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方志地图编绘意向的初步考察
[Abstract]: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geography and cartography,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value of ancient maps is generally concerned, bu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istory of thought is seldom discussed, especially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history of thought of local chronicles.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history,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mapping intention of Ming Dynasty local chronicle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political function of the map is emphasized in the mapping intention of Ming Dynasty, bu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itical function of the map. What is more noteworthy is that the attention paid to the regional geographical landscape itself reflects the new knowledge interest with the germination of change to a certain extent. These not only reflect the general concept of geography and knowledge system in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but also show the posi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map of local chronicles in the history of geography and the history of thought of geography.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分类号】:K9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朱竞梅;清代北京城市地图研究的总结与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2 李孝聪;古代中国地图的启示[J];读书;1997年07期
3 华林甫;英藏清军镇压早期太平天国地图考释[J];历史研究;2003年02期
4 苏品红;;浅析中国古代方志中的地图[J];文献;2003年03期
5 曹婉如;现存最早的一部尚有地图的图经──《严州图经》[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4年04期
6 阙维民;中国古代志书地图绘制准则初探[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6年04期
7 姜道章;论传统中国地图学的特征[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毅;;风水学与新世纪的居住建筑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季中淳;中国冰缘区湿地及其环境效应与生态建设[J];冰川冻土;1996年S1期
3 刘刚;中国方志书目与索引述略[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7年01期
4 朱竞梅;清代北京城市地图研究的总结与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5 王熹;;论万历《顺天府志》的体例纂修特点与文献价值[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6 顾文若;;王轩、杨笃与光绪《山西通志》[J];编辑之友;2011年01期
7 李艳秋;国外所藏中国地方志及其目录[J];图书与情报;1997年03期
8 喻沧;先秦测绘史考[J];测绘工程;1996年03期
9 喻沧;隋、唐、五代测绘史考[J];测绘工程;1997年04期
10 牛汝辰,林宗坚;明末清初我国测绘科技的人文社会背景分析——传教士与中国测绘科技的发展[J];测绘科学;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建春;;徐霞客游浙日记探析[A];徐霞客在浙江[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方;县志编纂与地方社会:明清《瑞金县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孟万忠;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许春晓;当代中国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石超艺;明以来海河南系水环境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白欣;西学传入之初的中日测量术[D];西北大学;2006年
6 于风军;符号、景观与空间结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彭巧红;中越历代疆界变迁与中法越南勘界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任德胜;论自然灾害对中东文明发展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7年
9 焦连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对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玲;《唐会要》科技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洋;山地住区规划中相关风水问题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刘淑兰;浙江省自然物候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许建萍;闽东地区旧方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苏秋红;郭柏苍及其诗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冯瑞;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慈平;元代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沈波;明代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D];西北大学;2011年
8 曹臻;《淳熙三山志》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卫萍;天门旧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熊庆农;清代咸宁方志纂修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均,孙冬虎,周荣;近现代时期若干北京古旧地图研究与数字化处理[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1期
2 李孝聪;古代中国地图的启示[J];读书;1997年07期
3 杨乃济;《乾隆京城全图》考略[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年03期
4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地图的整理[J];文物;1975年02期
5 汪前进;地图在中国古籍中的分布及其社会功能[J];中国科技史料;1998年03期
6 曹婉如;;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理论和方法初探[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天;;因袭与调整:晚期方志中的分野叙述——以山东方志为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年02期
2 傅登舟;论方志的文化属性[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3 王颖;论美学在方志中的应用[J];黑龙江史志;1994年02期
4 陆振岳;方志学建设小议[J];江苏地方志;1995年03期
5 何维鼎;蒋祖缘、方志钦主编:《简明广东史》[J];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04期
6 ;方志文摘[J];新疆地方志;1990年01期
7 黄元裕;试谈中国方志文化的特点[J];中国文化研究;1994年02期
8 任明洁,裴琦;谈谈清代地方志的特色[J];文史杂志;1994年01期
9 张权;一本阐释方志观念的新书──简介《区域发展的认识和表述》[J];广西地方志;1994年01期
10 王野苹;有关编纂方志的几个论点的商榷[J];新疆地方志;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毛卫国;;试谈方志的生态概念——地方志文化精神初探[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2 冉景福;;黔江方志的编纂与利用[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徐祖白;;试析家谱在方志编修中的重要作用[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4 佟辉;;《明代南直隶方志研究》出版[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5 张道由;;加强中外学术交流 方志年鉴互补共进[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6 黄发政;邓固;;方志编写工作中继承传统与敢于创新之关系[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7 朱延生;;拓宽方志视野 弘扬地方文化[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8 胡军;;中国现代科学思想史上的《科学》杂志[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9 张家诚;;气象学与哲学的万年情结[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张家骧;;加强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多;乐歌方志:正在清晰的商业模式[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方志出版社简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宏亮;《太原图志》出版发行[N];太原日报;2010年
4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 秦其明 方志出版社 李富强 福建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 刘学沛 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王志邦 江苏省淮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荀德麟;方志出版社成立十周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温儒敏;思想史能否取替文学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张学勤通讯员沈志伴;解读“方志之乡”[N];浙江日报;2002年
7 阳公田 代晓明;连续8年 父子俩请老人团年[N];自贡日报;2007年
8 ■:梁枢 □:葛兆光;思想史的视野[N];光明日报;2002年
9 薛刚 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真实”,或者思想“世界”?[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通讯员 李波 记者 周宗涛;发挥方志作用服务安徽崛起[N];安徽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启发;礼义新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刘忠;思想史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屹;敬天与崇道——中古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之一[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春杰;但丁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韦东超;明代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付志宇;近代中国税收现代化进程及其思想史考察[D];湖南大学;2009年
7 郭世轩;士人认同与时局变[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路鹏程;晚清言论自由思想的肇始与演变(1833-1911)[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潘晟;宋代地理学的观念、体系与知识兴趣[D];北京大学;2008年
10 尹卫东;哲学视野中的西方管理思想流变[D];苏州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超;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出版研究(1958-2009)[D];南京大学;2011年
2 陈竹;清末至民国亚新地学社地图编绘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花琦;董仲舒治道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欣;《人物志》与汉魏思想转型[D];青岛大学;2007年
5 刘志刚;作为人性科学的历史学[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郑进;焦循《孟子正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田夫;自然法优先性效力之思想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姜陆陆;试论《文子》对《老子》的继承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史娟;陆贾及《新语》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林文昌;贾谊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76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176412.html