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对西安地区城市间引力度影响与评价
本文选题:高速公路 切入点:西安地区 出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2期
【摘要】:研究高速公路是影响城市间引力度的重要交通因素。运用引力模型,在提出"引力度"概念的基础上,计算陕西省西安地区主要城市间引力度并分析了高速公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公路使城市流强度大大增强,城市之间的空间引力增大。1)高速公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城市间引力度呈正相关上升趋势;2)高速公路发展对不同等级规模城市产业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表现为中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引力度越大,对中心城市的第二产业与次中心城市的第三产业影响越大。3)高速公路开通使人口移动受交通因素影响减小,农村与城镇人口向城市集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加速了城市群的出现、发展及城市化进程。
[Abstract]:The study of expressway is an important traffic factor affecting the intensity of inter-city diversion.Based on the concept of "force of attraction", the force of attraction between main cities in Xi'an region of Shaanxi Province is calculated and the influence of expressway on urban development is analyzed by using gravity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nsity of urban flow is greatly enhanced by expressway.The influence of expressway on urban development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tensity of inter-city attraction. 2) Expressway development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cities of different grades.It is shown that the greater the attraction of the central city and the secondary central city, the greater the impact on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of the secondary central city. 3) the opening of the expressway will reduce the impact of the traffic factors on the population movement.The agglomeration of rural and urban population chang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and accelerates the emergence,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文理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52)资助
【分类号】:F299.27;K902;F5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培军;;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沿线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以赣粤高速公路江西段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2 王成金;;中国高速公路网的发展演化及区域效应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3 刘继生,陈彦光;分形城市引力模型的一般形式和应用方法——关于城市体系空间作用的引力理论探讨[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4 王成新;王格芳;刘瑞超;王明苹;李新华;姚士谋;;高速公路对城市群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01期
5 韩增林,尤飞,张小军;高速公路经济带形成演化机制与布局规划方法探讨[J];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6 顾朝林;庞海峰;;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J];地理研究;2008年01期
7 邓宏;;高速公路对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06年04期
8 宋佃星;李强;延军平;;陕西省公路交通可达性时空演变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3期
9 李平;;重庆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城镇建设的影响[J];公路;2007年01期
10 奚宽武;任福田;;经济潜力模型法量化高速公路对沿线经济的带动效益[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张志军,杨维凤;找准定位,促进黄山市区域经济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梁春凤;段建南;周子英;向开成;;长沙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因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5 石瑞年;张莉燕;姚国强;吴彦山;;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6 李传武,黄新南,杨本俊;六安市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7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8 李文旗;;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结构及其分形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9 李继云;普希宁;;云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10 甘卓亭;马亚兰;周旗;程晓;;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宝鸡市马营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守红;;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探析[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陶英胜;;新一轮区域规划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郜晓雯;刘涛;曹广忠;;长三角都市区与非都市区的城镇用地增长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巧宏;刘维超;孟静;;基于客运流量分析杭州都市经济圈功能结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蒋跃庭;甄峰;;城市尺度下的形态宜居性——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叶立梅;;对北京旧城功能调整的认识和建议[A];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城市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8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斌;;基于分形模型的重庆市城镇体系特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祖群;;廊道分合历史文化名城空间的生态效应及启示——荆州古城的实证研究[A];城市生态建设与植被恢复、重建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艳红;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王亚力;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建国;基于耕地生产能力生态区法评价的粮食安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马俊;交通网络演进:过程与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傅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慧君;CA-MARKOV模型与GIS、RS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碧霞;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陆林飞;上海市中心城区台球馆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徐勤诗;广西玉林市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陈德荣;广西区河池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培军;;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沿线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以赣粤高速公路江西段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2 侯敏;朱荣付;;北京地区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研究[J];测绘通报;2007年12期
3 王欣;吴殿廷;王红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定量计算[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3期
4 邓春玉;;珠三角与环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优化研究[J];城市问题;2009年07期
5 周一星,孟延春;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趋势[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3期
6 潘海啸;上海快速干道和城镇发展的关系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5期
7 王德,郭洁;沪宁杭地区城市影响腹地的划分及其动态变化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6期
8 郑弘毅,蔡建辉;试论我国公路发展战略[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6年02期
9 杨荫凯,金凤君;交通技术创新与城市空间形态的相应演变[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1期
10 李平华,陆玉麒;可达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永林;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姚永春;高速公路产业带形成机理及其边界划分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1999年
2 杨柳;电网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3 余双喜;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5年
4 束兵;中小型水库土石坝安全度的模糊综合评价[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5 陈伟华;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工程项目全过程社会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将用30年时间形成8.5万km国家高速公路网[J];铁道标准设计;2005年02期
2 ;路况资讯[J];驾驶园;2008年09期
3 吕东旭;;浅析我国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9年Z1期
4 李佳芯;;六十年话变迁之道路[J];道路交通管理;2009年09期
5 ;全国高速公路命名编号加快实施[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1期
6 杨世宁;张汀;;皖通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J];中国公路.交通信息产业;2000年06期
7 ;工程投资了望[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年01期
8 ;京珠高速更名为京港澳高速[J];四川水力发电;2008年S1期
9 陈荫三;;我国高速公路货车使用状况浅析 3轴货车比重提升 空驶率略有下降[J];商用汽车新闻;2009年02期
10 张鹤玲;;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高速公路投资进展报告[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西安地区某大学学生膳食娍查情况[A];中国生理科学会第二届全国营养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2 周春林;尚爱国;李天柁;韩峰;马文彦;过惠平;弟宇鸣;吴月雷;;西安地区地表和地下水中天然铀的调查分析[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中国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3 张宏星;徐红星;;90~99年度西安地区毒品相关死亡的变化研究[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马延康;王亚玲;姬明峰;崔铁成;;适应西安地区发展的优良绿化树种[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杨家骑;;西安地区地壳结构与地质灾害[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6 杨石骏;张志斌;;西安地区交通事故死亡情况简析[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7 张文科;;关于发展西安地区教育产业振兴陕西经济的思考[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0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彭道荣;;西安地区血浆BNP正常值的建立及在不同疾病中的改变[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武裕仁;;对西安地区旅游业深入发展的认识[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10 ;西安地区文物展示系统布局探微[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二)[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林清 记者 吴楚楚;广东春运公路运输担九成[N];中国交通报;2007年
2 记者 王欢院;“十一五”陕西将新增高速公路1800公里[N];陕西日报;2006年
3 马国丰 王明升;兰海高速公路广元过境段方案基本确定[N];广元日报;2007年
4 刘晓东邋朱晓雪;高速公路网为江苏经济提速[N];江苏经济报;2007年
5 罗光德;雅西高速 26座隧道全部开工[N];雅安日报;2008年
6 王健;蓝商高速公路奋起直追确保按期通车[N];陕西日报;2008年
7 陈晓光邋记者 陈渌;哈大高速公路单幅贯通[N];黑龙江日报;2008年
8 蓝乔;高速公路网是否会引发更多的交通事故?[N];中国交通报;2005年
9 章娜;江西赣北沿江高速公路有望建设[N];中国交通报;2006年
10 记者 黄伟清 实习生 周晶晶;8年内南京新增14条高速公路[N];南京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引利;省域高速公路网交通诱导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张华;区域高速公路网优化布局与调整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宏斌;西安湿地资源及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刘杉;中国高速公路市场化运营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高健智;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理论与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陶文芳;西安—咸阳地区土地覆被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谭满春;面向ITS的高速公路网交通分配与入口匝道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8 王志强;高速公路运输服务体系配置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9 都成祥;基于投资多元化的高速公路管理一体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彭军龙;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综合定量后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善越;传承与因革[D];四川大学;2007年
2 马婷;西安电影市场院线制调查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邓蕾;西安地区住宅建筑创作过程中建筑节能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4 史欣向;西安物流节点总体规模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聪;西安文化旅游虚拟化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郝美卿;西安回族的若干历史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杜娟;西安地区人工林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干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亚妮;西安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经济分析[D];长安大学;2006年
9 曹慧;西安地区居住建筑夏季节能改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晓筠;西安地区唐墓壁画与雕塑女像艺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23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723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