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古村落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研究
本文选题:古村落 + 分布变迁 ; 参考:《地理科学》2017年03期
【摘要】:以山西省303个国家级和省级历史名村和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时间断面方法、历史文献分析方法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分布与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古村落的形成与区域开发进程密切相关,宋代以前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晋南,宋元时期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晋中,明清时期形成的仍以晋中为主但晋北比重明显上升,整个历史时期总体上有由南向北推进的时序。山西古村落具有"聚盆、近水、沿边、偏中南"的空间分布特征,63.70%分布于盆地地区,67.66%分布于距河流10 km的地域,50.50%分布于省界四边的县域,晋中、晋南又分别集中了41.58%和43.89%。山西古村落主要有农耕、商贸、军事、工矿4种类型,农耕型和商贸型的分布由晋南向晋北递减,军事型的分布由晋北向晋南递减,工矿型集中分布于晋南。303个古村落中,46.53%在历史时期发生过转型,转型主要发生在明清时期,转型方式主要是农耕型转商贸型、军事型、工矿型以及军事型转商贸型、农耕型。总之,山西古村落的时空演化揭示了其由晋南向晋北、由平原向山区、由中原向塞外的区域开发过程。
[Abstract]:The paper analys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ancient villages in Shanxi Province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ancient villages in Shanxi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山西省住建厅重大委托项目资助~~
【分类号】:K9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华;;江西古村落的文化价值[J];民间文化论坛;2012年03期
2 贺燕;;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进入初评阶段[J];源流;2012年11期
3 刘晓春;;《粤海风》古村落意象的现实关怀[J];粤海风;2014年01期
4 祁嘉华;;城镇化浪潮袭来,古村落价值几许?[J];博览群书;2014年07期
5 李而亮;;古村落的后人们[J];中华儿女;2011年07期
6 金书波;;古村落[J];西藏文学;2011年06期
7 高峰;;古老的乡村亟待保护[J];农家女;2011年12期
8 渡茳;;繁华深处藏净土——历史余晖下的京郊古村落[J];中华民居(上旬版);2012年07期
9 陈汉波;浙江古村落小记[J];寻根;2003年02期
10 纯瑶;沉重的使命[J];今日国土;2003年Z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奕;邓巍;;古村落集群的文化机制分析——以沁河古村落集群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2 张祖群;赵明;;中国黄土地区古村落(人类家园)环境解说系统研究之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陶伟;贺天慈;;岭南古村落中持久聚落要素的形态变化——以广州市小洲村艺术者工作坊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祖群;侯甬坚;赵明;;中国黄土地区古村落(人类家园)环境解说系统研究之展望[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5 马学强;;上海古村落变迁研究——宋元以来淡井村、永泉村、龙华村的演变[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6 李义凡;;高山古村落文化特色初探[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7 戴志坚;;古村落:农民自己创办的“博物馆”[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唐文跃;张捷;;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以西递、宏村、南屏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何依;龙婷婷;邓巍;;从老墙门到堂前——基于聚居形态演变阶段的古村落群体保护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4年
10 曾光;贺慧;程梦;;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古村落建筑风貌保护研究——以武汉市东西湖区马投潭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云 菲;古村落遗产流失不容忽视[N];中国艺术报;2005年
2 ;200岁古村落年底迎客[N];广州日报;2003年
3 金卫平 沈亚峰 章金虎;让古村落旧貌依然[N];中国工商报;2007年
4 记者 李培 通讯员 陈益刚;全面记录古村“活”态文化[N];南方日报;2007年
5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胡晓 姬少亭 孟昭丽 莱茵 李静;“活态”:古村落开发的灵魂[N];中国社会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马彦;38个清代古村落“浮现”宝安[N];深圳特区报;2006年
7 记者 沈沁芳;全国首批抢救古村落山西最多[N];发展导报;2007年
8 小燕;古村落专项考察团在南雄[N];科技日报;2008年
9 李健群;首批广东省古村落出炉[N];广东建设报;2008年
10 蒋跃鹰;研究古村落文化和旅游的有益探索[N];永州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达斯;霞村客家古村落空间营造的有机防灾策略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2 邓世奇;西南地区吊脚楼民居建筑特色与古村落景观意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晓芳;郴州板梁等古村落水系对当地村镇水系设计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阳洋;生态人文意识视角下的山西古村落景观规划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5年
5 杨梦瑶;历史文化遗产下古村落建筑与环境的保护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6 郑炳秋;基于Logistic回归的古村落图像筛选模型的构建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许可;古村落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8 张岚;大德客家古村落空间营造对水体环境的适应性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9 卢媛;山地适应视角下的岩太客家古村落空间营造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10 赵雪晶;晋中榆次后沟古村落生态适应性及应用策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76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876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