聚居区发展对策探析[J];中国民族;2009年08期
7 杨福泉;;抓科研为促进云南藏族聚居区安定和谐做贡献[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8 苏海红;;破解中国藏族聚居区贫困圈的政策建议[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9 刘嘉尧;吕志祥;;确立藏族聚居区特色生态法治基本原则的路径选择[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薛红焰;;关于藏族聚居区群众政治参与问题探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蒋炳钊;;畲族从聚居民族变成散居民族的历史考察[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2 马绍荣;;后进彝区扶持和开发政策导向研究[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绍明;;四川藏区在西藏及其它藏区中率先发展的思路[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建平;四川加大藏族聚居区城乡居民生活保障力度[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记者 马小雁;首届中国藏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论坛暨藏族聚居区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召开[N];青海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鄂崇荣;加强民族团结 推动藏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N];青海日报;2009年
4 峨宣;全力打好彝族山苏支系聚居区扶贫攻坚战[N];玉溪日报;2010年
5 峨宣;峨山推进彝族山苏支系聚居区扶贫攻坚工作[N];玉溪日报;2010年
6 记者 商宇;公式个大型聚居区各具特色[N];重庆日报;2011年
7 海门市王浩镇人民政府 李敏;新农村聚居区建设的几点思考[N];南通日报;2008年
8 记者 何国庆 姚学文 沙兆华;民族优惠考生资格审查有新规[N];湖南日报;2009年
9 白林 李梁;西安现存最早的穆斯林聚居区开始进行保护性改造[N];中国民族报;2003年
10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档案局 得荣·泽仁邓珠;对四川藏族聚居区社会发展目标定位的几点建议[N];中国民族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红波;缅北华人聚居区调查与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汪易山;城市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治安防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3 谈娟;拆迁对传统回民聚居区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79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87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