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地理学发展与未来展望

发布时间:2018-07-21 13:09
【摘要】:河南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学研究基地之一。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的相关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地理学的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30多年来河南地理学研究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研究队伍扩充、研究思想转变、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视野扩展、研究水平提高。目前,公司地理与产业集群、农户地理与农区发展、城市地理与城市群发展、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典型地域自然地理研究已成为河南地理学研究的优势领域。未来高层次成果将继续增长,研究将更加注重综合,自然地理研究更加侧重环境化和综合化,人文地理研究将侧重全球化和地域化,新方法将被进一步利用,农区发展、城市化、中部崛起和中原崛起、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和应用研究等重点研究领域将进一步加强。
[Abstract]:Hena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eographical research bas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academic Journals Network and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Committee,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geograph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been studie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eography research in Henan Province in the past 30 year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expansion of the research team,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earch idea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the expansion of research horizon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search level.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company geography and industry cluster, peasant household geography and agricultural area development, urban geography and urban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regional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typical regional physical geography research has become the advantage field of Henan geography research. In the future, high-level achievements will continue to grow, research will focus more on integration, research on physical geography will focus more on environment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research on human geography will focus on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ization, new methods will be further utilized, and agricultural areas will be developed. Urbanization, the rise of central China and Central Plai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lan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natural geography will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作者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07JJD79015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80430863)
【分类号】:K9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运龙;自然地理学的创新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马建华,千怀遂,管华,施其仁;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自然地理若干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3 冯德显;贾晶;乔旭宁;;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及其评价——以郑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6年03期

4 钱乐祥,丁圣彦,许叔明;伊洛河流域不同地貌类型区的景观空间结构对比分析——以洛宁县为例[J];地理科学;2003年05期

5 王发曾;论城市犯罪的空间防控[J];地理科学;2003年03期

6 李小建,李二玲;中国中部农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研究——以河南省虞城县南庄村钢卷尺企业集群为例[J];地理科学;2004年02期

7 李小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J];地理学报;1999年05期

8 苗长虹;;全球-地方联结与产业集群的技术学习——以河南许昌发制品产业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04期

9 丁圣彦;李志恒;;开封市的城市生态位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07期

10 丁圣彦,梁国付;近20年来河南沿黄湿地景观格局演化[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明星;查良松;沈非;;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徐晓霞;张吉献;;洛阳市城市生态系统评价[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吴永生,陈昌海,张小林;江苏省沿江市(县)利用外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4 王耀中,刘志忠;湘粤外商直接投资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一个地理集中模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2期

5 陈丹;广东外资集聚—扩散及其转折点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黄华云;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年04期

7 叶舜赞;香港回归与京九沿线城市的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1997年03期

8 常晓舟,石培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持续发展之比较研究——以西北4座绿洲型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例[J];城市规划;2003年12期

9 吴莉娅,顾朝林;全球化、外资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江苏个案研究[J];城市规划;2005年07期

10 李王鸣;王纯彬;;“温州模式”主导下城市化地区弱中心现象分析——乐清市个案研究[J];城市规划;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世永;刘光中;王瑶;;东部、中西部利用外资的对比和建议[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卷)[C];2000年

2 李利锋;郑度;;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进展与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席世平;郑世林;谷秀杰;;河南省强对流天气的气候分布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周志红;周永章;;政区交界带资源环境问题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新视野[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兰国良;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构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樊新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陈晓;基于生态经济学模型的新疆可持续发展度量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4 江心英;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动因理论及其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葛震远;自然资源强力开发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朱晓华;中国主要地貌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维及其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吴永红;跨国公司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2年

8 但承龙;可持继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9 宋旭光;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的系统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10 乔家君;中国中部农区村域人地关系系统定量研究——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滹沱村、孝南村的实证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平;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2 张荣齐;我国连锁店特许经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3 欧维新;陕西省区域投资环境的变化与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邱景红;多元化经营:分析与控制[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5 黄金富;县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与模式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叶忱;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成长机制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7 叶朝霞;嘉兴市中心城镇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01年

8 刘磊;连锁经营网络终端的选址评价模型[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9 刘小鹏;银川市房地产业投资环境评价[D];西北大学;2002年

10 胡承雪;现代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格平,周成虎,陈曦;从景观格局分析人为驱动的绿洲时空变化——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绿洲为例[J];生态学报;2005年09期

2 蔡运龙;自然地理学的创新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3 胡毅,王中,尹晓毅,朱克云;哀牢山东西坡暖带及其规律研究[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4 方一平,陈国阶,李伟;成都市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设计[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2期

5 余长林;;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包含教育资本、健康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理论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10期

6 冯德连,王蕾;国外企业群落理论的演变与启示[J];财贸研究;2000年05期

7 郭恩章;对城市广场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8 叶玉瑶,张虹鸥,罗晓云,李斌;中外城镇群体空间研究进展与评述[J];城市规划;2005年04期

9 房庆方,宋劲松,马向明,许瑞生;营造开放空间 提高城市品质——广东省《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指引》绪论[J];城市规划;1998年06期

10 王发曾;;城市犯罪发展趋势预测[J];城市问题;199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湘毅;徐敏;;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理学研究——中国地理学界遗产专题首次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9期

2 汤茂林;;我与“人文主义地理学”一文[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7年01期

3 段伟;;简评阿兰·贝克的《地理学与历史学——架起跨越鸿沟的桥》[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01期

4 张述林;况光贤;;人文地理辞典 区位理论 空间分析[J];人文地理;1987年02期

5 佩吉·特奥;P.P.翁;李九全;;新加坡的地理学[J];人文地理;1991年01期

6 李琳;赵威;李磊;;地理学发展进程与多元化方法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7 徐象平;;试论张相文的地理学研究——以其创办的《地学杂志》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阎东凯;;邹代钧与中国近代地图的编绘和出版[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年01期

9 吕康寿;宋保平;;政治地理学的一些理论问题[J];人文地理;1986年02期

10 胡天新 ,姚鲁烽;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在湖北武汉召开[J];地理教育;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曹健;;苏州地理区域的划分与发展展望[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侯甬坚;历史地理学:拓展新的分支学科[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记者 樊国安;33卷影印本《地学杂志》在津首发[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具有世界性意义[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刘晓嘉;中国历史地理的另种解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5 侯林莉;一部精光内蕴的厚重之作[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李盎 孝雅楠;西藏 雪域高原焕生机[N];西部时报;2010年

7 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历史地理学并非仅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实习生 夏凡邋黄佳鑫;《中国战争史地图集》出版[N];科技日报;2007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 管彦波;民族地理学:新兴边缘学科的构想[N];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安介生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禹贡学派:不可淡忘的中国学派(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双林;晚清地理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3年

2 焦连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对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方维慰;区域信息化的空间差异与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陈春林;地理学视角下的我国城市化理论构架与实证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宫雯;西方近代人地关系理论的传入和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晨璐;长春商业区域的城市历史地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姜小军;清代陕南会馆的历史地理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井波;科学发展观实施绩效综合评价系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孙艳娟;李旭旦与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边艳;城市群边缘区城市商丘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王琳;紧张与亲密:环境史与历史地理学[D];山东大学;2006年

8 郭华;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河南省文化景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冯瑞;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35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135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3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