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关于中国古都学的若干理论问题

发布时间:2018-04-22 02:09

  本文选题:中国古都学 + 古都 ; 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摘要】:中国古都学是城市科学与历史学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综合性学科。古都是一个古今贯通的概念,既包括历史上的都城,也包括历史上曾经作过都城的现代城市,所以中国古都学的研究对象包含两大方面:一是历史上的所有都城;二是历史上的都城后经转化演变而来的现代城市,两者是一个对象的不同侧面和阶段,是互为基础的矛盾统一体。中国古都学与城市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国古都学要借鉴城市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
[Abstract]:Chinese ancient capital science is a borderline comprehensive subject formed by the intersection of urban science and history. The ancient capital is an ancient and modern concept, including both the historical capital and the modern city, so the research object of Chinese ancient capital includes two aspects: one is all the capitals in history; The other is the modern city which has been transformed and evolved from the historical capital. The two are different aspects and stages of the same object and the contradictory unity based on each other. Chinese ancient capital science and urban science have both connection and difference. Chinese ancient capital science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urban science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to form its own discipline system.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南阳师范学院旅游与环境科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2DXM770012)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社政[2000]9号)
【分类号】: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炳均 ,刘敬坤;关于我国历代建都与文化史发展的关系及建都特点的初步研究[J];东南文化;1986年01期

2 谭其骧;中国历史上的七大首都(上)[J];历史教学问题;1982年01期

3 史念海;中国古都和文化[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04期

4 葛剑雄;论中国的大古都的等级及其量化分析──兼答安阳能否列为“七大古都”[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波;从天文到人文——汉唐长安城规划思想的演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王玲玲;;户外广告在城市CI设计中的美学审视[J];包装工程;2011年10期

3 邓清华;朱挢;;重庆经济发展与次中心城市培育[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黄琴;孙湘明;;城市品牌定位的视角探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贾未舟;;文化中心的迁移和广州的缺失[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邢燕,陈玉兴;全球化时代历史名城的文化发展理念[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杨迪;单鹏飞;危良华;;旅游型小城镇形象塑造研究——以江西省宜春市温汤镇为例[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尹志山;;从常州看城市形象的传播策略[J];传媒观察;2011年03期

9 肖锐,符宗荣;建筑色彩设计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分析[J];重庆建筑;2004年05期

10 冯维波;基于城市形象的城市设计探析[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安平;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郐艳丽;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锋;文化资本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杜春兰;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景春华;城市经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孙晓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其投融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昌国;孔昭平;;酆都城寻夫[J];今古传奇(故事版上半月版);2011年07期

2 曾艳;曾庆硕;;开封成为都城的地理条件[J];文史博览(理论);2011年08期

3 周定国;;“千年古都”河内名胜和街道名称谈[J];中国测绘;2010年04期

4 顾建平;;元代的北京城[J];北京档案;2011年06期

5 梁洪;蔚芝炳;;北京大名府的历史沿革及其价值所在[J];中国名城;2011年06期

6 牛来颖;;《唐宋都城社会结构研究》读后[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1年04期

7 卡尔维诺;;有钱能使鬼推磨[J];课外生活;2011年18期

8 左犀;;北京胡同之“根”究竟在哪儿[J];北京观察;2011年06期

9 李山;;线装洛阳[J];牡丹;2011年09期

10 延艳芳;刘涛;曹亚平;;从古都今日考看古都文化圈的地理架构[J];青年文学家;2010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念海;;中国古都概说[A];中国古都研究(第八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许成;贺吉德;;关于中国古都学研究对象之浅见——兼与朱启銮、夏万年先生商榷[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3 史念海;;中国古都学刍议[A];中国古都研究(第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85年

4 赵宁侠;;前言[A];中国古都研究(第九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1年

5 朱士光;;中国古都学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思路[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史念海;;前言[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1984年

7 解世增;;在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欢迎词[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史念海;;中国古都学会年会开幕辞[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朱士光;;纪念太原建城25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开幕词[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朱启銮;夏万年;;关于制订古都学研究规范的建议[A];中国古都研究(第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古都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朱士光;近年来中国古都学研究的新探索[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燕雁 南婷 武敌;中国古都学会:大同古都风范将重现[N];中国建设报;2010年

3 记者 高剑艾;大同跻身“中国大古都”之列[N];山西日报;2010年

4 张文彬;古都研究的新成果[N];人民日报;2007年

5 汪辉邋党贺喜;新郑黄帝文化底蕴最厚[N];郑州日报;2007年

6 记者 辛向东;我州青年学者杨周伟当选为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N];大理日报(汉);2010年

7 本报记者 朱凯;守护都城格局 凸现“古都风韵”[N];南京日报;2009年

8 康玉庆;七朝古都写春秋[N];山西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昆宝军;千年京西稻 拱手出都城[N];大众科技报;2000年

10 陈桥驿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终身教授;读《南宋都城临安》有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硕;夏商时代都城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2 姜波;汉唐都城礼制建筑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魏景波;唐代长安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3年

4 魏坚;元上都的考古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张同利;长安与唐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6 龚国强;隋唐长安城佛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陈朝云;商代聚落体系及其社会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8 姚安;清代北京祭坛建筑与祭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韩宾娜;日本历史上的迁都与社会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郑继猛;宋代都市笔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旭;试论中国古都学的发展及其“大古都”问题[D];浙江大学;2010年

2 徐团辉;韩都城变迁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曹峻;百越都城海洋性初探[D];厦门大学;2002年

4 袁媛;16-18世纪中法都城聚会性场所之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5 邱杨琰;从汉代京都赋看两汉都城建筑文化[D];苏州大学;2009年

6 韦峰;先秦城市空间格局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7 王果然;秦迁都与强盛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郭晓桢;唐长安城与治安管理[D];山东大学;2008年

9 公维静;商代都城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秋利;宋代说话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85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785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c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